●李泽英 胡锦秀 吴荔红
伴随国家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之间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教育对象低龄、保教结合和家园共育等职业特殊性,幼儿教师长期承担着高负荷工作量和较大压力,再加上社会地位较低以及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幼儿教师群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职业倦怠指个体因工作的过度要求而导致精疲力竭和情绪耗竭的一种状态。[2]职业倦怠被认为是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性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备受关注,其产生除自身原因,还与社会资源无法满足个体需求密切相关。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状态,而且会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3]可见,探讨如何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是保障幼儿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方向和关键举措。
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客观存在或情感体验,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被关心、被爱,并能够给予他人帮助。[4]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还与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都有不同的关系。在教师群体中,当上级和同事等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发挥作用时,工作压力和倦怠明显减少。[5]马斯拉奇等人提出的职业倦怠假想模型表明,社会支持会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职业倦怠程度[6],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会加重职业倦怠程度。有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进行探究,发现低水平的社会支持是致使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获得的客观和主观支持对预防及降低职业倦怠十分重要。
社会支持如何影响职业倦怠?根据阿内申塞尔等人提出的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社会支持能够通过缓冲个人暴露在压力环境中的消极心理并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影响职业倦怠。[7]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人能够更加弹性地处理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应对困境与压力的心理调节能力更强。具体而言,这种能力指向于心理弹性,即当个体置身于不稳定、不安全情境时,通过积极的心理调控,安全渡过逆境。[8]一方面,社会支持会明显影响心理弹性,个体可以通过获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自身心理弹性,且心理弹性强度取决于获得的社会支持强度。[9]下稻叶等人发现,社会支持对培养护士的心理弹性以实现自我保护和促进改善压力调节的行为非常重要;心理弹性也会明显影响职业倦怠,能够激发教师的正面情绪,使其积极应对教学压力[10],主动从工作环境中获取解决问题的资源,适应职业需求[11],减轻职业倦怠程度。另外,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一种多维结构[12],其各维度也影响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教师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13]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组织风格与个人成就感(职业倦怠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14]资源枯竭的个体会导致工作投入减少和倦怠症状增加等。[15]由此可见,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可能通过社会支持先影响个体的心理弹性进而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高低。
基于文献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倦怠,但是正向预测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倦怠;(2)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抽取天水市12所幼儿园(公办园6所,民办园6所)的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2份。剔除数据结果在3个标准差以外的样本,得到有效问卷162份,最终回收有效率是92.04%。被试年龄集中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31.70岁(SD=9.35岁),其中女教师157人(96.91%),男生5人(3.09%);已婚教师占58.54%,未婚教师占41.46%;教龄5年及以下的教师占55.49%,教龄6-15年的教师占23.71%,教龄16-25年的教师占13.41%,教龄26年及以上的教师占7.93%;学历中专(高中)及以下的教师占23.17%,大专教师占50%,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占26.83%;月工资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教师占73.78%,3000元以上的教师占26.22%。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该量表共10个项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总计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状态越好。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2.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马斯拉奇针对教育工作者编制,李超平等人进行本土化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MBI-E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ors Survey)。该量表共22个项目,分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采用7点记分法。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3.成人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挪威学者弗里堡等人编制,杨立状、吕充周等人翻译并修订的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该量表共33个项目,分为自我效能感、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和社会资源五个维度。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是否能够成功应对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共10个项目;组织风格指个体维持日常生活、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共4个项目;社交能力指个体的人际适应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共6个项目;家庭凝聚力指个体所在家庭成员间的向心力,共6个项目;社会资源指为满足个体需要所提供的资源,共7个项目,采用7级记分法。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8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6.75%,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对社会支持各维度、心理弹性各维度和职业倦怠进行描述统计及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
1.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Hayes的SPSS 25.0宏程序PROCESS进行数据统计。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6],并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的方法,对中介效应量的置信区间进行估计,抽样5000次,以分析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19,p<0.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36,p<0.01),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15,p<0.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255,-0.085]),占总效应值的68.2%,直接效应95%的置信区间包含0([-0.224,0.091]),占总效应值的31.8%,说明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2.分维度中介检验
为了更详细考察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将心理弹性分维度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显示:(1)当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24,p<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42,p<0.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140,-0.017]),占总效应值的28.8%,说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效应显著。(2)当组织风格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组织风格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18,p<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组织风格进入回归方程,组织风格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55,p<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140,-0.016]),占总效应值的29.7%,说明组织风格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当社交能力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社交能力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504,p<0.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社交能力进入回归方程,社交能力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35,p<0.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329,-0.115]),占总效应值的90.7%,说明社交能力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效应显著。(4)当家庭凝聚力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家庭凝聚力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20,p<0.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家庭凝聚力进入回归方程,家庭凝聚力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76,p<0.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139,-0.022]),占总效应值的30.5%,说明家庭凝聚力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效应显著。(5)当社会资源作为因变量时,社会支持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社会资源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99,p<0.001);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社会资源进入回归方程,社会资源对职业倦怠的呈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34,p<0.01)。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0.148,-0.001]),占总效应值的28.4%,说明社会资源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由此可见,心理弹性所有维度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均存在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且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幼儿教师获取的社会支持能够调节职业倦怠的程度。社会支持为什么会影响职业倦怠?职业倦怠COR模型认为[17],人们总是在追求其认为的最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当个体的现有资源得失不均衡以至于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会产生紧张、压力、精疲力竭等消极影响,极有可能诱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是个体资源获得的最重要途径,可以拓宽个体可用资源的范围,还可以替代或增加缺乏的其他资源。另外,社会支持可以满足个体获得尊重、社会认可、归属感等情感需求,这些需求若没有被满足,就成为影响职业倦怠的直接因素。
一般来看,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包括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中,教师获得和感知到应对压力体验的资源。[18]同事的支持能够使教师精神充沛,增加归属感。尤其是来自上级的支持可以有效缓解情绪衰竭,提高工作积极性。[19]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提供压力缓冲[20],尤其是在情感方面。幼儿教师获得来自于他人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越多,就越能加强与他人的互动往来,从而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资源,提升工作效能。
本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幼儿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影响职业倦怠程度。一方面,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究其原因,幼儿教师在面对挫折与困境时,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获取客观物质与主观情感体验,以支持心理调控。另一方面,心理弹性能够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更加从容、冷静地处理,并有能力从不利环境中获益,使压力与个人应对能力达到平衡,大大降低职业倦怠程度,支持了以往研究。
心理弹性是个体自身重要的心理技能或能力,包含利用家庭、社会和外部支持系统更好地应对压力、调节困境的能力。鉴于此,本研究检验了心理弹性各维度,包括自我效能感、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和社会资源。心理弹性各维度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均存在显著中介作用。其中,社交能力的中介效应值最高,为90.7%。这与已有研究相符,社交能力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最大[21],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与周围环境中他人的互动行为越多,获得的社交能力提升空间就越大。社交能力的提升对社会关系的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助力。另外,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时,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就越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会努力解决问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因缺乏对自身能力合理的客观认识,容易产生情绪衰竭。[22]组织风格作为中介变量时,社会支持越多的幼儿教师,越能运用更多资源、方法与途径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面对逆境时能够更加理智与积极[23],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其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家庭凝聚力作为中介变量时,在温馨、和睦家庭氛围中的幼儿教师能够收获更多来自家庭成员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资源作为中介变量时,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幼儿教师更容易通过个体间相互帮助,将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有效抑制职业倦怠程度加深。
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会通过明显负向影响心理弹性及其不同维度影响职业倦怠的高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管理,既与教师自身有关,也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
幼儿教师自身要增强职业认同感。只有真正认识并认同职业价值,才能在工作上具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从而主动调节情绪并解决困难。幼儿教师自身要积极提高专业水平,包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打磨专业技能等。幼儿教师自身要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社交能力的提升,善于发现有利资源,积极寻求并接受家人、朋友及同事等帮助,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境。
幼儿园应该提供给教师更多社会支持。幼儿园管理层应主动给予教师充分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尊、互助、互爱的人际交往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社会支持。开展实质性的教研活动,创造更多在职培训的机会,有力推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模式。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提供稳定的心理辅导、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如超越性冥想计划、暴力应对方案、弹性移动应用程序等)等方式,满足幼儿教师的情感需求,有效解决心理问题,逐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不仅可以降低职业倦怠水平,还可以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