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锦
摘要:新课改教育理念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让许多教师意识到以往教育模式的弊端,使教师开始主动寻找新颖的教育手段,推动美术教学的优化。而教育戏剧的出现,无疑可以为教师提供助力。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利用戏剧元素推陈出新、积极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美术;新课改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构建美术知识的动力,也能够让学生立足主体视角,对美术知识进行亲身感知,从而形成对美术知识的深刻印象。在现阶段开展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时,教师有必要将教育戏剧引入课堂,积极利用教育戏剧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在改良传统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
1 巧用戏剧元素,实现推陈出新
1.1彰显主体地位,自主构建知识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过程,即学生将未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重新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可见,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然而,在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习惯于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基础美术理论,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会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难以享受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而教育戏剧能够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美术知识的感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入教育戏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主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小学美术“会响的玩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教育戏剧,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会响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哪位玩具制作家想要为我们介绍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呢?”学生主动地完成身份的转变,自觉扮演“小老师”,为其他同学介绍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如有的“小老师”介绍道:“这个小球之所以会响,是因为里面装了玉米粒,另一个玩具会响是因为利用包装塑料纸制作了响板……”在“小老师”讲解完毕后,教师再作为配角,对“小老师”介绍的制作原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其他“听众”也可以认识到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原理。
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介绍美术理论知识,自己则化身配角,为学生提供辅助,不仅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学生自觉建构美术知识。
1.2突破封闭课堂,形成开放氛围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自身的专业视角,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使得评价环节呈现封闭的状态,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之中,也难以通过评价的过程获得审美鉴赏能力、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而在引入教育戏剧的教学手段后,教师能够打造开放式的评价模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育评价。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妨创建戏剧情境,邀请学生对同伴的作品进行点评,以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提升美术素养。
比如,在小学美术“团包纸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突破以往的封闭结构,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基于戏剧情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团”“包”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使用各种纸张,自主制作立体造型的作品。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在讲台上,并为学生拟定如下戏剧情境:“我是一名顾客,走进了一家团包纸的工艺品店,你们能帮我看看哪个工艺品最好,哪个工艺品仍需要改进吗?”学生自觉扮演顾客,对其他同学制作的作品进行欣赏、点评。在统一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后,教师再请制作这一作品的学生化身为“匠人”,为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之后,其他学生则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调整,从而让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更加写实、更具美感。
在美术课程的评价环节,教师为学生拟定戏剧情境,邀请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能够推动开放性课堂的生成,促使学生在七嘴八舌的点评、赏析中真正融入课堂,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2 发挥戏剧优势,形成积极引导
2.1展现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参与
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而优秀的灵魂,他们的闪光点、独特性也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当教师采用枯燥乏味的手段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学生的参与感会降低,闪光点和独特性也难以释放。而当学习的方式富有戏剧色彩、趣味色彩时,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所以,美术教师要主动放大戏剧的教育价值,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戏剧情境,以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中亲身完成对美术知识的探究,逐步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
以小学美术“各式各样的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发挥教育戏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建“鞋的前世今生”“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鞋子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化身为“讲解员”“设计师”,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加深对鞋子的了解。首先,在“鞋的前世今生”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当“讲解员”,向他人介绍自己搜集到的鞋文化,鞋子的种类、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加深对鞋的了解。其次,在“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等活动中,学生则变身为“设计师”,自主进行鞋子的创新设计,并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完成鞋子的制作。最后,在“鞋子表演”活动中,学生再展示自己制作的鞋子,并扮演“设计师”,为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理念。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提高对鞋子的认识,并完成美术创作。
教师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教育戏剧,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变换自身角色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以便在扮演角色之余有意识地构建美术知识,提高学习实效。
2.2搭建趣味结构,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维持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支柱,当学生的兴趣高涨时,他们会自觉消耗精力和时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与一般性的学习形式相比,教育戏剧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视角,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建趣味性的教育戏剧,以便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陌生感,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小学美术“夸张的脸”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了解人脸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时,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自觉排斥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小头爸爸”“大头儿子”的面具,并将这些面具分发给学生。在活动中,教师请学生戴上这些面具,扮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在听到扮演角色的要求后,学生纷纷燃起学习的信心,主动投身到课堂中。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戴上面具,采用边讲故事边画脸的方式,隐性地为学生示范夸张人脸的画法。在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轻松地进行人脸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我也想试试”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夸张人脸的创作,并为这些人脸赋予情感和灵魂。
教师利用教育戏剧改良以往的授课方式,能够弱化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排斥心理,促使学生在积极扮演角色的同時,自觉走入新课之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积极构建美术知识。
2.3绽放创造才能,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必备要素,作为绽放学生创造才能的平台,美术教师应当基于本学科的特色,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适宜的环境、空间和情境,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创造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对此,教师不妨借助戏剧氛围,为学生创建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置身戏剧情境的同时发散自己的思维,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小学美术“太空新居”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艺术创作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有关太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仿佛置身太空之中。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我们置身于太空之中,每个人都是太空的旅居者,如果让你在太空中安家,你的房子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主动释放自身的创新思维,积极进行“太空新居”的自主设计。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出“太空新居的外部轮廓是怎样的呢?”“你的新居有怎样的特点呢?”“它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呢?”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创新才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能够让学生迅速投入戏剧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化身戏剧角色的同时开展自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 注重戏剧建设,落实教育改革
3.1拟建戏剧情境,调动学生活力
许多教师在应用教育戏剧开展教学活动时只是简单地赋予学生新的身份,期望学生自主基于扮演角色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然而,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大多数学生会呈现出“旁观”的状态,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所以,为了发挥教育戏剧的价值,让学生通过戏剧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有必要围绕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创建虚拟的戏剧背景,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在情绪波动下自觉走入戏剧之中,成为戏剧中的“角色”。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做好戏剧情境的创建,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对比图片,如天空中的飞机与纸飞机、高耸入云的大厦与地上的蚂蚁,使学生对“大”“小”有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爱丽丝的奇妙之旅。紧接着,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并为学生阐述“有一天,你来到了森林的深处,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山洞,穿过山洞,你走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所有东西都很小……”,使学生化身为童话世界里的主人公,想象自己穿越到小人国、大人国。在想象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刚刚同学们经历了一段奇妙之旅,不妨将你在大人国、小人国的经历画下来吧!”学生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经历”,完成故事的创作。
显然,教师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拟定戏剧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促使学生形成情感波动,逐步创作出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的美术作品。
3.2开展合作活动,发展团队意识
小学生的能力有限,美术知识的积累也有限,当教师直接为学生创建戏剧情境,鼓励学生融入戏剧时能够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十足,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补的关系,能在相互辅助中加快实践操作的进度。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创建了戏剧情境后,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搭建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在相互辅助中提高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不断强化团队意识。
比如,在小学美术“舞台上的布景”一课中,教师便可以在创建戏剧情境后为学生搭建合作小组。在课堂上,教师先借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戏剧故事为学生示范舞台布景设计的基本方法、内容。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并结合以往的活动经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素养进行判断。随后,教师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分配组员,保持组内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在分好组后,教师再为学生引入“景阳冈”的戏剧背景,鼓励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进行舞台布景,如美术素养较强的学生负责艺术创作、舞台布景的设计,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负责舞台搭建,这样,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在各司其职中推动舞台的布景,为后续还原剧本加快进度。在完成舞台的搭建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根据剧本还原故事情节,使学生真正地参与戏剧演出。
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观察,判断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水平,再进行科学分组,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推动教育戏剧的落实,从而打造优质的美术课堂。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要重视教育戏剧,主动围绕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戏剧情境,促使学生在与戏剧融为一体中发现美术的魅力,更加享受美术课程。
参考文献:
[1]徐懿.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75.
[2]陆丽.以境激情:小学美术课中的戏剧元素运用[J].北方文学,2019(32):224-225.
[3]洪涛.情景戏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探讨[J].科幻画报,2022(1):95-96.
[4]李小燕.教育戏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0(1):46-47.
[5]鲍秋琴.融入教育戏剧 提升美术之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