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下“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16 01:12朱春旺张永利曾奇王妍黄春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院校医学生

朱春旺,张永利,曾奇,王妍,黄春艳△

(1.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代表的新潮流、新领域和新方向,医学教育自然不能“故步自封”和“独善其身”,应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实现深刻变革,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变革要求的发展新路[1]。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医科”理念,“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将医学发展理念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2]全面理解新医科,探索新医科人才培养的路径,对推进新医科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3]。基于此,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积极落实“新医科”理念,促进新医科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1 “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必要性

1.1 世界卫生健康事业管理所需

在一个快速全球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时代,健康威胁,涉及全球[4]。尤其当前影响全球的新冠疫情,再次唤醒世界卫生健康事业,需要卫生健康世界范围内的统一管理。今天全球健康运动纠缠于与具体疾病的斗争中,缺乏一个整体的设想[4]。真正的卫生健康进步要求全球的团结,所有的国家和参与者承担相互的健康职责[4]。我国医学院校体育工作者应自觉承担大预防的健康职责,实现“体卫融合”,促进健康关口前移,设计适宜授课对象及民众的体育运动,引导合理正确有效的体育活动,以缓解医疗卫生在健康治理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推动“大卫生、大体育”双轨并行协同发展的大健康治理战略,将体力活动水平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体征[5]。

1.2 国家战略发展所需

健康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无情的全球经济力量,而且取决于政府所作出的决策[4]。就政府的职责这一主题而言,显而易见,必须采取卫生健康领域以外的措施,要求政府承担并大力资助卫生健康计划[4]。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未来15 年健康中国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6]。2013 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健康促进和科普宣传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研制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涉及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一级指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生活方式与习惯、卫生服务利用、认知技能、操作技能6个二级指标,以及对健康的理解、健康相关态度等20个三级指标[7]。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的提出,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思想,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8]。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价值功能越来越突显出来,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9]。通过分析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功能作用,提出落实健康中国的体医融合通路,对于全面深化体育、医疗卫生改革,解决突发疫情问题,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乃至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整体的构建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0]。

1.3 医学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所需

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与健康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1]。需要医学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卫生健康管理人才。高等医学院校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机遇,解决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与医学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实现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矛盾转化的新时代健康人才[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9]。身体活动的知识、体育参与及生存教育是疾疫背景引发的体育教育内涵及其功能转向,表现为民众身体认知缺失为激发身体素养启蒙提供了空间[13]。正如2021年3月7日全国政治协委员唐江澎在“委员通道”的发言“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14]。推动“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也是医学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2 “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原则

2.1 时代性

时代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首要原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是保持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提出建设体育强国,就是要在各个方面强盛起来。”[15]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6]。“健康中国战略”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医学专业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17]、医学体育教育等各个环节中。为此,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应成为高校体育、尤其是医学院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时代指引。在加快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时,要把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理念渗透其中,使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体现时代元素、见微知著、落实落细。

2.2 思政性

思政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灵魂,决定着医学院校体育发展的性质和方向。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8]体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育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创新,共同营造大思政氛围。体育课程蕴含着体育精神,注重合作友爱、互相协作、天人合一的理念,运用其独特、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和塑造医学生。医学生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强调生命健康教育、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培育,突显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思政导向。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要考虑思政性,重点扩展医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与重塑,增进医学生的品质素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3 社会性

社会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生命力,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所培养人才素质结构之所以不够优化,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差,根本原因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19]。高校在对人才培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呼应,避免“毕业就失业”现象,同样高校体育教育要经常使用“社会需求”尺子来量身高校人才毕业要求,不断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抓手、见实效。从一定程度讲,社会性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创新驱动的力量源泉。

2.4 科学性

科学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营养剂,唤醒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体育课程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课程,它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课程,是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一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就是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体育课程尤其是体育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不可忽视其科学性原则,要符合体育科学原理,符合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还应符合医学专业科学原理。当前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发展“新医科”,“新医科”必然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应积极寻求与医学学科相融合的路径,使体育工作具有新时代特色,也使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与医学院校的医学教学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为医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更多科学性。

2.5 动态性

动态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常青素,避免体育教育教学的僵化与教条。体育教师要跟随教学方式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强化自身的现代化教学能力,掌握多项教学技能[20],积极应对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新形势、新变化、新常态,主动研究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新时代发展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思考体育教育教学的变与不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形势与动态,努力在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危机中育新机、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变局中开新局,聚焦于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以动态性为常态思维融合“新医科”理念,增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6 开放性

开放性是“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新发展理念,以谋化体育教育教学发展之路,应对未来已来的体育教育教学前景。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教师开展了线上授课新形式,打破了传统面对面授课方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网络授课能力。2020年下半年授课也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使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具有了更宽泛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日益成为教学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得不考虑开放性,借助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实现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功效的最大化。

3 “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方案

3.1 教师指导居家锻炼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的肆虐,身体锻炼又挑起了增强免疫力的重担,各类居家锻炼方式如雨后春笋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学生群体无一例外的作为居家锻炼的主力军。因久宅在家,学生居家锻炼之心随之动了起来,但线上体育课无法运用常规地面器械进行锻炼,更渴望教师能指导居家锻炼。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不同年龄段居家锻炼指南》、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组织录制各类居家锻炼视频发到公众号及网络平台,以供不同人群居家锻炼所需。无疑这些心肺、有氧、无氧、核心、燃脂等锻炼视频,为体育网络实践课提供了大量的参考素材,但不是每一项运动都适合线上体育实践课教学,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挑选或编排适合医学生居家锻炼的动作,同时要考虑性别、个体差异等客观因素,尽量运用无器械的锻炼动作,以达到居家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师选用钉钉视频会议软件进行体育实践课在线授课,采用体医融合方式,使体育实践课的面授课与在线授课无缝衔接,做到科学、系统、有效的指导学生个性化居家锻炼。

3.2 师生共同制作“网间操”

鉴于医学生网络教学课程多、久坐、视疲劳,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的实际情况,体育任课教师参考网络上多种类健身小视频,结合运动生理学和体育锻炼运动方法,结合医学生实际,师生共同编排一套“网间操”,在各科网络教学间歇时段增设“网间操”体育活动,即网络教学课程之间缓解疲劳休整操,包括眼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腰部、上肢、下肢、局部及全身的动作视频跟做操,有效地缓解了医学生网络学习的身心疲劳,提高了医学生身体整体素质,为其自身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3.3 结合医学制定运动方案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跟进新医科教育发展形势,更新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将体育学科紧密与医学学科进行结合,建立两大学科的内在联系机制,深度融合两大学科科学原理,不断创新改进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开展体育实践教学时充分考虑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制定相关的运动方案。例如制定提高心肺复苏效率的运动训练方案,体育实践教学要求:按照心肺复苏视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的语言说明和动作;录制心肺复苏视频,要求与学习视频一致;录制的视频语言说明及动作要背下来;语言清晰,动作有力到位;分析心肺复苏动作特点,创编能提高心肺复苏效率的动作,要至少创编3个动作;创编的动作要有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将创编好的动作录制视频上交批阅。

3.4 为自己制定健身方案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运动处方授课方式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现“体医融合”的途径之一,在体育网络教学中要做好体育面授课中运动处方教学内容的衔接,有利于运动处方在运用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为特殊情况、特殊时期居家个性化锻炼打下基础。运动处方首先要了解制定人的身体情况,体育教师运用运动处方知识,在学生填写《个人身体情况知情书》的前提下,初步了解学生身体形态、健康简况、身体素质、生活习惯等情况,预判学生的运动能力,做好标注之后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学生对自己的自身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在这一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填写《个人身体情况知情书》来了解自身身体情况。运动处方核心内容是定制个性化健身方案,根据《个人身体情况知情书》反映出来的身体情况,选择填写体育教师发放给医学生的《个人健身方案模板》,按照模版要求逐项完成,学生本人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及喜好选定锻炼动作,完成个性化健身方案。教师根据锻炼的五大原则和对学生运动能力的预判,结合医学生完成的个人健身方案,细致地对每个医学生健身方案提出指导性建议,最终敲定个人健身方案,并定期回访学生个人健身方案执行情况及方案的适宜性,督促、检查医学生完成个人健身方案的实施。让医学生学会运动处方的应用,以便科学有效的服务、应用于医学生现在及未来工作、生活中,让运动处方科学理念植入医学生心中,让“新医科”理念在医学体育实践中落实,让医学体育发展理念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3.5 为家人制定居家运动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为了健康中国战略落实落细落小落地、增强体育教育教学的思政性、发扬优秀家风传统、增进医学生家国情怀,在体育教学实践方案中设立为家人制定居家运动方案。例如,为家人(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制定一个居家运动方案,不少于五个动作,一定要根据家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其年龄特点。 同时体育教师给出视频示例,以居家平时无锻炼的人群为例,示范五组动作,动作一:前点后仰头(头部运动);动作二:前后击掌 (肩部运动);动作三:半蹲转体 (腰腹运动);动作四:提膝转体(下肢运动);动作五:扩胸开合跳(全身运动)。

4 “新医科”理念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实践的成效

4.1 有了越来越好的思想变化

当2020年疫情来袭时,医学生听到体育课要以直播视频会议形式进行线上教学时开始抱怨,认为线上体育课以录播形式完成即可,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隆重”。最初线上体育教学,很多医学生是拒绝的心态,后来被逼无奈地接受线上体育视频会议方式上课。由于线上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视频可见的亲近性,经过一学期视频会议形式的线上体育课,医学生居家锻炼效果明显,对于线上体育课的接受度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4.2 有了越来越好的身体素质

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医学生完成体育实践教学的运动强度是逐渐加强,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大部分医学生平时都十分懒散,很难坚持锻炼,“新医科”理念下的体育实践教学就像是一种压力或者是动力,让医学生不得不动脑多思,不得不活动四肢、多做运动,完成每天体育实践教学任务,进而增强了身体素质。

4.3 有了越来越好的课堂表现

由于医学生的思想转变、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随之越来越好,有些医学生动作虽不标准,但是每位医学生都在坚持,除身体原因或其它客观原因外,很少有出现缺课逃课的现象,积极完成“新医科”理念下的体育实践教学任务。

4.4 有了越来越好的体育感受

因为“新医科”理念下的体育实践教学考虑得较全面,从自身的体质、到与医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再到与家人一起运动,保证了每次体育实践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重视,花心思布置每次体育实践教学内容,医学生对此也不敢懈怠,积极思考自己哪一方面需要锻炼、哪一方面有待加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认真制定个人锻炼计划,让医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较全面地了解自己体质、体能、耐力等,通过体育实践教学的运动训练,对医学体育教学有了更好的感受。

4.5 有了越来越好的体育建议

“教学相长”在医学生完成体育实践教学任务时再次得到印证,医学生在身体力行完成体育实践教学任务后,对体育运动有了切身感受,纷纷向体育教师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如对于运动强度的设定,每位医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要细化运动强度的档次;运动注意事项的讲解,体育教师每一个动作都会示范给医学生,但是每位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可能有些医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不那么准确,这样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讲解语言要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授课方法,有些动作对普通医学生没有什么,但对于身体略胖的医学生来说可能会很难做到,体育教师要注意授课方式,否则有时可能会无意间伤害到身体略胖学生的自尊,等等。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者难自医
医者难自医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