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苏文理,谢小红,刘美红,陈静怡,温立新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1)
广泛性焦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焦虑障碍,常见特征为持续显著的紧张不安,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调查显示,我国广泛性焦虑年患病率为1%~4%,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5倍,且终身患病率为6%,其中高达50%~70%的患者伴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临床上针对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常采用情绪管理、认知及行为管理等方法,虽有一定作用,但其效果并不理想[2]。渐进式放松训练是指通过有意识地逐渐、有序控制肌肉放松与收缩,以促使机体逐渐放松,进而消除患者身体与心理紧张状态,促进身心健康[3]。研究指出,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渐进性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4]。八段锦是中医特色传统功法的经典代表,有研究表明八段锦对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具有良好作用[5-6]。中医学将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惊、恐,情志不遂是中医“心悸”“郁证”“不寐”等病证的重要病因[7]。中医情志管理是指采取特定的中医技术帮助患者调养情志,使其情志畅达、顺遂[8]。为提升对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的管理效果,本研究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情志管理与八段锦,并与渐进式放松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1)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9]:存在明显焦虑、紧张、恐慌不安等表现,该症状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会持续至少几周时间,通常超过6个月并存在社会功能损害且患者可感觉到痛苦;存在紧张性、运动性坐立不安,发抖,静坐不安,震颤,感觉紧张等运动表现;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包括出汗、头昏、胃肠道不适、心悸等症状;排除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等躯体疾病导致的上述症状或药物引起的焦虑。(2)失眠诊断标准[10]:连续1个月每周至少有3 d出现上床半小时无法入睡,睡眠时间<6.5 h,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3次,醒后难入睡,多梦或噩梦,次日起床后伴有精神状态不佳、疲劳、嗜睡、认知功能下降等表现。
1.2 纳入标准 (1)确诊为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1]≥14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12]≥16分;(2)年龄≥18岁;(3)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伴其他类型精神障碍疾病者,如抑郁症、躁狂症等;(2)其他原因导致的失眠患者,如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等;(3)脏器功能不全患者;(4)合并心脑血管病者;(5)有认知或沟通障碍者。
1.4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2例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其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18~70(45.30±5.98)岁,广泛性焦虑病程6个月至8年[(3.25±0.82)年],失眠病程3个月至6年[(2.35±0.78)年]。将纳入的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本研究已经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6-003)。
1.5 干预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嘱患者每次于安静的室内着舒适的衣服,每天线上(音频或视频)指导训练2次,在背景音乐节奏下进行相应部位的肌肉放松与收缩,每紧张10~15 s,放松15~20 s,保持呼吸节奏,30 min/次,2次/d,上午和晚上分别训练1次。
1.5.2 治疗组 采用八段锦结合中医情志管理。(1)八段锦: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叮嘱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去除杂念,每天线上(音频或视频)指导训练2次,完成一整套八段锦锻炼,分别为上午和晚上各30 min。(2)中医情志管理:主要采取“宣泄”管理,采用疏导宣泄、移情易性、移情于景、以情胜情等方法引导患者宣泄不满、释放压力,助其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促使心神和谐,每天晚上线上(音频或视频)进行指导,30 min/次。
1.5.3 管理时间和依从性管理 两组均持续管理3个月,管理期间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并督促患者遵医嘱进行训练和治疗,同时提醒家属监督、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管理计划。
1.6 观察指标
1.6.1 焦虑程度 于管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评价,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消化道症状、生殖及泌尿系统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与人谈话时的行为表现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标准: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计1分,中度症状计2分,重度症状计3分,极重度症状计4分,总分为14个条目评分总和,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6.2 睡眠质量 于管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包括睡眠质量(1个条目,0~3分)、入睡时间(2个条目,0~3分)、睡眠时间(1个条目,0~3分)、睡眠效率(2个条目,0~3分)、睡眠障碍(9个条目,0~3分)、催眠药物(1个条目,0~3分)、日间功能障碍(1个条目,0~3分)7个维度,总分为各维度得分总和,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6.3 压力情况 于管理前后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10)[13]和精神压力分析评价压力情况。压力知觉量表(PSS-10)共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评分标准:从不计0分,偶尔计1分,有时计2分,时常计3分,总是计4分,总分为各问题得分总和,总分越高表示压力越大。精神压力分析以心率变异性(HRV)反映神经系统活性,其中总功率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总能量,低频与低频标化可反映交感神经张力活性,高频和高频标化可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活性,低频/高频可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
1.7 疗效标准 (1)抗焦虑疗效[14]。痊愈:管理后HAMA评分下降,HAMA评分<7分;显效:管理后HAMA评分下降,7分≤HAMA评分<14分;有效:管理后HAMA评分下降,14分≤HAMA评分<21分;无效:管理后HAMA评分≥21分,或管理后HAMA评分升高。(2)抗失眠疗效。痊愈:管理后PSQI总分下降,PSQI总分≤5分;有效:管理后PSQI总分下降,5分<PSQI总分≤10分;有效:管理后PSQI总分下降,10分<PSQI总分≤15分;无效:管理后PSQI总分下降,但PSQI总分>15分,或管理后PSQI评分升高[15]。总有效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线资料 所有患者均完成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抗焦虑与抗失眠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AMA评分比较 管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低于管理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管理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AMA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AMA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管理前管理后tP治疗组3624.45±4.30 10.74±2.47 19.174 0.000对照组3625.10±4.27 17.41±3.758.615 0.000 t 0.6729.786 P 0.5130.000
2.4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QI总分比较 管理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均低于管理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管理后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QI 总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QI 总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管理前管理后tP治疗组3618.46±2.3113.25±2.11 6.9260.000对照组 3618.25±2.42 14.56±2.37 3.3360.001 t 0.5442.326 P 0.5690.016
2.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S-10评分和HRV检测结果比较 管理后两组患者PSS-10评分均低于管理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管理后PSS-1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管理后两组患者HRV检测结果中总功率、低频、高频、低频标化、高频标化均高于管理前(P<0.05),低频/高频均低于管理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管理后总功率、低频、高频、低频标准化、高频标化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频/高频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S-10 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PSS-10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管理前管理后tP治疗组36 28.75±5.42 16.24±4.50 11.396 0.000对照组3629.24±5.39 21.50±4.31 9.307 0.000 t 0.5415.860 P 0.6100.000
表6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RV 检测结果比较 (±s)
表6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RV 检测结果比较 (±s)
总功率低频高频管理前管理后tP管理前管理后tP管理前管理后tP治疗组 36 1 042.29±220.51 3 681.75±672.89 29.360 0.000 281.32±50.89 1 056.93±216.28 23.257 0.000 289.59±63.41 1 330.96±175.20 36.307 0.000对照组 36 1 040.50±223.46 2 511.83±459.70 16.543 0.000 279.83±51.42732.49±189.46 19.541 0.000 287.42±64.55 821.26±178.25 26.462 0.000 t 0.0737.4600.1367.8690.21816.172 P 0.9150.0000.9400.0000.8120.000低频标化高频标化低频/高频管理前管理后tP管理前管理后tP管理前管理后tP治疗组 3627.06±4.1131.72±5.084.967 0.00027.35±4.2838.86±5.5310.625 0.0000.96±0.120.80±0.142.860 0.007对照组 3626.45±4.2829.53±4.742.463 0.01527.29±4.3533.67±6.284.696 0.0000.97±0.140.88±0.152.746 0.008 t 0.2382.2540.2154.7780.3192.586 P 0.8210.0310.8460.0000.7440.018组别 例数组别 例数
广泛性焦虑伴失眠的发生与压力过大、身体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等均有密切关系,可影响患者精神状态,导致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缺乏兴趣,心境低落[16]。若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的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可出现加重趋势,还可并发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行为[17]。而常规管理在此类患者中的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因此积极探寻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很有必要。
广泛性焦虑在中医学中属“郁证”“心悸”范畴,失眠属于“不寐”范畴,其发生均与忧思过度、情志不遂有关。《黄帝内经》有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表明情志活动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证虽并有不一……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安神宁心是治疗不寐的关键。而“心者,君主之官”,表明心在五脏六腑中居首要地位。情志不畅,终日郁郁,可伤心肝,神不得归,则致不寐,故郁证患者多伴有不寐[18]。因此针对此类病患实施中医情志管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管理后HAMA评分、PSQI总分均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八段锦结合中医情志管理不仅可减轻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焦虑程度,并且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治疗组抗焦虑、抗失眠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抗焦虑、抗失眠的效果均优于常规方法。
焦虑症、睡眠障碍均与慢性压力关系密切。如何调整应对与管理压力的方式以促使身心达到协调、统一与平衡的状态,进而提升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与重视。渐进式放松训练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肌肉的紧张度与舒张度、调控交感神经功能,从而产生且维持愉悦的情绪,促进患者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证实渐进式放松训练在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9]。八段锦属于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神心理与慢性病治疗领域。八段锦通过动静相合、松紧结合、柔和缓慢以及形神相兼的动作可有效活动全身肌肉关节、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调节情绪,从而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研究表明,八段锦锻炼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20]。本研究中的中医情志管理主要为“宣泄”管理,能够引导患者科学、健康地发泄对生活的不满,释放压力,并陶冶情操,促使心神和谐,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有研究[21]显示,中医情志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将八段锦与中医情志管理相结合,利用八段锦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中医情志管理可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保障精神健康,进而提高睡眠质量。两种疗法可相互补充,提高临床效果。因此本研究将八段锦与中医情志管理结合应用能够获取更佳的效果。
此外,治疗组患者管理后PSS-10评分和HRV检测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八段锦结合中医情志管理有助于缓解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的压力,且效果优于渐进式放松训练。
渐进式放松属于放松反应训练,而后者是压力管理、心身增弹训练方案(SMART)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方案是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本森亨利心身医学研究所研制出的一套针对压力、情绪进行管理的系统干预方法,旨在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更好地调节情绪,从而增加心身弹性,保持心身健康[22]。SMART具有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23-24]。与渐进式放松相比,八段锦在我国有很好的习练传统,更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将八段锦、太极拳等源于中国的放松反应训练纳入到SMART体系中所形成的本土化SMART,即SMART-C在压力、情绪、睡眠方面的调节作用也逐渐被验证[25]。
综上所述,八段锦结合中医情志管理可减轻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减轻其心理和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