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RCT征象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病因病机

2022-11-15 16:35周淼李建生
中医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邪气微血管气机

周淼,李建生

1.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持续性肺磨玻璃结节(简称GGN)存在生长变化风险,适时胸部高分辨CT(简称HRCT)可追踪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并转换成可视可辨的图像,成为现代研究GGN最重要的方法。中医学对GGN无相应名称,但大量古籍文献明确记载肺内有形病灶类疾病,如“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肋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难经·五十四难》);“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遂结成形而有块” (《杂病源流犀烛》)。古代医家多描述了肺积晚期表现,但对早期描述鲜有提及。GGN是肺有形之积的初始阶段,HRCT呈现GGN大小、密度、边界、位置、微血管等多种征象,深入探讨这些临床或影像特征的中医病机理论,将为中医药防治GGN提供理论依据。

1 正虚邪实、正消邪长决定GGN的发生发展趋势

GGN发生发展遵循病理组织学的阶梯式改变,外形由微至显、从小到大。当GGN直径小于5 mm,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可能性大;大于5 mm时,可能已进展为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等[1]。疾病发生发展既是正虚邪实消长过程,也是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相争导致盛衰变化的结果,正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活法机要》)等,均指出正气不足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素问·汤液醪醴论》),提示疾病初始阶段“极微极精”,后逐渐增大。“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末者病势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医宗必读·积聚》),提示着正气虚、邪气实及其变化在积聚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多数现代医家认为,肺结节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正气虚损是其发病基础[2-5]。对GGN而言,首先,机体正气不足、邪浊乘虚而入,积聚于肺,成为新生有形小病灶,易于藏匿。此值病之初期,正虽减、邪未实,正邪相搏,GGN生长缓慢或暂时停滞,临床观察到GGN可保持数年或十数年不变;至病之中期,正气虚、邪气实,正消邪长,GGN逐渐增大,病情向恶的方向发展;到病之末期,正衰微、邪强盛,GGN生长快,体积大,可侵犯周围甚至向远处侵袭。因此,正虚邪实消长是GGN病机基础,贯穿于GGN从初现微小至增大恶化过程。

2 湿痰瘀积聚演变是GGN密度和边界变化的前提

长期存在的GGN对应多种疾病,其中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腺癌等[6],体现同一组织来源的肿瘤从异型增生-原位-浸润性病变的进展过程[7]。GGN密度和肺瘤边界呈现动态变化。浸润前病变肿瘤细胞呈不连续或连续状伏壁生长,HRCT表现多为纯GGN,密度普遍低,与周围组织密度差值小,界限不清;浸润性病变肿瘤细胞在伏壁生长基础上出现肺泡塌陷、纤维增殖等,HRCT可见影像浓重的混杂GGN,密度增高,边界清晰。对于这些变化,中医可从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所致的水、湿、痰、瘀积聚进行解释。疾病早期,病邪以水湿为主,水清淡、湿稀薄,流动不测,聚积不牢而时有疏散,GGN呈浅而均匀磨玻璃灶、边界模糊不清;疾病进展,湿聚成痰,痰阻气滞或及血脉,聚而成积,不易消散,GGN密度增高、影像浓浊变重、周边界限逐渐清晰;日久则痰阻血瘀,痰瘀互搏阻络成结,此时GGN内出现点状实性成分;病情继续加重,痰瘀凝结日深,气血痹阻日重,实性成分增加甚至形成团块,与周围分界清晰可鉴。因此,水、湿、痰、瘀病机演变过程符合GGN密度及肺瘤边界变化规律特点,随着湿、痰、瘀积聚即由湿成痰、由痰致瘀、痰瘀互阻甚至酿毒,积聚肺络,则GGN表现逐渐从有影无实、外形模糊变为影深实重、轮廓清楚。

3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GGN分布特点的缘由

GGN好发于肺上叶[8-10],并且偏爱肺组织外周部位[11]。有回顾性分析显示,GGN在肺外带分布最多、肺中带次之、肺内带相对少见[12],其原因尚不清楚。人体脏腑均有清阳与浊阴之分,清阳轻稀、弥漫无形、蒸腾上升;浊阴稠重晦暗、凝结成形、向下沉降,随着气机升降出入,各有归路,有序保障气血精津液正常运化。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气机升降出入,吸清气、呼浊气,布散精微、清肃邪浊。由于肺自身特点,其易受邪浊干扰而宣降失司:①肺位上焦,最先受邪;②肺与外通,邪可直入;③肺脏娇嫩,易被邪伤;④肺性清虚,不容邪扰。肺感邪后,气机升降失司,清阳无力向上向外输布,出现局部正虚;浊阴不能向下沉降排出,导致水湿局部积聚甚至酿痰致瘀,清浊混淆,相互干犯,虚实夹杂,互为因果。虚为肺气不足、日久损及脾肾,升清乏力以致应降之浊不能降;实则水湿痰阻滞气机以致应升之清不能升,最终生痰致瘀酿毒,并稽留于清阳不及之所。因此,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阐释了GGN在肺上叶及肺外周高发的分布特点。

4 肺络虚损、瘀毒痹阻是GGN微血管征病理基础

GGN生长情况与微血管关系密切。在无血管期,GGN静止休眠;一旦微血管形成,GGN始向恶性和侵袭性进展[1]。微血管横径小于2 mm,进入GGN后,若扭曲僵直或增粗扩张或分枝交叉,称为微血管CT成像征(简称微血管征),是判断GGN浸润性的重要依据。人体脏腑之络脉无处不在,《黄帝内经》首提经络。络自经出,逐层细分、密布如网,运行气血、灌濡脏腑。络脉在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与现代医学所指中小血管特别是微血管、微循环具有同一性[13]。络脉狭细,利于气血津液弥漫渗透,也易招致外邪入络成瘀成积,如“寒气客于……络血之中,血泣不得入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素问·举痛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日渐瘀痹,而延癥瘕”(《临证指南医案·积聚门》)。积久络病,络体功能和(或)结构可发生异常[14]。百脉朝于肺,肺密布脉络多气多血,肺络患病多表现为气血之虚、滞、瘀、积等。GGN深伏于肺,归属肺络病。患病初期,邪客肺络,肺气受损,血行迟缓,络体空虚,微血管缺少灌注,GGN静止无生长;患病后期,肺气不足,血瘀蕴结甚至成毒,络体内痰瘀甚至毒邪囤积,络道受阻出现微血管迂曲扩张,继续加重导致微血管无序增生增殖、旁支交错乱杂等征象,GGN开始快速生长甚至癌变。因此,肺络虚损是GGN微血管征的前提,瘀毒阻络是GGN微血管征的病理基础。

5 小结

正虚邪实消长决定着GGN发生发展过程。肺气机升降失常,气虚不达或气滞不布,导致肺局部正虚、浊阴不降导致,引起湿痰瘀及其互结聚积肺络甚至酿毒的肺局部邪实,虚实夹杂,为GGN主要病机。此病机不仅阐释了GGN多样多变的HRCT征象,也为中医药辨证论治GGN提供理论依据,尚有待进一步结合中医证候学与西医病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协同研究验证、完善提升。

猜你喜欢
邪气微血管气机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幸福来自感动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别轻易拔罐刮痧
糖友几个小动作可保护微血管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