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李智杰,周勇,周芳,喻灿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探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似的属性、规律、特征进行充分地联系和类比,找出共同的特征,并以“象”为工具进行标记和概括,达到模拟、理解和认识客观对象的目的,是朴素的古代人民智慧结晶[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有很多关于象思维的应用。例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提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将五脏与自然界四季相对应,强调了“取象比类”的特点。《难经·第十五难》中将自然界的脉象与五脏类推,认为弦、钩、毛、石各脉,都是脏腑当令的脉象。《神农本草经》将五色和五脏进行类比,认为“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血色红,心主血,推导出红色的药物入心经,可治疗心系疾病。《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中,将自然之物与病状类推,认为“奔豚病”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类似于奔跑的小猪,因而将其命名为“奔豚病”,治以奔豚汤。可见,象思维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用象思维来领悟中医的理、法、方、药,能更好地反映中医来源。笔者从象思维探析守宫治疗食道肿瘤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中药守宫是壁虎科无蹼壁虎、疣壁虎、无疣壁虎、蹼趾壁虎等的全称,又被称为天龙、蝎虎等[2]。壁虎最早被命名为守宫是在《吴普本草》中[3]。《尔雅注疏》则认为:“蝘蜓、蜥蜴、守宫、蝾螈,一物形状相类而四名也”[4]。守宫入药首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守宫善捕虿、蝇,故得虎名,处处人家墙壁有之”[5]。虿即蝎子,所以壁虎又被称作蝎虎。《太平圣惠方》称其为辟宫子[6]。《摘元方》[7]和《四川中药杂志》[8]等称其为天龙、爬壁虎等。《新修本草》对守宫命名的来源给予了匡正,认为:“未必如术饲朱点妇人也,此皆假释尔……殊为谬矣”[9]。在民间有“愿打十条蛇,不杀家壁虎”之说,因壁虎通“庇护”,被寄予庇护、守护的意义。因此可知,守宫真正的含义是因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壁宫,具有守护、庇佑的寓意。象思维认为,中医治疗其实就是以中药之象调整或治疗患者的病象[10]。食道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极高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11-14],属于中医学“噎膈”范畴[15]。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湿积聚、热毒聚积是其患病的主要机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通络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原则[16]。守宫性善走窜,动作敏捷,难以捕捉;以捕捉蚊、蝇、飞蛾和蜘蛛等为食,属古代五毒之一,昼伏夜出,属阴性寒。针对食道肿瘤痰热瘀毒互结之病因病机,守宫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守宫在食道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1 守宫性善走窜,其味咸《临证指南医案》记载:“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凡虫蚁皆攻,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飞者升,地行者降”,于“血中搜逐,功通散结”[17]。观守宫之性状,其足趾面具有吸盘,常爬行于墙壁间,动作敏捷,难以捕捉,其尾急趋,性善走窜。取象比类,守宫善搜剔疏拔,针对瘀毒、顽瘀互结之噎膈致使管腔狭窄,而吞咽困难,具有活血通络之功。守宫味咸,广东地区称其为盐蛇,咸入肾,其性降,走血分,咸能软坚散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18]。朱丹溪云:“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针对食道肿瘤,选用味咸软坚散结之品以消积聚,旨在缓其坚之性,化其坚之形。
2.2 守宫性寒,属阴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之中又蕴含阴阳,寒药属阴、温药属阳。观察守宫的生活习性,守宫昼伏夜出,白天休息,晚上觅食。由此可以推断,守宫属阴,性寒,具有属“阴”事物的共同特点。《本草求原》记其有“滋阴降痰”之功。《医贯》云:“论噎膈丹溪谓得七情六淫,遂有火热炎上之化。”情志内伤,进而肝气郁滞,久则化热乘脾,致肝郁脾虚,疏泄失职,津液不布,血行不畅,导致痰瘀互结,阻塞食道。《医碥》谓:“酒家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待入也。”饮食不节,日久郁而化热,积热消阴,津伤血少,痰热瘀毒互结,致使食管干涩。故噎膈的产生与火热有关,痰瘀热毒是其主要证候特征。治疗噎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18]。《神农本草经》亦言:“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19]。守宫属阴,性寒味咸,咸入肾,走血分,治疗噎膈,具有清热泻火、滋阴降痰的作用。
2.3 守宫有小毒中医学认为,“毒”邪是造成癌瘤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毒邪深陷,非峻猛之药攻克不可。治疗癌瘤常选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来攻邪,清除体内的“毒邪”。《神农本草经》言:“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以攻邪也”。清代医家唐容川提出:“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攻性,则较植物本不能饮者,其攻更有力也”[20]。食道肿瘤,类似于中医中的癥、瘕、积、聚,多为痰热瘀毒互结,阻滞经脉而致,毒邪盘踞,一般药物不能直达病所。守宫以捕食蝎子为食,属五毒之一,治疗食管肿瘤多采用以毒攻毒之法,取其攻毒散结、攻坚破积之义。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以毒攻毒类中药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在直接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发挥诱导凋亡、促进分化、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21]。
“象以尽意”是对象思维的提炼和升华,也是象思维的最终目的。在中医学象思维过程中,可以直接从物象或意象出发,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达到“象以尽意”的目的[22]。食道肿瘤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典型症状[23]。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24]。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食道癌应归属于中医之“噎膈”,在辨证上有虚实之侧重,早期多表现为气滞、痰聚、血瘀、毒踞的实证;晚期则因病程缠绵,进食困难,而致气阴两亏、痰瘀互结、虚实夹杂。根据噎膈的痰瘀热毒互结之象,朱良春在治疗噎膈时,常用自制利膈散,临床疗效显著[25]。方药组成为:守宫 30 g,全蝎30 g,僵蚕30 g,露蜂房30 g,代赭石 30 g。该方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止痛、抗癌消瘤的功效。方中重用虫类药,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药力非草木能达。方以守宫为君,《本草纲目》载守宫:“咸、寒、有小毒;主治血积成痞,反膈嗳气”,善走窜,属阴,性寒味咸,有小毒,针对食道肿瘤,具有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功,且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壁虎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肿瘤作用,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发挥诱导凋亡及自噬、抑制肿瘤微血管新生等作用[26-29]。广泛用于食道肿瘤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臣以全蝎、蜈蚣开瘀解毒,能清脏腑之癥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具有镇痛之功,能显著缓解患者痛苦。露蜂房解毒攻毒,通络止痛;佐以僵蚕、代赭石降气化痰、活血通络。
何某某,女,50岁,2018年6月2日初诊。主诉:自觉进食梗阻5个月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诉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时梗阻感,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夜寐可,体力及体重无明显改变,未重视,未予特殊治疗。近月来梗阻感渐行性加重,进食时顿感噎窒不利,进食干硬的食物则吞咽困难,伴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呕吐清晰痰涎,自觉乏力,体重进行性减轻,急去同济医院就诊。上消化道钡餐提示:食道癌待排。胃镜示:距门齿30 cm处可见菜花样肿块,侵占腔管,活检病理示: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低。告知其尽快手术,病人及其家属因畏惧手术,而拒绝手术,求诊于我师李智杰门诊。刻下:吞咽困难加重,进食流质饮食亦感梗阻,伴胸骨后和剑突下针刺样疼痛,时恶心、呕吐,呕吐痰涎,面色晦暗,爪甲干枯,骨瘦如柴,情绪低落,食欲差,二便尚正常。舌质红,舌苔白腻,脉细。四诊合参,中医辨病为“噎膈”,证属热毒内蕴,痰瘀互结,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之法。予自创守宫开道散合理气化痰汤7剂口服,处方如下:守宫30 g,全蝎10 g,蜈蚣2条,厚朴10 g,枳壳10 g,威灵仙10 g,山豆根10 g,白及15 g,乌贼骨15 g,拳参15 g,丹参30 g,延胡索30 g,黄连3 g,吴茱萸6 g,莱菔子15 g,煎服。2018年6月9日二诊:诉吞咽困难较前缓解,吃面条等偏软的食物时无明显梗阻不适,进食偏干硬食物时仍感吞咽梗阻,胸骨后和剑突下针刺样疼痛较前减轻,恶心呕吐较前缓解,仍感乏力,多吃则脘腹胀,二便调。上方加莱菔子15 g,7剂,嘱患者清淡饮食,调畅情志。2018年6月15日三诊:诉病情明显好转,精神可,诉胸骨后及剑突下无明显疼痛不适,无心烦,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等不适,已能吃干饭半碗(约70~80 g)或者吃稀饭约2碗半,依上方7剂口服。2018年6月22日四诊:诉进食干硬食物时稍微有梗阻感,进食软食时无明显不适,自觉咽干,无咽痛,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细,予上方再服14剂停药。后单服守宫开道散,组成如下:守宫30 g,全蝎30 g,蜈蚣2条,每次10 g,1天3次,先后共服用1 500 g。2019年6月追访:食道癌未再复发,身体健康,能做体力活。
药有其象,病有其象,人亦有其象。从守宫的命名、生理特性等方面来参悟守宫的性味,进而类推其功效主治。针对食道肿瘤痰热瘀毒互结之病因病机,守宫具有祛瘀通络、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治疗食道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思考方法,我们要善于运用象思维去启迪思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即《周易》“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