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迟凯耀 周慧敏 左韬
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沈阳 110034
干眼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的慢性眼表疾病,可伴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泪膜覆盖眼表是眼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态失衡可以造成眼表其他细胞和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从而加重眼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泪膜不稳定与眼表上皮损伤互为因果,可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干眼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眼科专业领域的焦点,中医药在干眼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干眼的优势是中国干眼研究中需要加强的重点内容。眼针疗法是通过针刺眼眶边缘穴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具有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疼痛小、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临床特点。与常规针刺相比,眼针疗法患者依从性更高。临床中我们发现眼针与常规针法均可以有效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但二者中哪种疗法更加有效,尚未见系统临床研究。为了梳理出有效性强、依从性高的针刺疗法,笔者进行眼针与常规针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收集2021年1—4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确诊为“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74例,其中男26例,女48例;年龄32~68(48.6±14.8)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74 例干眼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组与常规针法组,其中眼针疗法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年龄(49.6±13.7)岁;病程(6.5±3.8)个月。常规针法组37例,男12例,女25例;年龄(47.5±15.1)岁;病程(7.7±3.3)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被告知其可能要承担的风险与收益,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干眼诊断标准:①有干眼相关症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7分或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13分;同时,患者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5 s或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IBUT)<10 s或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5 mm/5 min。②有干眼相关症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7分或OSDI≥13分;同时,患者TBUT>5 s且≤10 s或NIBUT为10~12 s,SⅠT>5 mm/5 min且≤10 mm/5 min,且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阳性(≥5个点)。
“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目干涩,目燥乏泽,畏光羞明,频眨,白睛淡红,不耐久视,久视后诸症加剧,重者视物昏朦,可有细点或丝状黑睛星翳,迁延难愈;伴有神疲乏力,口干少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脉细或沉细。所有病例证型均由同一位眼科主任中医师进行判定。
纳入标准:①符合干眼诊断标准;②符合“气阴两虚型”干眼中医证型辨证标准;③年龄18~70岁;④未使用治疗干眼的其他药物和中医疗法,或已停用干眼药物或其他中药2周以上;⑤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等影响检测的眼表疾病;②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可能影响眼表功能的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排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的患者;④既往对针刺有晕针等不良反应者;⑤针刺部位皮肤有破溃、皮损者;⑥虽符合入选标准但入选后未按时针刺者;⑦研究期间出现针刺不耐受情况,如晕针。
1.4.1 常规针法 辨证取穴,采用0.25 mm×25 mm/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生产许可证编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60095号)操作。主穴为攒竹、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配穴为太溪、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头面部穴位给予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位行给予提插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14 d。
1.4.2 眼针疗法 采用0.18 mm×13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生产许可证编号:吉食药监械生产许20150075号)操作。取肝区、肺区、脾区、肾区四穴,在穴区中心紧靠眼眶内缘直刺,不行任何手法,刺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14 d。
OSDI评分: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出现频次计0~4分,计算总分,OSDI评分=量表得分总和×100/(题目测评数×4)。SⅠT:将试纸置于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瞩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 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CFS: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2%荧光素钠对干眼患者角膜上皮的染色情况。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为0~3分,无染色计0分,1~30个点状着色计1分,>30 个点状染色但染色未融合计2 分,呈现角膜点状染色融合、丝状物及溃疡等计3 分。NIBUT:通过K5M眼表分析仪对患者首次NIBUT(first NIBUT,NIBUTf)、平均NIBUT(average NIBUT,NIBUTav)进行采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的组间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间OSDI评分、SⅠT、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C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88,P
=0.377)。眼针疗法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常规针法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表1.2组患者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比较
Table 1.Comparison of OSDI score,SIT,CFS,NIBUTf and NIBUTav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umber of eyes.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OSDI,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SⅠt,Schirmer Ⅰ test;CFS,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NIBUTf,first 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IBUTav,average Noninvasive break-up time.
2组患者均按疗程完成研究观察,病例均无脱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
干眼是当前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干眼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还会对其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干眼的经济损失涵盖医疗保健支出和工作效率下降造成的损失,我国干眼的经济损失伴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将呈现剧增趋势。干眼属中医“白涩症”、“干涩昏花”范畴,抑或肺阴不足,或燥邪伤津,或气阴两虚,或郁火伤津,或余热伤津,最终在眼部表现目珠干燥。泪液为一身津液的一部分,泪液的质或量及泪膜稳定性异常均与人体津液的产生和疏布相关。因此,本研究从调节津液的运行角度对“气阴两虚型”干眼进行取穴。
眼针疗法组与常规针法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2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干眼患者的OSDI评分、SⅠT、CFS、NIBUTf和NIBUTav。通过回顾《中医针灸信息库》有关五官科针灸文献,发现近10 年针灸治疗干眼、视疲劳、近视优势较大,临床使用上升明显。Na等对19 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 542眼)进行Meta分析,发现针刺在改善SⅠT、BUT及干眼症状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间OSDI评分、SⅠT、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针疗法较常规针刺在改善OSDI评分、SⅠT、NIBUTf、NIBUTav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眼针疗法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原创的一种微针疗法,不仅具有用针小、取穴少、疼痛轻、操作简、见效快等临床特点,并且眼针通过刺激眼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能对眼病起到一定的近治作用。中重度干眼还会造成疼痛、日常活动受限、全身健康状况差及经常抑郁,眼针在止痛和抗抑郁方面具有良好疗效,更有助于缓解干眼的眼表症状,在改善OSDI评分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取穴为肝(胆)区、肺(大肠)区、脾(胃)区、肾(膀胱)区。泪液源于人体之津液,津液输布与脏腑皆有联系,但主要是由肺、脾、肾来完成。肺气行水、肾气蒸腾、脾气布散、肝气疏泄等共同推动泪液的分泌与布散,在气与津液的相互作用中维持泪膜稳态平衡。有相关研究也表明针刺肝、肺、脾、肾等穴区可以通调三阴经气,最终达到补益肝肾之阴、健脾安神、调理脏腑气血的功效。本研究通过K5M眼表分析仪对患者TBUT进行采集,K5M眼表综合分析仪是一种非接触、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在干眼眼表状况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也显示眼针在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泪液分泌,延长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恢复角膜上皮完整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证实了眼针疗法在改善“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的眼表症状、泪液分泌及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针法治疗。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眼针用针小且细,即便直刺眶内也未发现眶内血肿情况,证明眼针疗法治疗干眼较为安全,临床适合推广。
综上所述,眼针疗法与常规针法均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的眼部症状、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相比于常规针法,眼针疗法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申明
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
赵磊: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迟凯耀、周慧敏: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左韬: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