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彤
《關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主文件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旨在增强衔接合力。本文改变之前幼儿园单方努力的观点,从幼儿园、小学、教研部门三个维度,探索衔接策略。
一、幼儿园维度:循序渐进,做好入学适应
幼儿园要准确把握入学准备的内涵,避免用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路径一,设置多元课程。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的教学原则,将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任务有机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游戏活动中。
路径二,加强体育锻炼。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增加竞赛游戏,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合作、遵守规则,培养幼儿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路径三,引领阅读准备。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分享、编辑小书”等活动,从看画阅读逐步转为学习图文阅读,培养幼儿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为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路径四,做好心理教育。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调整小组个体教学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比例,逐步适当地增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和延长时长,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路径五,加强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衔接,更离不开家、园的合作共育。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个别沟通等多种形式传递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合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二、小学维度:精准施策,做好入学适应
坚持“零起点”教学,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明确衔接过程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路径一,做好心理建设。小学要从各方面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乐于接受新的身份,引导孩子学会感受和表达对老师、同学的善意和关爱,增强集体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路径二,精化课程设置。小学应积极开发幼小衔接的校本课程,通过落实好一些内容有趣的、活动类的课程,逐步引导孩子们从幼儿园的游戏式教学延伸、过渡到小学的课程学习。
路径三,淬炼学法教法。坚持“零起点”,在深入了解儿童身心特点和学情的基础上,运用高效、趣味、新颖、创意的授课方式,注重形象生动、多感官参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路径四,抓好教研培训。要让学法、教法落地,就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每位教师增强幼小衔接的意识,特别是一年级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学习更多适应低龄孩子的教学教育方法。
路径五,注重家校联动。学校要不定期开展家长会、家委会、学校开放日,做好“千师访万家”活动,保持良好的沟通,家校联动,共促幼小无缝衔接。
三、教研部门:全盘部署,推动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共育
教研部门建立起幼小联合教研机制,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路径一,通盘考虑,高站位引领。多方调研,在基于事实研判上形成一个覆盖全区的建设思路,部署全区幼小衔接行动计划,指导推动区域开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实施探索。
路径二,建立“幼小培训一体化”体系,整体考虑。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纳入同一培训计划中,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互相融通,并通过平台交流、互通、共享培训成果。
路径三,课题引领,鼓励幼儿园、小学共同开展幼小衔接课题研究。
路径四,构建“幼小教研一体化”体系。引导幼儿园和小学各学科教师,互相观摩教研活动,互相学习、交流、了解彼此学段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做好衔接工作。
路径五,探索编写过渡性活动课程。研究、编写“一年级小学生入校学习指南”,在图、文上自然迁移幼儿园的形式,把小学阶段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通过活泼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再配以儿歌、游戏、小练习等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