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

2022-11-14 04:2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方 健

(河南大学 商学院会计系,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会计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复合型知识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随着数字经济的出现,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敏锐的洞察力、通晓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有雄厚的技术功底、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和良好的创新能力与精神、有管理日益细分和分散的组织的能力等。面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会计教育面临重大挑战。高等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努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理念的提出,无疑将成为有效应对挑战的主要抓手。

1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环境不断改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业务的基础核算以及经济数据的简单分析等工作,基本已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人员的角色定位面临重大转型。近年来,财政部明确提出,我国会计人员职能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一转变,直接决定了当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等都应做出大幅调整,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具备良好职业判断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必然。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较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承,仅仅局限于“传道(灌输)、授业、解惑”。而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在拥有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在注重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发展能力,以发现和应用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动力,进而达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良好职业判断力的目标。

1.2 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日趋向开放型转变,国内外企业间交易更为便捷,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对我国会计人才的国际化沟通能力、知识结构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对接、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理解等亟须改进。单纯了解国内会计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更应具备国际化视野来看待企业所面临的一些会计问题,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大环境贡献智慧,这无疑对学生在国际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具备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将成为未来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会计人员的国际化要求也更为严格。顺应这一潮流的重要变革就是注重学生国际化思维的培养,这不是简单地开几门双语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前提是老师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意识,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均能从国际化视角加以解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能与国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1.3 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虽然本科教育不同于专科教育,理论基础教育仍是本科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数字经济背景下更加提倡人才学以致用,而应用型人才也是社会的紧缺资源。会计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较强的特性,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方面,还在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志。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教师讲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室内教学应与室外教学相结合,进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然,这一方面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也应拓宽学生实际参与实习单位工作的途径,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习单位的工作,从而真正体会会计知识在一线实习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1.4 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信用是会计的立身之本,随着证券行业等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会计人员受到的各种诱惑也日益增加,加强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加重要。因此,从本科阶段开始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从新生入校直至毕业的全过程都需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这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监管更为严格,数据的获取途径也更宽泛,会计人员的造假也更容易被识别,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维护作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诚信标准。

2 解决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基本路径

2.1 改变传统培养模式

传统培养模式更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既缺乏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机融为一体的能力,更缺乏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能力。这一方面与教师多年来养成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会计专业对学生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具体措施不得力有关。因此,应改变传统培养模式,构建点—线—面—体的多维度、渐进式培养模式。

首先,在培养理念上,强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改变传统的只是单纯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应积极参与科研,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及专业较为前沿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及思路与科研工作进行有机对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用科研来促进教学的目的。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反过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充分体会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培养对象上,强调“知识精、能力强、善应用、重诚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具,其涵盖领域越来越广,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学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经济后果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专业知识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在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才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进而达到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针对同一会计业务从多方位进行思考,采用较为恰当的处理方法。“不做假账”是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时为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其充分反映了会计诚信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要性,也是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再次,在培养主体上,倡导多方参与,将校政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跟上实践变化的脚步。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主体的高校,应主动与各种类型单位交流与合作,了解不同单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培养符合单位需要的专业会计人员,发挥会计人员在单位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最后,在培养过程上,通过知识点的切入、能力线的串联、素质面的构建、“综合个体”的培养,推进点—线—面—体多维度、渐进式培养模式。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加强知识点讲解的同时,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会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既要有科学家严谨的态度,也需要有良好的职业判断力,只有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2.2 打造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教学团队

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保障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水平教学团队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团队应该具备鲜明的专业特色,如理念先进、共同的目标、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领导等。良好的会计专业团队建设是专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会计学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

二是结构合理。力图建设成一支专兼教师比例合理、学历职称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团结协作、教学科研成绩显著,教学科研成果更为显著、辐射作用更为明显的一流会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不断完善,无论专业背景和经历以及研究方向如何,应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三是教学团队的动态性。教学团队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是动态演化的,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组织架构,都应随着教学发展的需要而进行动态调整。面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应及时补充相关专业人员加入团队,同时为满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应及时调整团队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具体工作流程及外部需求的变化。

2.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应突出“一个中心”和“四个基本点”,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我国会计行业不断深入发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也在发生改变,具体到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坚持以“基础知识为中心”,同时突出以下重点:一是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要持续关注并增加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如大数据基础、商业智能、Python 语言、Excel 数据分析、财务共享等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二是要持续增加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三是要增加与会计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如由会计和税务等交叉而形成的税务会计,会计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务会计等;四是要注重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课程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会计学不同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2.4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强调“一条主线,四项结合”,着力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现阶段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较大弊端,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学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基础上的课堂面授。在社会高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数字经济时代,这种模式显然落伍。这就需要建构一种创新、高效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应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程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与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情境、仿真模拟情境、现场真实情境“三境合一”的动态化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着力打造“金课”。

2.5 建设实用为主、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而这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强化,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构建融实验、实训与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二是建立融专业教师、实验员、业界专家为一体的实践教学队伍;三是形成融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建设融实验案例、实验指导书、实验教程为一体的实验教材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梳理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技能需要,在相应课程中增加实验课学时数;二是突出专业技能实验,独立开设模拟实验课程;三是强化经济写作能力训练,除了原来安排的毕业论文之外,安排三年的学年论文;四是加强毕业实习,要求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

3 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核心教学团队

首先,加强教学团队的骨干建设。遴选团队及小组的领军人物,吸引领军人才和突出人才,充分发挥知名教授的带头作用。引进与培养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批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和学术骨干。建立各专业课程的师资团队,并选聘各课程的主讲教师,并让其牵头精品课程申建,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保障主讲教师工作热情。

其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明确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的任务;以集体备课、示范课等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每年选送1~2 名青年教师到国外相关院校进修,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2名教师到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为青年教师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每年邀请10 位会计领域的校外专家或实务界人士来校讲学。

第三,加强团队氛围及制度建设。强调相互信任、公平竞争、团结和谐、互帮互补的团队精神,这是实现团队协同效应,保持团队长期合作的基础。以相互信任、公平竞争为前提,建立相应的科研、教学、实践服务等方面的激励制度,将教学资源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年轻教师适当倾斜,形成利于教师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团队成员之间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的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育之本,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德建设是团队的重点工作。坚持每月一次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经验交流会,并引进一名专业人员负责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组织获教学奖励的教师交流教书育人心得等,加强师德建设。

3.2 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本科教学培养的关键,必须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首先,推进课程规范建设。在培养方案、课程及教材建设上,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向国内及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完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指标,形成覆盖本科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组评教、专家组听课、师生恳谈会、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

其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课程规划与建设是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重点强化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以及具体专业课程的讲授。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慕课”“翻转课堂”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教师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第三,抓好“双语教学”。鼓励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并从双语课程的认定、开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保障、双语教学管理等角度,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双语教学不仅是教材选用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都应相应发生改变,才能真正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加强双语课程的主要教材管理,规定必须选用近三年出版的英文教材。真正汲取国外教材的长处,发挥国外教材的内容新、特色鲜明、论述详细等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并在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一线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到国外的教学活动中,近距离体验国外的教学活动,并适当与中国情景相结合,从而发挥国外教学的优势。

最后,推进国际化特色课程建设。会计是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关注国外会计专业课程开设,并加大与国外较为先进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机对接,发挥国外特色课程的优势,并与国内外经济环境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相结合,进而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如笔者所在院校在现有的与CIMA 和澳大利亚高校会计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开设与国外对接的特色课程,并鼓励学生考取相应从业资格证书。

3.3 丰富完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夯实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实验室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在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基础上,面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要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升级换代现有的电脑硬件及操作软件,逐步改变原有的按专业划分实验室的格局,构建基于统一平台的标准实验室;二是新建大数据分析实验室、财务共享中心模拟实验室,开展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新要求的实训课程;三是增加更多的实验软件,如期货投资分析软件等;四是加强专业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专业人员管理队伍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软环境。

其次,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建设高标准的专业智慧教室,充分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智慧教室,发挥信息化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和教师真正体会到智慧教室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而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最后,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在已有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工商企业等诸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并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体现了地方区域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应注意考虑以后教学要求,提前筹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毕业生实习基地应持续扩展和完善。

3.4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是提升专业水准的基本手段和路径。应充分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形式,实行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生动而丰富的形式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方法富有特色、具有辐射和示范效应。

第一,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完善和明确导师的职责,明确导师制中导师应担负的责任。完善导师制的规章制度,创新导师指导模式,改善师生关系。在指导形式上,导师根据自身的条件,既可用学生个体指导式的“一对多”形式,也可用导师组指导式的“多对多”形式。

第二,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的自主性需要充分尊重和着重培养。学业安排上,学生“自助餐”多而“大锅饭”少,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构建知识能力系统。积极倡导课堂教学采用问题导向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强调教师的诱导作用,启发学生充分各抒己见,多提问题,难倒教师,甚至超过教师。积极提倡要积极探索基于调研学习(EBL,Enquire-Based Learning)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实验,通过会计仿真实验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写作能力训练,除了原来安排的毕业论文之外,还要安排学年论文,要求第一年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第二年撰写会计实践论文,第三年撰写专业理论论文,第四年撰写专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加强毕业实习,要求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

第四,鼓励教学方式创新和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下,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案例讨论、课程作业、学生陈述、网上教学辅导、课程实验、撰写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总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新时代,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临较多的挑战,如果高校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诉求,培养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未来会计专业的发展将受到巨大影响。高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变革,迎难而上,才能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健康、稳步发展,不辜负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任务。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