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28)
2019 年3 月1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 年高职扩招100 万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 年5 月8 日,教育部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指出要用教学改革保证,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方式,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及转换。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高职院校自2019 年开始迎来了规模发展的契机。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梁明亮等学者针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李梦卿、刘阳等针对高职百万扩招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赵娜、汪榜江等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能力培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均需要高质量发展。社会对于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且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2019 年5 月8 日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指出2019 年高职扩招100 万人。这项政策的推出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的意义。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次高职扩招是为了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合适的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随着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使得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符合现代化、智能化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的扩招,可以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合适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智能财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对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本次高职扩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本次扩招的生源包括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及部分在岗职工。高职院校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考核标准、培养模式等各方面难以适用于本次扩招的生源,均存在一些问题。职业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应根据扩招生源特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扩招背景下,吉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于2019年、2020 年均按国家要求进行了扩招,并在原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分类教育”体系。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扩招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查,课程组将吉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分类培养”现状总结如下。
自2019 年以来,吉林省参与会计专业扩招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前均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由于本次扩招的生源来自社会而非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状态与传统的高考生源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本次扩招的生源在年龄上较高考生源要大,并且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甚至部分生源目前仍然在从事会计工作。其次,部分生源来自其他岗位,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其学习与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考生也较差。因此,各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的具体特点,制订了差异化“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对于有着一定实践经验的生源,加强其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引入最新的应用型信息技术,如财务共享中心、智慧财税系统等;对于理论基础较差,且没有任何会计工作经验的生源,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教授,并采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扩招生源的特点,部分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扩大了校企合作范围。首先,根据课题组的访谈可知,部分高职院校通过与生源的沟通,根据扩招生源的意愿和自身资源,增加了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其次,对于部分在岗学生,充分利用其所在单位的资源,为其他没有实践经验的同学提供实习机会。最后,部分高职院校还通过校友会和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建立产业学院,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解决扩招学生数量增加带来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师资。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增加教师编制引入新教师,而多数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进入高校课堂,尤其在实践导师引入方面做了诸多的工作。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本校原有的教师制订了分类提升计划,针对教师特点和本校会计专业招生的情况,将教师分为教学型、技能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别,并为教师提供了师资培训、企业实习、高校进修等不同的提升机会。部分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源多样化的情况。
扩招生源来源于社会,高职院校原有的学生管理机制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大部分生源有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不能在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区住宿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学生管理机制,有助于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该部分生源进行有效管理。部分高校通过使用学习通、云班课、钉钉等教学管理软件,实现对学生课上打卡、网络作业布置及网络授课等课程学习管理,以及课下班级活动、学院活动及其他事务的管理。
笔者在对吉林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部分教师认为,“分类培养”仅仅是针对这两年扩招的生源,停止扩招后就会失去作用。这显然忽略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的事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无论未来是否继续扩招,结合生源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仍然需要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分类培养”。
目前,吉林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理论课程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仍以实验室手工实验和运用虚拟仿真软件为主,没有针对扩招生源作出太多的改变。在疫情期间,各高职院校均使用了学习通、云班课、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下企业实践。总体来看,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考核方式,各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生源特点进行真正的分类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从扩招生源特点来看,部分生源专业基础较差且大多没有工作经历,而另外部分生源不仅有工作经历且正在会计和财务相关岗位工作。对于社会招生的生源,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在统一安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专业需要。但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吉林省部分高职院校并未从“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引进师资。
各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明确会计专业“分类培养”定位,针对扩招生源特点,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打破常规的教学思维,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生源的不同特点,制订分类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在完成相应的通识课程后,针对已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生源,需要实施以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科前沿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生源,需要实施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生源具体特点,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如果学生在岗不能全程参加课程学习,可以选择在课后通过网络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果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差,可以通过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实现无时间限制、无次数限制的学习。其次,针对扩招生源特点,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选择空间,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面对当前生源多样化的特征,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可以从“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鼓励当前各学院自有教师走入社会、走入企业、走入高校,与社会接轨,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实践操作水平。其次,高校可以选择更多有一定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的教师进入高校工作,或者采取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将企业导师直接引入到高校课堂上。同时,加强与职业类师范院校的合作,共同建设符合“分类培养”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最后,高校院校会计专业也需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时掌握不同生源的需求,并与学院教师进行沟通,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服务,最终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类培养”需要不断改革,通过加强师资培养、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入企业导师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