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高校资产管理转型

2022-11-13 21:24蒋宝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资产信息化

樊 梅,蒋宝晴

(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成都 610041)

0 引言

有效的资产管理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导致资产配置结构失衡,利用率不高。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自身资产管理效率。

1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与意义

1.1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资产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资产信息化管理对保护高校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与传统的资产管理不同,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逐步演变的。为推动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高校需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资产设立后,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资产表,并将其入库形象化,创建二维码贴纸,形成账户管理主体资本。其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在资产的归属、地位、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责任人应当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下载应用程序,上传信息,并根据活动类型和业务审批流程创建相应的管理账户。再次,资产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和完善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制图数据,绘制可靠的资产图。最后,在每年年底前,必须全面清查所有资产,并将资产的相关数据同步到资产管理系统。另外,为提高资产利用率,对已到期不能使用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清理。

1.2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2.1 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率

高校通过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随时访问所有资产数据,及时准确地核算资产折旧,还能够及时清点未动用资产,通过控制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

1.2.2 有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高校资产损失

通过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高校可以清晰地把握资产的使用状况与功能,降低传统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和烦琐性。而熟练运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节省资产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

除此之外,高校通过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综合分析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价值,可以实现更全面的资产管理,从而防止资产从预算、建设、使用过程中流失,为高校节约成本。

1.3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的资产日益增加,种类繁多,管理难度不断提升,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校的资产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资产信息录入、分析和处理效率,降低失误率,减少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利于高校全面掌握资产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此外,与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相比,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资产管理,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完整地呈现资产周转、使用和流转状态,有利于高校对资产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2 当前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资产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引入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资产信息数据库对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深远影响,缺少主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优化管理流程的动机和能力,这对高校全面推动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

2.2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虽然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但并没有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进行修订和完善,造成资产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契合度较低,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和专业的指导。具体而言,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采购、使用和处置等业务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部门之间对接不顺畅,未能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资产状态,多个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业务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导致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越积越多。

2.3 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高校虽已开始开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工作,但针对全面的资产管理,尚缺乏统一的、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2.4 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一方面,部分高校引进的资产管理软件功能不全,仅能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无法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此外,高校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部分环节的静态数据管理,并没有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造成资产信息不全面,无法为资产管理后续分析及预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智能化管理、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等现代化技术在高校资产管理领域的使用相对滞后。高校虽然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期,已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持续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且在引进新技术方面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难以及时购置更新软硬件设施,造成系统更迭速度较慢。

2.5 缺乏对资产信息数据的充分挖掘

目前,国内高校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资产信息数据的利用以资产状态的统计汇总为主,缺乏对信息数据的充分挖掘,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数据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价值。

2.6 资产管理系统不兼容,导致资产共享利用率低

各高校都在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开发公司、数据结构等的不同,高校各部门存在多种信息系统并存的现象,导致不同系统的信息难以互通共享,造成“信息孤岛”的存在。同时,高校之间也没有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平台,极大地制约了校际资源共享。

2.7 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也会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大多数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总体不高,高校缺乏足够的信息学、金融学等专业人才,这是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此之外,部分高校未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不够深入,缺乏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能力。

3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宣传,提高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高校中的每位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都涉及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因此,优化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转变每位资产管理人员的观念,让每位资产管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其信息化管理意识。

3.2 健全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资产数据信息管理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规划,健全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促进资产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首先,资产信息化管理涉及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职责,设计和制定各个环节和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各部门的资产管理行为。其次,应基于传统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构,针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编制详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并编写资产管理系统操作教程,为教职工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导。再次,制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在信息系统中完善资产定时清查功能,编制契合信息化建设的资产清查工作流程、清查标准和员工工作行为规范,促使教职工能够定期保质保量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及时更新资产状态,上报资产问题。最后,还需要完善监督制度,通过利用资产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功能,规范资产数据信息管理,从而提高资产信息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各部门相互监督。高校通过健全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

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考核评估模块,把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不仅涉及资产动态管理的执行实施,还包括资产管理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及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单位和每位教职工的年度考核目标,落实奖惩制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资产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3.4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动态过程管理

一方面,与优秀高校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建立操作系统简单流畅、跨平台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功能齐全、运行安全稳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从资产静态数据管理到动态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资产采购、使用和处置全过程可视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同时降低人为因素对资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借助立体成像、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积极开发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功能,强化系统的人性化交互设计,实现资产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移动信息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在移动端处理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提升管理时效性。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管理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高校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进展,及时更新和优化管理系统,对各管理节点进行细化,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5 建立信息化数据分析平台,为资产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数据支撑

借助全面的资产数据,建立信息化数据分析平台,促使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人财物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预警,为资产管理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数据支撑。此外,通过分析各类资产的使用率,有助于合理配置资产。通过分析各管理节点数据,可以优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6 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

要实现对资产的全方位管控,资产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等多个部门协作互助,共同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实现跨部门数据的实时对接,多部门多时点多维度地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查和监督,使资产采购和管理过程透明化。同时,高校通过共享平台,能公开各院系的资产信息和实时动态,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有效促进各院系间资源共享。此外,要实现校际资产共享,需要建立明确的资产共享机制和信息共享渠道,打破高校在同领域资产共享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3.7 加大信息化管理培训力度,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时代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资产管理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来说,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的同时,采用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仅要使其学习关于资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操作水平。总而言之,固定资产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者的管理和运作,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更快更好地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

4 结语

总之,将信息化建设融入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促进资产管理转型,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是信息时代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树立信息化资产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建设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和规范的方向发展,为高校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资产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