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分析

2022-11-13 14:08李婷婷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王璐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24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考核

李婷婷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王璐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引言

我国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1年,在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的情况下,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科学技术支出,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达3205.54万亿。科研事业单位在深化科技体制管理改革,落实“放管服”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资金管理要求,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构建绩效导向的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

一、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资金支出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深化贯彻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

在必要性方面,科研预算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需要,当前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重分配支出、轻绩效管理”的问题,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重要性方面,预算支出直接反映了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意识,围绕科研活动的成果开展绩效评价,更好地约束科研事业单位职能转变,更好的落实“放管服”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同时,将绩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科研活动,也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可行性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够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结构及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大数据的预测性可以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拓宽思路,关注整体执行效率;大数据的关联性可以提高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及评价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真正实现全过程管理,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环节

(一)预算编制环节

在预算编制环节,科研事业单位要对资源以及资金的分配各方面作出规定。这需要科研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的相关人员要明确预算绩效的指标以及绩效的目标,要在设置绩效目标指标方面注意其能否实现单位的职能,要根据各个科研项目的周期流转、立项论证以及资金需求等方面进行思考,最终形成可量化、能比较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设定好相应的预算绩效体系之后,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对预算编制的实行与使用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在实行方面,要保证预算的安排应该符合支出标准,这部分需要审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对于各项预算开支进行相应考察,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力度,提高预算的配置效率。

(二)预算执行环节

预算的执行环节中,主要分为两方面进行管理,其中一方面是对资金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对项目进行管理。资金管理方面,要对预算绩效的执行全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要在预算执行的效率以及使用方向上进行两方面的判断,保证预算资金绩效的最终使用效果。过程中需要主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同时对于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管,能够实现全面地监管预算资金执行流程,并且还能在发现预算资金流转发生问题时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对单位造成损失。

在项目管理方面,要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从项目申报开始,一直到项目验收以及后续的绩效管理,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每一笔科研资金的流转以及使用情况都要做到有效的控制。

(三)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环节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对于绩效的评价要根据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研发投入以及最终的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注意科研项目的投入与最终的科研项目成果相匹配,甚至最终科研项目成果超过投入,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价值。除了绩效评价的标准之外,由于现今的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绩效评价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逐渐有更多的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绩效评价方式中实现有效地转变,更多采取单位自评甚至是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能够从多种角度找到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缺点以及薄弱之处,从而有利于单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策略

(一)提高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

在现今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管理中,由于现今的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理念与认知并不到位,导致现今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实际的科研单位运行中,需要管理人员与相关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对科研项目资金不再“一拨了之”,而持续跟踪问效。认识的提升最先应该从领导身上开始实施,相关的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应该积极学习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以及知识储存。可以通过网络、实地走访、交流学习等方式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情况。在自身的认识提升后,科研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体方向战略。

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在管理人员中奠定了绩效管理的工作基础,还需要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对整体的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规划进行改进,想要实现这一点,最先需要将国家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行基础,以绩效管理工作为抓手,对科研单位的整体的布局规划进行规划与配置。针对这一点,管理人员需要在单位资源与单位布局两个方面入手。最先要保证的是管理人员对于单位整体的资源配置要做到科学合理,实现单位的科研项目轻重缓急分类,从而实现科研单位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在单位布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做好对科研单位的整体规划,将科研项目以及相应的绩效实施细则制定好,为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实施

在科研事业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之后,预算绩效工作的意识层面已经完善。但是想要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还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运行方面做出改进。管理目标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支撑。因此在实施方面,需要最先明确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坚定落实国家与党中央对于科研单位的政策指导。在指标制定的时候,要将指标的制定放在短期、中长期以及年度三个方面上。确认目标后,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效用,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涉及多部分,多人员的参与,因此在实施之前,需要根据相关人员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协作体系,让科研事业单位能够按照完整的体系落实绩效管理。

除此之外,在确定了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以及政策之后,为了保证预算绩效的组织实施真正落实,需要在科研事业单位中设立相关的结构与制度体系,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现今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的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为参考,对科研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的制度落实进行相关的制度制定。并将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中的不同人员整合为对于预算绩效的监管落实部门。对预算绩效的改进制度体系进行落实,并且在不断的预算绩效改进中对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修订,结合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央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制定,加速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意识改革,改进财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一套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是反映预算绩效最终成果的重要前提,在指标设立时,结合科研事业单位职能、预算形式等因素,考虑到科研项目的复杂性及评价的多维度,按照不同层级设定指标体系,关注技术指标的同时兼顾效果指标的完成情况。加强指标库建设,可根据科研项目类型,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维度,制定部分共性指标,再结合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制定符合项目特性的个性指标,以期客观评价科研项目实际情况。健全绩效目标论证机制,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类型,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对绩效目标进行充分科学论证。

在考核体系方面进行科研项目时,能够体现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一种,需要设定全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以及细化处理。在对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方面,可以从科研项目的成本、时间、规模、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科研项目的考核研究。为了实现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的精准性,还可以在实际的科研项目的考核中根据其考核的具体指标进行不同考核方法的使用,比如比较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等,这部分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各项科研项目考核因素在实际的考核体系中的效果,实现精准科学的考核过程。

(四)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环节。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将考核体系完善,并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实现对于考核结果的全面控制,能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也能获取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在得出评价结果之后,并不代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考核已经结束,还需要对得出的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以及分析,才能够将评价结果应用到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实处。为了优化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需要将评价结果的效用最大化,在评价结果方面实现对科研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导向性与指导性。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评价结果,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对接下来的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进行改进,让科研事业单位向着科研项目高效高质完成的方向发展。根据评价结果对最新的国家科研事业单位政策进行对比,改进自身不足,让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一直跟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前行。

科研事业单位要有“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并与政策调整、资金分配等挂钩,但是基于评价结果上的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并不是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科研事业单位应该注重的是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其在科研事业方面实现更好地提升。因此,在评价结果方面,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做到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单位应该对评价结果中相应的管理问题以及工作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改进管理人员水平,增强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力,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与预算绩效安排相结合,实现评价结果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评价结果的使用性,科研事业单位还可以将评价结果向单位公示,起到督促广大员工改进自身能力的作用。

(五)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今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管理工作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最先需要的就是平台来作为信息化技术的搭载媒介。科研事业单位搭建起来相应的平台之后,可以将所有的科研项目的申报、资金调配、项目管理等事宜放在平台上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升科研工作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对单位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收集,从而深入地了解掌握单位在实际运行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科学合理的使用情况。在智能化技术的处理下,可以得出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合理科学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精细化控制,一旦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实际的预算绩效数值与合理科学数值之间产生较大差异,就需要对现有的预算绩效计算数值进行相应的改进,实现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与控制,提升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结语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改进方面,需要对科研事业单位的理念、方式以及最终的评价效果一起进行改变,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平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方式以及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一直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力度与效果,从而实现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行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考核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