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雯 厦门理工学院财务处
2019年1月1日起全国高校全面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2022年1月7日,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以满足财务的高效运作,因此财务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是采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权责发生制其核算的依据是高校经济业务执行合同的情况。因此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合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合同签订的生效时间、条款、违约责任等许多细节上,都要同后期的资金结算工作有机结合。目前,高校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高校轻视合同管理,责任界定分不清,对全过程管理监督不力。其次,高校财权和事权分开后,当某一合同签订后需要付款时,才将相关数据送到财务部门,合同上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与会计记账期间形成时间往往不一致。再次,从高校实际财务工作情况分析,没有统一管理合同过程的归口部门,从而使合同的履约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而准确地获取。最后,有些高校还未建立相应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缺乏签订业务合同等必要的管控机制,导致财务部门在进行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时无法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
我国虽然自2019年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教育部、财政部相继出台相关配套的财务管理规则与指引文件,但是高校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制定适合本高校的报账制度,有些高校怕麻烦,因此对会计制度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并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致使制度与实务相脱节,导致权责发生制应用效果不理想,影响高校财务核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各行各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建设,同样高校也不能落后,已建立起许多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教务管理等,目前各高校所使用财务软件多为通用化系统。但其应用深度尚显滞后,立足于大数据的财务软件的更新换代难以跟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发展之步伐。同时,高校内各个财务与业务子系统之间缺乏互联互通,致使高校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滞后于许多大中型企业。
财务信息化应用滞后具体表现在:首先,当前应用的财务软件满足不了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软件公司不了解高校业务,系统开发功能不够全面,导致高校财务系统应用进展缓慢,有待于解决众多细节、参数设置问题,软件参数设置不当。其次,严重缺乏软件工程师。新形势下软件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较高的研发水平,还需要全面熟悉《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目前,大多数高校需要请软件公司进行软件研发、财务平台升级改造,很少能自行研发。在短时间内,软件工程师既要进行原有平台的功能升级,又要开发出适合高校业务的政府会计软件,软件工程师面临较大的挑战,致使他们无法满足同一时间的较大业务需求量,工程师数量凸显不足。最后,财务软件与业务软件数据不能共享。众所周知,高校成本核算除了要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外,还要依托人事、科研、教务、资产等基础数据,而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软件却难以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财务部门的预算平台、工资平台及财务平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教务平台、科研平台,以及银校互联平台之间没有信息对接,未实现数据的共享。导致数据无法深入共享、传递不畅,这无疑不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1.人员综合素质仍有待提升
高校财务工作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的。目前,财务人员缺失明确的会计工作目标且素质不高。对自身职责不清晰,故很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并达到预期目标。由于高校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优越感和固化的思想,这样不仅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因其工作作风,给高校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高校财务人员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型人才,不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当遇到信息化技术问题时,只能找系统管理员解决。但通常情况下高校财务部门只配备了一名或少量的系统管理员,面对整个部门的系统维护显得分身乏术。同时,就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言,大部分属于“核算”型会计。普遍缺乏管理会计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2.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来临不仅仅是制度方面的改革,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知识更迭的需求,需要财务人员由过去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具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加强培训力度,把提升财务人员队伍配备纳入重点管理范畴。目前,我国逐渐加强了培养会计人才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开展培养人才工作中,往往只关注企业会计方面,而忽视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长期以来致使政府会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一些高校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培训,不能及时、全面和准确地统计财务数据。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会计科目,实施双分录、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同时核算,提供双报告,从而全面、科学地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但是,高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会计核算业务量和复杂性较大。因为要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需要细化会计科目,财务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分录时需要在众多的会计科目中快速选出恰当的科目,既要考虑科目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等,还要考虑款项的来源或支出的合法性,主观判断容易失误,还增加了业务处理时间。以前会计科目不需要录入部门、项目,现在所有科目都要录入部门、项目,再加上录入的其他内容,如此一来,业务量和错误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
其次,不能直接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新《政府会计制度》系统不需要单独录入预算会计分录,而由财务会计分录直接生成,但有时候预算会计分录生成不了,这可能是由于软件提供商系统设置不当或者业务水平不够所致,亟须财务人员自己手工录入预算会计分录。当前,财务人员尚不熟悉系统操作,调整起来难以得心应手。
最后,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高校由于业务核算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要想立即转为实行权责发生制并非易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难点。其他收入和科研收入确认收入都是以合同为基础,但由于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都没有通过财务部门直接签订合同,事后也未告知,等到需要付款报账时才来财务部门,所以难以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
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合同管理的规范是首要的,高校要实现合同管理目标责任制,需要把具体的任务分解到部门和人员,并建立行之有效的以稳定性为目标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签订合同时应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注意合同的具体条款,即明确具体合同的明细项目、付款时间、质保金、违约金等条款,签订单位应当准确告知财务部门合同的具体内容,以便准确确认收入和固定资产等。同时,高校必须明确合同管理的归口部门,高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应当设立专人负责。应当完善业务流程,实现合同管理平台和财务核算平台对接。另外,高校应聘用具有法律专业学历的专业人员,在合同签订和执行等过程中进行把控、监督,设立合同管理平台进行线上审批等,系统内设符合合同条款支付款项的提醒功能,营造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建立和优化财务制度体系。依照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并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情况对本校会计核算制度加以修订,明确规定财务工作开展的方法和规则,根据准则、财务制度制定本校的报账制度以指导财务实际操作,方便教职员工报账,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得以顺利执行。同时,要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基建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保障,为全面提升有效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明确财务管理中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更加适合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模式。
高校要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大力建设财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平台开发应用中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会计核算平台是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平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设置与其相匹配的会计科目体系,满足双基础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以便自动进行凭证的生成,并保证所生成的记账凭证传递至相关的部门。其次,构建财务报销单据智能审批系统,提高报账效率和审核质量。最后,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途径实现财务公开,使社会大众能参与到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活动之中,最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通过财务公开,也为资产清查提供方便,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建立大数据体系和管理平台,可以促进业务与财务一体化。运用数据信息技术实现智能管控,将“业财融合”思想理念融入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搭建业务信息大平台,使财务管理平台有效对接资产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预算管理平台、人员管理平台、合同管理平台和绩效管理平台等,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夯实运行平台。
1.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要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调动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财务人员的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如根据工作量考核使财务人员绩效工资相应提高,设立财务休息日加班费、特殊工作如因公需经常外出的专项补助费等。帮助高校财务人员自觉熟悉新制度、新政策的内容及变化,掌握双分录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从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证晋级等方面出发进行考核指标的制定。在职称评定和待遇享受上用政策和制度加以保障,从而提高工作成效和系统操作水平。此外,还应当实施相应的奖励机制,进而保证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每学期期末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考核好的给予奖励,从而促使财务人员自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综合能力,及时消除缺岗或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现象,从而使财务人员及时转型为管理型角色。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关系到工作的完成质量,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助力财务工作。尽快组建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人员队伍,以满足实现工作需求。
多措并举,做好财务人员的综合培训,提升财务队伍能力水平。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开展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都能快速了解并且掌握政府会计改革的具体内容,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方式。比如,邀请部分专业教师讲授有关新制度执行的难点,为财务人员结合后续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提供良好支撑。同时,应当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财务人员到先进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落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积极打造一个复合型高校人才团队,以适应不断拓展的经济业务。同时,要广泛招聘复合型人才,打破专业限制,招收计算机人才和财务信息化人才,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引进高学历财务人才,为财务部门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人才基础,为高校财务部门输入新鲜血液,为高校财务队伍增添新力量。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运行中,对会计核算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立足双基础财务核算要求,优化和完善现行的财务管理体系。其次,不断推进业务和财务的融合管理。协调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断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数据,强化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促进“业财融合”的有机统一。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应逐步探索建立成本控制和收入确认机制。降低成本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在进行采购设备以及维修工程等时,财务部门应严格把控成本管理关,进行评估成本收益等方面工作。同时,应较为准确地掌握高校办学的运行成本和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合理分摊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学及科研等成本,科学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关注高校科研流程,合理细化合同内容,根据科研款项到账及开具发票时间差的特点,探讨以到款时间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合理性。
高校财务平台除了不断挖掘财务核算功能之外,更应该开发预算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超支预警,将预算绩效考核实现动态化管理,促使财务职能的转变。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财务改革过程中,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紧紧把握会计改革的难点和热点,积极主动地抓住这次变革的契机,让新《政府会计制度》得以快速高效的实施,提高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更为符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