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1 05:54陈弘扬
山西青年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陈弘扬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人类真正的健康由心理和身体二者之和组成,身体上的健康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和健康,在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工作之一,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大学这一所处的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差、依赖与独立并存等特点,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广泛的关注,并希望能真正为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身心发展。由于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等原因,导致大学生不良事件增多。与此同时,社会的激烈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自身的认知、家庭状况等条件,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出现自卑、自负、自暴自弃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这种情况之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潜在心理疾病的重要内容。但其不是主要内容,更多是提高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强大的体格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个关卡,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培养一名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才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其随机应变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成为面向社会、未来、现代化提供新型人才。

(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很容易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越来越严重,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面对着新的、复杂的、易变化的社会的压力和考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只有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和承认,顺利实现人生价值。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教育逐步走向综合化发展,相应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走向专业化和教学制度规范化,对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日渐丰富起来,参与研究的高校、人员也越来越多,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育部的指示也让各大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可行性教育方案,为学生心理健康做出了贡献,在校内设置相应的咨询室、成立学生社团、利用广播、电台等进行心理教育服务。尽管如此,目前有研究显示虽有多样化的心理教学,但学生对其满意程度较低,对教师的认可度、体验度也较差,所以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仍需提高。此外,不同地区的学生心理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土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对形式化

我国高校现今的心理教育手段方式大部分是模仿国外。由于国内外的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加上照搬的同时并没有对教育进行创新、本土化教育等,往往造成心理教育流于形式化。而部分高校虽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课程,但并没有落到实处,更多的是死板教学、应付检查、参与评比,学生从中并不能从中学到真正的心理知识。在各大高校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有一个学期,而这一个学期里每周的心理教育也只有2、3个课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只能进行部分讲解,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给学生配套辅导教材,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质量也有待提高。

(二)教育范围狭小

对心理问题的普及不够,会使大部分人认为进行心理教育的都是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人群,这样不仅没有缓解学生的困扰和疾病,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而忽略了造成的原因、倾向性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抱着“我有病需要进行药物或仪器治疗”等心态,这样不仅使整个治疗过程变得被动,还会致使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真正的诉求、心中的困扰诉说出来,失去了心理教育本来的目的。

(三)教育手段单一

心理教育手段存在单一性,过于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性。《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水平的有限性,部分是思政课老师代课,对知识仅是照搬照抄,机械进行灌输,加之本科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的,会造成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学习压力。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对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而言具有积极作用,若是单纯靠着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对学生进行教育很难有成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心理、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日益变化的社会中,追求名利、贪图享乐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就算是其他较为人尊敬的行业从事者都有可能出现不好的行径甚至触犯法律,种种信息的冲击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处在迷茫期,久而久之便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恐惧心理。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也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消极情绪很容易对大学生造成冲击,从而形成心理问题障碍。

我国的教育事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很多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条件,同时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毕业之后的生存发展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致使大学生还没开始进入社会,就已经开始绝望否定自我,使得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出现下降;当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性别、地域等不公正的就业现象时,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愤怒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

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不断爆炸,在带来跨地域交流等好处外也随之带来了弊端。目前,社会上出现较多不健康网站、电信诈骗和沉迷网络游戏,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高中那样紧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大部分学生除了在考试月开始学习,其他时间都会用来玩,网络游戏以其视觉上的冲击、剧情的吸引让学生愿意花大把时间和精力沉迷于此。若是碰上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挫折、情感上的伤害等,虚拟的世界更加让学生沉沦,久而久之自身的心理、性格就会发生改变,变得扭曲、不合群等等。

(二)学校因素

国内的很多高校在教育理念上还有陈旧的观念,这对心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会有很大阻碍。就学校而言,领导与相关老师都存在着诸多的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对心理工作的本质、内涵的认识不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到位,从而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高校对心理教育的老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不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对师资队伍建设普遍不够重视,许多心理教育老师可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担任,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但是对于心理的专业知识可能还存在欠缺,久而久之便会限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费支出远远不够,甚至连基础的心理咨询室都很简陋;缺乏相应的健康教育体制,即使有也只是随便用几个人糊弄去管理,相关流程、定义也很模糊。

各大高校对心理教育的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不对等,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学生的理论成绩也比较理想,但在实际生活中看来,学生在学业、人际、就业的心理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未根据这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仅仅靠着课本知识授课,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也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如此下去,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课程化。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被老师和家长看重的都是学习成绩是否优异,能否进入好的学校,从而都会忽略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也在这种模式下忽略了自身是否有出现心理问题。加之即使设有相关咨询师和课程,但由于缺乏积极主动性,书本式教育并不能改变什么,便不利于发展,有些学生的思想比较保守,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选择回避,致使当他们发现自己有问题时往往也只是自己慢慢排解,无法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从而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大学里的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也都不同,对于爱情、金钱、世界等充满了好奇和叛逆。有互相攀比现象时,会使得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学生有自卑、嫉妒等心理,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对外部的环境适应性差、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缺乏自我管理、反省的能力,最后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过程,加上思想受到社会消极消息的影响,心理问题会积攒更深,大学生正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独立的过程,每天发生的事都会影响到对世界的看法,若是发展过程中有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无数次的积累后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可挽回的危害。

五、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各大高校的能动性,提高教育水平

学校应正确理解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学校领导者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意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得到重视,积极制定相应的文件进行宣传和教育,合理安排好《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教师应对课程建设形成自己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进行内容的完善与细化。对《大学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并对其合理分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一间普通的教室中开展,这大大降低了《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让学生失去心理学习的兴趣。对此,应设置专门的教育基地和教具,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影响力较高的人物进行讲学,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制定教学要求时,要规范每一阶段的工作制度,广泛征询意见,集中民意;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文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组织、内容要应时代的发展而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才能使教学真正发挥现实作用;在校教学中引入有资格证的优秀人才进入师资队伍;在课堂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课堂上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乐于交流、敢于交流;同时,为教师提供外出研学的机会,使各大高校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借鉴优秀经验。

(二)提高宣传力度,完善多种教育方式

充分发挥常出现在大学生首页的软件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逆行宣传,打造线上心理知识小课堂。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把信息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有力推动力。此外,应加大与社会家庭之间的合作。在了解家庭背景后才能因材施教,也需要借助社会现实,才能摸清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各方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对大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在校内设置正规化咨询室辅助教学,鼓励在收集信息之后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后续规划,减轻《大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负担。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