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2-11-11 05:54李修儒
山西青年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高职

李修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5

一、职业院校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原生家庭留下的心理创伤

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普遍为“00”后,其与父母那一代“书包翻身”的价值观不同,他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学生普遍追求以兴趣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更渴望获得家长、老师的尊重、理解以及与其平等的对话机会。由于父母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素养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少数不发达地区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甚至在有些家庭,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紧张,如果学生犯错或是成绩不理想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打骂。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很难获得家庭内成员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反而会养成叛逆、反抗、撒谎等性格,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不向家长告知自己的真实去向等,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

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心智普遍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少,对事件认知尚不全面,抗压能力弱,加上如今我国全面步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他们往往难以从中筛选出合适的观看内容,无法分辨视频内容的真伪。同时,贫富差距大等一些社会现象,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影响,部分同学从“小城市”来到“大都市”认为自己与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很难弥补。于是,容易产生自卑内向心理,不愿意与同学或室友交流,内心比较敏感;而另一部分同学因为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没有经济压力,导致自我迷失,丧失奋斗目标。

(三)学生入校时生源组成复杂,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高职扩招政策的不断调整,给予职业院校发展较大的支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生源组成复杂。目前,主要包括普通高考录取、学考成绩录取、自主招生录取、职高3+证书录取、代培等共6类。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差异化、个性化比较明显,对入学后班级集体生活没有认同感;同时部分学生专业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习惯欠佳,对大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效率低,有的学生入学后表示自己不喜欢学习甚至有厌学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而相对于高中的学习模式,高校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部分同学平日里虚度光阴,当期末考试来临时开始担心自己能否通过考试,感到焦虑和紧张难以缓解。

(四)生活就业压力

学生入校前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往往根据名称进行选择。对该专业学习内容,将来的就业前景,未来会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够了解,没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常常有同学对本专业的学习科目不感兴趣。对未来感到迷茫,丧失信心。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当毕业季来临时,因就业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加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类院校毕业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对人员需求相对饱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往往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五)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

相对于中职和高中相对比较紧张的学习氛围和封闭的环境,大学生活显得相对轻松自由,情感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但是,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还不成熟,对于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情感问题。情感与学业之间的平衡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既有对爱情的向往,又有两个人情感生活相互纠葛的不适应。而处于感情中的学生一方面沉浸在爱情的幸福美好之中;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遇到性格不合、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等问题。而以什么心态来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平衡情感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学生面对的难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遭遇情感的挫折不能自拔。此外,人际交往、宿舍关系等问题同样会让大学生感到手足无措。部分学生大学期间的住宿生活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住校经历。大学室友之间的关系紧密且互动频繁往往更加复杂。由于学生个体性格特征、认知水平、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差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一定是和谐的,有时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周围没有可以亲密对话的人,远离家乡与周围人无共同话题,同乡或亲属不在身边,导致学生失去交流途径,失去支持途径,无法及时排解内心的情感。将苦闷埋在心里,长此以往,产生心理问题。

(六)遭遇应激事件

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和持续一定时间而使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特殊转变时期,成长过程中难免遭遇应激事件,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例如,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环境改变,由高中压抑紧张的氛围突然转变成大学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有自由也有不安全感,过度的自由是学生焦虑的来源。目前,入学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单独的居住空间,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校园内的宿舍条件及集体生活。

(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呈多点散发,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的增加以及人员流动的限制等防控措施作为重要的心理应激源,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抑郁症患病率增加0.53亿,增加幅度约27.6%。焦虑症患病率增加了0.76亿,增加幅度约25.6%。研究人员对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轻人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更容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年龄段的人群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高度重合,受到的影响主要是学业被迫中断以及无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解决途径与措施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组建一支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支持与保障。其次,高校要大力开展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要着力打造一支以心理中心、学院领导、辅导员构成的心理骨干队伍,有学生危机事件干预的能力。在进行危机事件干预时首先保证学生安全;最后,聚焦学生身上。当前,存在的问题即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诱因是什么?导火索是什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

(二)加强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

2018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工作,将工作前置在学期初返校前,学期末离校前开展心理问卷筛查工作及时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筛查存在问题的学生重点跟进。学校心理中心面向全校同学定期开展亲密关系、减压赋能、积极应对等心理团体辅导课程。在学期初、学期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校内外心理咨询师开展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开通24小时紧急求助热线。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在重视学科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情况。摆脱传统的理论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团队合作的训练与实践,帮助学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科学的幸福观。通过构建学习、情感与生活的平衡关系使学生具备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四)教师队伍深入学生一线工作

强调教师队伍要深入学生一线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与学生当面沟通更容易发现学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金钱观、择业观;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良好的互动。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才会对老师有信任感,主动寻求帮助。

(五)重视家校联系

202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因此,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和家庭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生父母的教育模式、成长环境,都可能为学生埋下心理问题的“种子”。因此重视家校之间沟通协作,是追根溯源,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构建家校联动机制一方面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向学生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没有“真空”环节,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形成。一方面在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妥善处理。我国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与监护人沟通学生的心理情况,避免学生出现伤害自身或威胁他人安全的行为。教育法也曾明确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家庭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坚持学校的主导性与家庭的实效性,这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干预任务。

(六)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老师,面对的工作经常是千头万绪,试图要求辅导员老师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同学也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在面对职校学生心理问题时,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听取学生干部对班级内部异常情况的反馈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干部也是和同学们接触最多的群体,他们从同学中来到学生中去,沟通更没有距离感,让同学们更容易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经历”。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开设相关的讲座、培训、课程来为其普及心理知识,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心理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干部也是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我们的关注。作为学生干部一方要完成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活动,作为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导致学生干部不可避免地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为此学校可以采取以“老”带“新”,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引下,边学习边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逐步走入正轨。也要注重团建,提高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帮助学生有信心和决心面对和解决问题。

(七)建设数字化校园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关注校园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前,各地高校已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设施。如校园安防监控,校车监控等系统。但仍缺乏各层级、各系统之间的联动。当前的工作模式,对突发的学生安全问题防范力不足,对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无法预测。因此,应该通过引入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掌握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进出宿舍情况、消费情况;建立心理健康同步档案,将可能对学生心理、情绪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记录、综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八)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内的物理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校园内的物理环境一般指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内建筑的装修、公共设施的搭建等。可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通过搭建校园宣传栏宣传心理知识;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让同学们有空间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在校园道路两旁种植有生命力的植物,让校园内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宿舍区内为学生提供公共的活动空间如读书室、咖啡厅、健身房等,为学生之间交流提供机会;可以在校园内增设公园椅,让学生放慢脚步享受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结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依据当前的社会环境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杜绝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为学生减压赋能。同时也为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保障。本文探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