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

2022-11-11 05:54赵白露刘晓璐孙东涛宋晓黎
山西青年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实训教学质量

赵白露 刘晓璐 孙东涛 宋晓黎

1.博仁大学,泰国 曼谷 10210;2.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一、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弹性不足

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工作依旧无法脱离以往的刚性化管理模式。教师工作任务认定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方案只是明确规定了根据正常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工作任务,并没有对课前准备与课外辅导等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范围之内进行具体说明,而工作任务完成量是评估教师教学绩效的主要指标。此刚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线教学实际情况根本不相符。在实际在线教学中教师可就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在线教学方式方法。例如,视频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直播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等,教学时间和方式也极具弹性化。此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时空阻碍,势必与以往刚性化教学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矛盾。

(二)软资源构建不力

首先在线教学中教学平台的灵活性与流畅性出现卡顿或者服务器崩溃等问题。线上教学形式多元化与平台较为繁杂,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造成了各种阻碍。其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进行直接提高了对于教学管理人才的要求,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逐渐涌现了很多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管理的示范。但是,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依旧缺少在线教学管理经验,也未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其工作依旧保持于根据具体事例切实解决针对性问题的层面上,缺少积极应对在线教学管理的能力。

(三)监控与反馈不及时

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吸收目标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目标。但是,基于政策本文分析发现在线教学中此目标的实现效果依旧不容乐观。在校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质量无法全过程实时掌控,且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在线学习中最值得强化的主要能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偏低,不只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受教学管理监控与反馈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在线教学模式与特性致使教师难以全程监控并把握学生学习行为,也难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感受,更难以及时获取在线教学效果实时反馈。

二、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一)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教师是开展在线教学的主体,由面对面课堂授课转变为在线授课,有很多需要适度调整与适应的地方,这便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能力的要求。一些教师对于在线教学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在怎样和学生在线互动,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应对设备操作等多个方面依旧有待改善。

(二)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作为在线学习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始终贯穿于整个在线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自我计划、监控与评估能力。但是,因为在线教学学习平台上的学生群体存在年龄与专业等多方面构成结构复杂问题,学生个体差异显著,自主度大不相同,则在线学习效果也相对不同。在线教学中因为教师对于学生没有做到实时关注与指导,再加上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非常低,学习精力不集中。

(三)教学质量监控力度相对不足

教学管理部门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经验匮乏,评价体现不够完善与成熟,业务考核机制相对缺失,高职院校监督管理人员只能以访问在线教学活动记录的方式进行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力度明显不足,根本无法确保监督监控有效性。

三、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策略构建

(一)构建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在线教学管理模式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便是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以此作为保障,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制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主要为:一是实现在线教学常规化管理,也就是在线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标准化与规范化、教学行为方向与指引、大数据管理方式与评价机制等等,以确保在线教学保持在常态化状态下顺利开展;二是实现在线教学全面化管理,也就是教学计划设计与贯彻实施、教学落实具体过程与行为、教学监督管理和标准化评价等等。基于后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管理状态,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侧重于强调基于激励性与鼓励性的教学管理意识,主张沉浸式、引导式的教学管理行为,以高度确保在线教学工作的有序完成;三是实现在线教学管理的同时推进教学实时监督,也就是监督组织、队伍、反馈构建等等,以充分熟练把握在线教学实时动态,以确保在线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四是实现在线教学奖惩管理机制,即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与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代表,凸显名师或者专家风采,宣传丰富的成功经验,惩罚不当行为等等,以此确保在线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二)打造完善的教学多元化组织

出于对在线教学管理模式特性的思考,及时构建健全的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教学云组织,可以避免时间空间限制,促进在线教学管理实效性提升,推动在线教学效率与质量显著提高。以现阶段在线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需构建基于课程体系的在线教学组织,并为教学组织赋予一定的在线教学科研讨论交流的权利与功能,以此促使在线教学课程实现深入探讨与沟通,进而推进教学与课程双向资源之间的彼此交互和共享。同时,构建超课程与跨专业的在线N型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深入交流辩论或者思想交流,以全方位集成多方丰富智慧和经验,持续整合理念与方式方法,推动专业知识交叉与新思想理念的大肆涌现。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构建师生在线共同体组织,推动学生进行群体性交流活动,互帮互助,彼此协作,促使教师深层参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并以即时答疑解惑与学习支持等方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情感沟通,从而建立健康且和谐的密切关系。

(三)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一是嵌入在线教学常规化与标准化管理相关功能,全方位开展对于教学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等一系列常规化项目的综合管理;二是嵌入在线教学全过程实时监控管理相关功能,对学生整个学习进程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的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监控管理,以切实有效解决教师在线教育有效性提升与学生认真学习成果提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三是嵌入在线数据统计处理分析功能,采集并整合学生在线人数、学习状况、课堂参与积极性、师生交互等有关数据,并基于平台对动态化数据态势进行实时监控,即时性或者阶段性的统计分析教师和学生实时在线数据,快速有效发现其中问题与潜藏风险;四是嵌入在线数据深层挖掘功能,以关键行为捕捉分析与大数据处理分析,深入挖掘在线教学数据的实际价值,并详细分析在线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为在线教学评价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四)全方位优化教学管理监督管理

针对在线教学管理模式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划分为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对应职责的管理监督,以及在线教学管理整个过程、管理方法、效度效能等相关要素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在线教学管理的监督管理属于全新高职院校监督管理维度,在后疫情背景下,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简单直接,专业素质根本不符合实际要求。对此,适时转变单向化只针对教师开展管理的不良方式,逆向地面向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可谓是一种监督管理机制的创新改进,同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内部优化的全新策略。此监督管理需以设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所有在内专职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且基于在线教学管理文件、教学任务发布、管理服务行为、管理公平公正性与符合性等多视角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从而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效能,促进管理员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并强化其管理责任意识,确保在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五)优化后疫情下线下实训教学管理

疫情之后,各地学校纷纷开学,恢复了线下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说,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学,教师更熟悉教学流程,学生统一时间上课,便于教师管理,教师可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交互性强,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也有一定归属感。但是,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特点,使二者有效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疫情前实训课程教学主张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体,而后疫情背景下,经过线上教学模式的引进,教师在实训课程教学管理中可尝试实现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首先,需适度调整学生分组,由于疫情原因,学生无法按照原有分组完成实训任务,可调整为以宿舍为小组,让学生在宿舍就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达到课堂讨论效果;其次,需创新优化实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平台分阶段进行,线上同步课堂讲授+线下学生分组讨论+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学习通投票(小组自评与互评)+同步课堂教师总评+撰写实训报告,整个教学过程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于一体,可获取良好的效果,还可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巧妙设计实训主题,针对学生无法利用实训室器材完成实训的情况,在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训练任务中,可以设计既需要团队协作又可以在宿舍里完成的实训任务,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

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源在于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集成教学质量意识、制定质量标准规范、实施全程化优化改进、教学质量全程化评价于一体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可参考的一种模式。

一是对在线教学质量树立自信心是树立质量意识的前提条件。慕课是在线课程的典型代表,当时的质量问题深受质疑,基于积极促进且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约70%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认为此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的在线教学质量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且业内人士认可了在线教学模式的效率与质量。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一直在不断健全优化,在线教学质量也会逐渐被各界所认可,高职院校始终保持着这种正向的自信心,也形成了健康的质量意识。二是由高职院校管理层到所有教职工的教学质量意识对于整个在线教学质量均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所选在线教学质量提高途径才会具备一定科学合理性。而教师在经过相关培训之后,逐步树立健康的教学质量意识,并适时转变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水平,积极创新探索在线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在线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在线教学质量标准是在线教学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与质量效率测试的重要依据。在线教学模式不同于既有模式,其需面向所有会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阶段针对性制定对应标准。就在线教学课程构建来讲,课程师资队伍、在线教学资源、教学平台、课程教学评价等均应以清晰明确的质量标准作为载体。高职院校则应具体设计具备模范性与纲领性的质量评估标准,而相关职能部门则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行为规范标准,教学部门则就各个部门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构成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

作为质量实施主体的师生身处网络两个端面,教学效果与质量标准极易发生严重脱节现象,而在线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时诊断与优化是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教学管理中采取专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和学生信息员全员参与的全体参与诊断和优化策略。相关部门基于构建监督检查、追踪反馈制度,强化对于学生在线学习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并组织安排教师集体交流讨论与备课,就教学模式与要求优化整个教学方案,持续追踪诊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线教学质量实时评估需以学生评价教学指标体系、教学管理人员到院校激励共同构成良性循环。在线教学环境与条件等层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课程评价侧重点也相对不同,需就教学特征适度修正学生评价教学的相关因素。在课堂组织方面则应实时关注讨论有序性,教师角色定位明确性。以评价教学元素为载体构建形成性评价机制,切实关注在线教学过程,以快速反馈教学中师生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优化在线教学。高职院校则应持续健全在线教学激励机制,将在线教学项目融入职称评定与考核体系中,以鼓励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实训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