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2-11-10 02:28:31许伟
科学导报 2022年7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高校

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变量,方便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大学生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等谣言肆意传播,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严峻的形势,高校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是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多个场合强调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时代错误思潮的传播手段更加隐匿、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对大学生辨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弥漫在网络空间,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维逻辑相对比较成熟,知识储备水平和辨别能力不高,容易受到网络上错误思潮和舆论的蛊惑。加強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大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网络上的观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互联网的出现,让全球真正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当今世界发展并不太平,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疫情,世界更加动荡不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西方国家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我国高校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意识形态渗透,一方面,宣传西方优越的政治制度、文化和自由民主思想,美化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进行了学术包装,在课堂上肆意传播西方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歪曲事实,灌输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否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攻击党的领导,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价值观和不实言论的强烈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弱化了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

网络舆情管理是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正向的网络舆情和负向的网络舆情。正向的网络舆情能够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意识形态建设。相反,负面的网络舆情会散布网络谣言,降低学校的信誉,降低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甚至产生安全隐患,阻碍意识形态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微信、微博、抖音等软件平台为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大量传播提供了渠道,这些都加速了负面网络舆情的扩散。大学生群体上网时间长,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程度高,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强,但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大学生自身水平有限,他们有时难以辨别事情的真伪,特别是受到一些无良网络媒体的误导后不加思考地发表情绪化的见解和极端的言论。此外,为了适应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建设,大部分高校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账号,有些高校由于审核发稿不严,会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这可能会引发负面网络舆情,还有一些账号会冒充高校官方账号,这些都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难题给高校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思想上不重视。一些高校老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只需要教授专业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只是思政课老师或者宣传部门的工作。第二,能力不足。一些高校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常用的一些网络平台不熟悉、不了解,不能够及时获取网络上的舆论信息。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够高,在网络上发表一些错误言论,甚至煽动学生转发,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了严峻的挑战。第三,大部分高校缺少完整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体系。没有确定对应的责任主体,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没有相应的监督、评估和激励体系,导致教师和相应的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要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学院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配合,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主动加强舆论引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敢于同互联网上错误的思想舆论作斗争。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应该是由某个人或者分散的几个人完成的,应该是在一个职责明确的工作小组领导下完成的。在学校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负责,定期不定期召开大会,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院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予以指导、帮助,并对教育效果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在学院层面,有院党委书记牵头,贯彻、落实好具体的各项任务、要求,自觉接受学校指导、监督。

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有一支较高网络素养的教师队伍支撑。第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网络素养。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老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因此,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网络意识形态素养的培育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渠道,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讲座和学术会议,申报相关的课题。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使教师具备能够根据网络空间面临的形势和产生的问题而变化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能力。第二,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依靠人工进行,而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的数据、快速的传播速度,传统的工作方式顯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高校要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得他们能够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高校网络空间治理的效能。第三,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培训。要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根据我国国情和各高校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创作出高质量的稿件。

“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3]。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参与网络空间的人是真实存在的。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做好线上传播,又要重视线下宣传,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灌输渠道上,不仅要重视官方网站、报纸、广播等传统的宣传渠道,更要重视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娱乐APP。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课堂,既要重视思政课程,又要重视课程思政,举办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相关主题的思政课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灌输内容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主义优越的政治制度、绚烂多姿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宣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坚定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02).

[3]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0.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伟)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网络高校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1:08:00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