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背景下乡村集市活化策略研究

2022-11-06 13:13陈雨汪瑞霞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现状

陈雨 汪瑞霞

摘要:集市作为乡村基层的商品贸易场所,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乡村文化碰撞和得以延续的主要场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乡村集市逐渐没落。为了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乡村集市是乡村发展的“驱动器”,能带动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文章分析刘村集市的现状,并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集市的活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业振兴;乡村集市;现状;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4

0 引言

集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早期的社会发展中存在“日中为市”的现象。乡村集市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物质需求,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对村镇集市的现象作了详细阐述,即将农村作为初级市场,农村虽然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但其无法通过自产满足生活方面的所有需求,由此可见集市对乡村的重要性[1]。从最久远的农业时代来看,乡村集市在经济层面发挥着与市场相同的作用,其为村民提供了购销的双重渠道,村民出售自产农产品,同时购入需要的物品,俗称“赶集”。

一个好的集市,不仅能让乡镇居民慕名而来,还能吸引许多优质商贩加入,带动乡村经济内外循环。“在乡村地区,集市不仅满足了村民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交流。”[2]每逢集市日,与亲戚朋友结伴赶集,满足了村民社交需求,同时增进了村民与乡土之间的感情。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社会空间日渐萎缩,集市的发展也大不如前,商场、市场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集市。同时,更多年轻人走出乡村,心理上对乡土的感情不断流失。游离在外的年轻人需要空间实现对乡村集市的情感寄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位于五大要求之首,乃重中之重。集市主要作用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产业振兴背景下怎样活化乡村集市,怎样使乡村集市继续发挥以往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集市进行调查研究。

1 刘村集市现状分析

1.1 对象选取理由及现状

本次选择的调研区域为沧州市刘缺屯村(以下简称“刘村”),刘村位于青河线南侧,东邻泉流庄村,南临侯家营村、幸福村等小村落,村与村之间以大量耕地作为间隔。该村人数达3000余人,耕地面积为5144亩,是周边村镇中规模最庞大的村落,村中经济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具有典型的华北地区乡村聚落特征。

刘村集市位于村落中心的主干道上,交通便利,利于附近村镇居民来往。该村集市属于定期集市,5天为一个集期,每月集市开市5~6次。开市时间为上午而非全天(一般从上午九时到十二时),这个时间段阳光充足且适宜出行。集市上的小摊贩主要售卖农产品(包括种子、作物等)、日用杂货、特色小吃等,并有服装、香料、民间偏方等的出售,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需求。三月播种、十月秋收,腊月备置年货,此时集市上人口流动量是最大的。该村对乡村习俗的保留较为完整,具有乡村集市体系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刘村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能让该次集市研究更具典型性、丰富性,其研究成果更具普适性。

1.2 刘村集市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交通治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刘村大多道路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规划,以至于集期交通秩序混乱。刘村集市位于村落中心南侧的三岔路口,路段较为复杂。在交通工具普及的今天,道路上车流量本就比以前大,集市开市之日,车流量更是成倍增加。城镇居民参加集市多是驾驶私家车出行,但集市附近沒有停车场,车辆只能停放在路边,如此一来便造成交通拥堵。致使途经此处的车辆只能在行人的空隙里缓慢前行,给行人和车辆都造成了困扰。摊位占道经营也会加重交通的拥堵,有些摊贩为了让行人多留意自己的商品,刻意将摊位前移,给行人和车辆的通行造成不便。

1.2.2 配套设施不足,集市体验感差

在集市日,参与集市的人口为周期性的流动性人口,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该村和其他村落的居民,以及慕名而来的城镇居民;第二类是活跃于各个集市的商贩。由于该村集市为传统意义上的集市,而非大规模的庙会,没有专门的集市空间,配套设施不完善。集市日的人流量远远大于该村日常人流量,对于公共休息区域以及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会有较大需求,但这些需求往往在乡村建设规划时没有引起重视,配套设施无法满足需要,集市上的人们体验感不佳。

1.2.3 环境面貌较差,空间利用不足

刘村的集市环境面貌较差,配套设施不足。该村的环卫设施分区放置,集市区域并没有专门设置垃圾桶。集市结束时,街道上的垃圾肆意堆放,且无人清理。同时,摊位占道经营也致使集市呈现出脏、乱、差的面貌。

集市两侧的建筑多为公共建筑,然而其空间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文娱活动室内存放着该村的戏曲服装以及村中老人的书法作品,其与戏台是该村特有的文化空间,但只在元宵节开放,用于戏曲表演的前期准备。“荷花池”是该村居民对村中池塘的叫法,池塘内本该种满荷花,但附近居民对垃圾的不当处理造成“荷花池”水质混浊,池塘的观赏功能被破坏。广场设置了两组健身器材,供村民日常锻炼使用,但安装使用后没有对其进行定期保养,大多都已掉漆、生锈,无法正常使用。广场附近老年居民较多,随着健身器材的老化,来锻炼的老年人也在日渐减少。

2 刘村传统集市的乡愁本色

2.1 区域视野中的刘村传统集市

集市根植于农村生活,极大地受到当地地域环境的影响。刘村位于城区东部边缘地带,该区域有大片村落,村落分布较为零散,几家几户的小规模村落居多,并且村与村之间相隔较远,这样的村落结构以及分布特点很难满足村民生活方面的物质需求,由此便催生了刘村集市。

2.2 鄉愁记忆中的刘村传统集市

饱含传统文化的匠心精神。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更多地追求短期利益,与之相反,许多传统老字号品牌在技艺上仍做到精益求精,品质上依旧保持初心。金汤瓶糕点这个名字源于回民家族的传统,其老板白洪亮说,“汤瓶是回民家家都用的洗手壶,在没有自来水之前,就用汤瓶倒水洗手,首先保证是干净的活水,之后再做活”。“金汤瓶”三个字时刻提醒他要保持初心,精益求精。为保证招牌白皮点心的品质,白洪亮坚持纯手工制作,亲自挑选高品质绿豆,进行蒸煮、晾晒、去皮、磨粉等复杂的工序。在工业化生产、强调省时省力的今天,这种坚持恰恰体现出独到的匠心精神。消费者对传统老字号品牌青睐有加,也是对匠心精神的认可与支持。

根植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对于怀旧情感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怀旧情感是一种情感苦涩的甜蜜状态,包含与理想化的过去相关的事物(对象、人、经历、思想)的相对思想所产生的各种情感[3]。而在怀旧与传统老字号的关系研究中,要学会用怀旧资产唤起消费者的共鸣。洪亮的吆喝声、熟悉的包装纸以及在舌尖舞蹈的最熟悉的味道,都会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福顺鸿王记酥糖在糕点品质以及包装上坚守最古老的工艺,熟悉的大块酥糖,用麻纸包裹后覆盖一层红纸,最后系上麻绳。这样熟悉的家乡味道,一下子将消费者带回儿时的记忆中。传统老字号独有的乡愁记忆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真正尊重乡村文化的设计,并将之转化为新的设计体验[4]。

2.3 日常生活中的刘村传统集市

集市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市井文化,“人情味”是集市的重要标签,其特有的社交属性是连锁超市以及电商平台不具备的。集市上常年做熟食的代叔,一声响亮的吆喝足以唤来他的常客,“今天就给您抹个零儿”“这肉您回家得赶紧切了,香着呢”是经常听到的。常年的熟食销售让代叔结识了不少熟客,集市一开市,便会有顾客来唠家常。同样的“老人”还有卖炸串的郭叔,正所谓“串香不怕巷子深”,郭叔的摊位是最靠里的,但不论是前来赶集的人还是骑车路过的人,都会买上几串。在集市上,有趣的人和事共冶一炉,“人情味”交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可能是商品交易,也有可能是唠家常,又或者是其他行为,促成了富有生活气息、烟火气的集市生活,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共同体层面搭建起心灵之桥,共建并共享精神的诗意栖居之所[4]。

3 刘村集市的活化策略

对刘村集市空间的活化将从空间布局、摊位设施以及道路交通三方面入手,通过整体的规划改进使其多元化、规范化发展。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同时,尽量保留当地传统文化,并融合地方特色,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从空间视角活化乡村集市,让集市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3.1 有机修复、更新集市“原生态”

道路交通便利化。该村集市空间所处道路的功能是满足日常交通需求,仅能实现少数车辆的通行。考虑到集市交通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且赶集者在集市多为步行,要减少过路车辆驶入。因此,在集市日对仅路过此处不参加集市的车辆要进行交通分流管制。交通分流管制要求有与道路平行的其他道路存在,将机动车通行的压力分散至其他平行路段,以减轻此处机动车通行压力。该村集市所在街道为东西向,在其北侧有与其平行的贯穿村落的交通干道存在,可实行交通分流管制。在集市开市时,通过道路标识提示仅路过此处的车辆绕行,以确保行人安全,使集市街道的商业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摊位设施规范化。站在集市参与者的角度,对刘村集市的配套设施以及摊位摆放作规范化的处理。首先,在集市所处路段增设垃圾桶、果壳箱等,方便前来赶集的人处理随时产生的垃圾,避免将垃圾一直握在手中或到处乱丢;在集市开始或结束路段设置公共卫生间以及母婴室,以方便赶集者。其次,明确摊位应处位置,在道路两侧画线标明摊位界限,警告不规范摆摊者,以改善摊位摆放不规范的情况。同时,“应结合政府机构设置,完善市场管理、消防、救护等集市管理设施,以规范集市经营秩序”[5]。

3.2 品牌提升复兴集市“老字号”

设置集市固定摊位,打响老字号品牌。中华老字号不仅象征着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更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名片。因此,可将其塑造成乡村集市的文化标志,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精神需求。在集市中,对长期经营的传统老字号要设置固定摊位,并协助其签署长期固定的租赁合同,帮助其实现长期经营发展。

融入文化场景体验,切身感受老字号魅力。与其他产品相比,传统老字号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技法以及特有的乡愁情感。对此,可以通过融入场景或工艺制作的体验方式,抓住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并加强其对老字号品牌的认知。金汤瓶糕点有40余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品牌文化,可将其做成小型的文化场景展览馆,并设置糕点制作体验的环节,让消费者能够切身体验老字号品牌的历史变迁以及糕点独到的制作工艺。“场景+工艺制作”不失为一种受欢迎的老字号文化研学方式。

3.3 社区治理扩大集市“朋友圈”

传统乡村集市基本以商业功能为主,商贩在街道两侧摆摊销售,整体的功能结构相对单一。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单一的商业功能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对集市所处空间的空间功能要进行活化分析。

完善文化空间功能,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文娱储备室是该村存放戏曲秧歌演出服装和书法作品的空间,只在每年春节期间开放使用,其空间使用率较低。因此,将其改造为公共活动中心,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服装和书法作品,随集期展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展,在带动本村集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宣传特色地方文化。

融合自然空间态势,旧空间焕发新生机。池塘作为集市唯一的景观空间,恢复其景观作用十分必要。首先,要清理池塘周围的垃圾,并重新种植荷花,恢复池塘的生机,在池塘周边设立保护环境的标识,唤起村民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其次,在池塘周围放置长椅,使集市拥有放松休息的空间,赶集者在赶集之余能放松下来欣赏自然风光,优化赶集者对集市的空间体验感。

完善社会空间功能,满足日常生活乐趣。定期维修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恢复其社会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村民的娱乐活动无非是聚到一起做针线活或者闲谈,少有室外健身去处。健身器材恢复使用后,村民便可多进行一些有益的室外活动。在集市日,参加集市的人们不单单以赶集为目的,更是将这部分空间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4 结语

乡村集市不仅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更是满足了埋藏于人们心中的乡土情感,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纽带。多元化的集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精彩和可能性。要学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和电子设备,去感受集市的热闹和人情味,这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传统民俗文化赠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同时人们也能在集市上发现生活的更多精彩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3-166.

[2] 杨章文.十九大以来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7):9-16.

[3] 李晓梧,王安霞.基于怀旧情感的老字号品牌创新设计策略[J].艺术研究,2022(4):160-163.

[4] 汪瑞霞.基于乡愁的乡建:江南水乡焦溪古镇设计实践研究[J].装饰,2022(4):26-33.

[5] 汪瑞霞,陈凯莉,黄伊涵.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2,43(4):80-94,119,16.

作者简介:陈雨(199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汪瑞霞(1970—),女,江西鄱阳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现状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