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颜 邓 玲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4)
耳鼻咽喉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外科手术,其风险主要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耳鼻咽喉科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由于耳鼻咽喉科手术位于头颈部,其止血的方法常常不是缝合或结扎,而是填塞和压迫止血。创面常常开放,且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容易受到刺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效果不佳,而针对这些耳鼻咽喉科的特点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则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耳鼻咽喉手术后疼痛不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还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降低机体免疫力,往往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如何减轻术后疼痛已成为当今耳鼻咽喉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的护理中,传统护理方式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所以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1]。本研究主要探讨耳鼻咽喉患者术后疼痛感通过护理干预能够进行改善的具体效果,特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耳鼻咽喉手术患者218例展开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18例耳鼻咽喉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6例和53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9±4.58)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9例和50例,年龄20~71岁,平均(46.38±4.4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可比(P>0.05)。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的切口状况,如有异常或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观察组同时增加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临床上,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和了解,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造成病情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不愈,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及负担,因此必须重视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首先,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培养其乐观开朗的精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帮助患者掌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其次,关心爱护鼓励患者,解除负性情绪。及时与患者交谈,使其了解病情变化。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消极情绪。针对具体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②加强健康教育。介绍有关医学知识,使患者理解接受;通过蓝牛医护系统发送健康宣教、纸质版健康宣教单、口头指导等形式向患者传授术前、术后及出院健康知识,运用心理学方法指导患者行为,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尊重信任关怀,增进相互信任。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热情为患者服务。③术后伤口和创面护理。耳鼻咽喉科伤口和创面常常是开放的,易造成伤口和创面组织损伤及渗血、渗出,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积极治疗。由于耳鼻喉科手术位于头颈部,血液供应丰富且神经敏感,术后出血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因此需加强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耳鼻咽喉科手术常常涉及患者的头颈部美观,易发生感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解决以上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清洁和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表面促进伤口愈合;及时更换药物防止感染扩散蔓延。前期活动四肢,避免剧烈运动,在全身症状减轻时逐渐延长运动时间。④疼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控制。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轻,可通过与患者聊天和嘱咐患者多休息的方式,让疼痛得到缓解和转移。如果为中度疼痛,则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通过适当的按摩来改善血液循环。如果为重度疼痛,则需应用镇痛药物进行镇痛,遵医嘱使用盐酸曲马多、布洛芬、氟比诺芬酯、西乐葆等镇痛药物。其次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镇痛,如心理镇痛法:心理镇痛在中医心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情绪辅导,可以改善其不良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穴位按摩法:按摩患者的合谷和内关穴位,或让患者自己按摩上述穴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冰敷镇痛:患者疼痛时,可使用科室自制冰袋,为患者提供冰敷,可以起到止血、镇痛、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音乐疗法:指导患者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根据针灸止痛:《灵枢·官针》篇记载,针刺取穴原则为“先取后补”,即从病变部位向病部补泻,从而达到扶正固本之目的。⑤开展线上访视:利用企业微信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了解出院后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随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便于处理纠纷。注重语言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用礼貌用语拉近医患距离。多换位思考,多倾听患者意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心身平衡。
1.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2]。0分代表无疼痛,疼痛越重分数越高,满分为10分。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量表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在SAS和SD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注:a与干预前相比,P<0.05。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9%)(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包括中耳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声带小结和息肉及头颈部肿瘤等疾患,其中大部分为慢性炎症引起,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鼻塞、异物感、吞咽障碍及声音嘶哑[5]。这类病变常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解决,由于头颈部血液供应丰富,神经敏感,且涉及患者的外形美观,因此手术常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如果能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案并加强相应的护理指导,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创面的愈合[6]。术后疼痛不但会影响正常饮食及睡眠,还可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甚至焦虑、抑郁,严重者可致失语、谵妄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术后疼痛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解剖结构改变。②神经肌肉功能紊乱。③心理因素。④生理功能失调。⑤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者对耳鼻咽喉手术后疼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7]。
人的感觉系统分为感觉器官和运动神经两部分。在神经系统内存在大量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通过突触传递来调节人体各部位的痛阈,并参与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的调控,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应[8]。常规护理的目的是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士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9]。疼痛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良好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疼痛评分[10]。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的护理工作中。
全面护理干预的内容大致分3个阶段,分别是术前准备、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镇痛、出院时的身心恢复。在手术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恐惧、忧虑、急躁、忧郁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使其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给予对症处理,防止加重病情。加强健康教育,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特点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宣教。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到自己是一个需要关心爱护的人,能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自觉维护自身权利[11]。其次,重点了解有无上呼吸道梗阻,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便及早采取抢救措施[12]。第三,进行镇痛药物治疗。常用镇痛药物有布洛芬、消炎痛、阿片肽类药等。在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前,先了解患者有无哮喘病史,以免误用药物,诱发哮喘,危及生命。第四,口腔护理。在头颈部手术后,患者常常因疼痛或体位原因不能刷牙,易造成口腔异味或口腔感染,应给予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棉球清理食物残渣,清洁牙龈。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否则口腔细菌滋生,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第五,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手术和病情采取不同的饮食,如咽喉部手术后患者进食可采用冷流质饮食、半流质食物或软食,避免热食刺激伤口造成疼痛和出血。鼻部和耳部手术忌食过烫过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过度引起疼痛[13]。最后,进行出院指导。耳鼻咽喉科术后一般都会出现一系列术后不适,如头痛、头晕、鼻塞、恶心、呕吐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造成不良后果[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和SD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说明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均有所降低,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增加,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耳鼻咽喉手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且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