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及复发率的效果观察

2022-11-06 07:14:4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9期
关键词:复发率家属肠道

潘 迪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 大连 116033)

腹泻是小儿阶段常见疾病类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趋势,以秋冬季多发,疾病具有起病急以及进展快等特点,治疗不及时情况下患儿脱水以及酸碱失衡情况明显,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患儿有死亡风险[1]。小儿阶段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酶活力低下情况下,喂养易导致急性腹泻,治疗上以微生态制剂干预为主以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为了促进患儿病情改善需进一步辅助干预、夯实治疗效果[2]。强化护理干预是在基础护理上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完善和优化护理管理工作,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小儿为例,总结强化护理干预的落实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总计86例。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中有关急性小儿腹泻的标准:突发疾病,病程不超过2周,大便异常,多呈蛋花汤样,水分明显过多,频次较正常明显增加。病情评价标准:①轻型:患儿仅有胃肠道不适,无其他明显周身状况,体位正常或低热。②中型:可伴有轻中度中毒症状或有脱水改变。③重型:患儿出现明显中毒表现,有严重脱水情况,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等。纳入标准[3-5]: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腹泻者。②小儿阶段患者。③监护人知情同意。④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6-8]:①严重营养不良小儿。②全身感染患儿。③脏器损害患儿。④合并传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急性腹泻患儿分组,采取随机法。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小儿年龄1~8岁,平均(4.50±1.30)岁;病程1~3 d,平均(1.50±0.50)d;腹泻严重程度:轻型29例,中型14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小儿年龄1~7岁,平均(4.20±1.50)岁;病程1~3 d,平均(2.00±1.00)d;腹泻严重程度:轻型28例,中型1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急性腹泻患儿腹泻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入院后抗炎、抗病毒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指导、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强化护理干预。

1.2.2.1 组建强化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医师、护师以及护士等,选择主任护师作为组长,以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组员工作能力[9]。

1.2.2.2 组建质控小组 儿科护士长任小组组长,在护士长带领下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监督、强化管理,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儿的安全性。

1.2.2.3 患儿风险分析 以关键词“急性腹泻、小儿、护理”进行中国知网、万方等专业数据库文献知识检索,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腹泻小儿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制定腹泻小儿临床护理干预措施[10]。

1.2.2.4 强化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入院后的营养状况,给予患儿不同形式(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遵医嘱执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另外,护士以捏脊手法刺激患儿背部皮肤,食指、中指、拇指相对提捏患儿脊柱皮肤,中指、食指前移轻轻按捏,双手交替边推边捻,以利于患儿肠道吸收功能改善[11]。同时,患儿饮食方面不宜过饱、过胀,合理限制饮食量。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沟通中给予家属用药指导,患儿用药前护理人员将药物名称、方法、必要性、注意事项等药物知识告知给家长,确保家属遵医嘱用药、用药安全性。结合患儿与家属情绪进行干预,给予患儿微笑、抚摸等形式稳定其情绪,减少彼此的距离感以及患儿对陌生人员的抵触情绪,并结合家属情绪进行安慰、疏导,耐心回答家属提问,向家属进行急性腹泻疾病知识教育,强化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12]。

1.3 观察指标[13-15]对比急性腹泻患儿退热、纠正脱水、住院时间以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疾病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软件包SPSS 19.0计算急性腹泻患儿试验数据。计数型指标急性腹泻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疾病复发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采用χ2检验;计量型指标急性腹泻患儿退热、纠正脱水、住院时间等以()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与家属计数观察指标比较 急性腹泻患儿组间复发率以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见表1。护理后计数指标比较,均P<0.05。

表1 急性腹泻患儿组间复发率以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n(%)]

2.2 两组患儿计量观察指标比较 急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见表2。两组患儿计量观察指标结果比较,均P<0.05。

表2 急性腹泻患儿组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

表2 急性腹泻患儿组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

3 讨 论

营养不良、药物、感染等均为导致小儿急性腹泻发病的原因,对小儿生长发育、健康安全威胁明显。急性腹泻患儿以微生态制剂治疗为主,但是单纯治疗效果有限,需考虑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夯实价值[16]。强化护理干预通过组建强化护理小组、质控小组并结合文献资料制定和落实小儿临床治疗阶段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用药以及营养支持等,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价值,可以促进患儿病情缓解,成功缩短患儿退热、脱水症状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相关研究指出,强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平衡,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进患儿预后的改善[17-18]。

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球菌属、乳杆菌、真杆菌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说明,强化护理更适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需求,护理价值突出。此次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有一致性[14]。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脱水情况、整体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考虑与强化护理干预有相关性,证明经强化护理干预,确实可以达到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退热速度并缓解脱水症状。本研究中,强化护理干预组通过数据库查找急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让退热及纠正脱水护理干预有循证依据,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以便急症的对症处理,改善临床症状[19]。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联合强化干预,以循证为依据,组成专业护理小组,就急性小儿腹泻进行研究,依据患儿实际病情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有护士长亲自担任组长,对组员进行技能及理论培训,所有护理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0-21]。有学者指出,小儿急性腹泻发病原因复杂,且病情紧急,有突发性特点,因此查询合理的循证依据,并针对性处理,对缓解病情有重要临床意义,这些报道与本研究结果也比较符合[22-23]。肠道菌群失调是小儿急性腹泻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革兰阳性菌株,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致病菌的特点,当体内肠道乳酸杆菌数目明显降低时,可能诱发菌群失调[24]。双歧杆菌也是肠道益生菌中的一种,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增强免疫力、形成生物屏障的能力,如人体肠道中该菌株明显缺乏,也会引发菌群失调[25]。上述几种益生菌数量的改变与急性小儿腹泻发病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注意补充益生菌,以纠正患儿腹泻症状[26]。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后肠球菌属、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考虑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菌群失调也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辅助对治疗效果的夯实,促进了急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复发率家属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3-19 19:01:03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2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