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鼻内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2-11-05 07:31:20曾华丽叶建鸿魏海翔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7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出血量

曾华丽 叶建鸿 魏海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麻醉科,福建 南平 353000)

鼻内镜治疗有着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虽是微创手术,然而鼻腔的空间比较狭小,再加上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血管较为丰富,所以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出血现象,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同时拔管呛咳还可引起术后鼻腔出血和疼痛增加,影响术后恢复。基于此,选用合适麻醉药品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出血量中有着重要作用。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右旋结构,麻醉作用要较外消旋混合物高,效力更是高出左旋氯胺酮的数倍,艾司氯胺酮能快速发挥出药效,且消除速度也极快,对自主呼吸不会产生抑制效果,能轻微兴奋循环系统[1]。同时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具有较强麻醉及镇痛效果的手性环己酮,可通过对NMDA受体产生较强的阻滞作用而发挥麻醉效果[2]。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鼻内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下为详情数据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起始时间2021年1月,终止时间2021年12月,研究病例为进行鼻内镜治疗患者,病例数为70例,分组方法参照计算机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个小组。纳入标准:①ASA分级Ⅰ~Ⅱ级。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③认知功能良好患者。④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内分泌系统疾病。②有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对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证。④有肿瘤疾病。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9~60岁,均值(39.50±2.66)岁,体质量指数19~24 kg/m2,均值(21.50±2.34)kg/m2;试验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18~60岁,均值(39.00±2.63)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均值(22.00±2.36)kg/m2。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对比,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NPSY202205001。

1.2 方法 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1)、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305)、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顺阿曲库铵(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700)、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36),进行诱导麻醉,剂量分别为2 mg、2 mg/kg,2 μg/kg,0.20 mg/kg,0.50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之后进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1%七氟烷(Baxter Healthcare Corporation,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431)持续吸入,丙泊酚、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持续泵注,剂量为4~6 mg/(kg·h)、0.10 μg/(kg·min)。对照组麻醉诱导:对照组将盐酸艾司氯胺酮替换成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余同试验组。

1.3 观察内容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指标变化。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3]。Ramsay评分为1~6分:1分表示烦躁、不安静;2分表示比较安静,完全配合;3分表示嗜睡,可听从指令;4分表示睡眠,可唤醒;5分表示睡眠状态,在强烈的刺激下才能被唤醒;6分:对强烈刺激没有反应。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鼻腔出血率(用鼻腔填塞物血液浸透表示)。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4-5](经视觉模拟法评估并对比疼痛程度,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代表,对比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检验值低于0.05说明统计学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指标变化的对比 于T2、T3阶段时,对照组患者的HR、MAP值有所降低,于T4阶段时提升明显,数据之间有着明显差异(P<0.05);于T1、T2、T3、T4阶段时,试验组患者的HR、MAP值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2、T3时HR值与MAP值低于观察组相同时段HR值与MAP值,指标变化有差异(P<0.05),但对照组在T4时HR值与MAP值显著高于观察组,指标变化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指标变化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指标变化的对比()

注:T1:麻醉前;T2:诱导后;T3:手术结束;T4:拔管时。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的对比 由表2可知: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Ramsay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成立(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拔管时间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拔管后鼻腔出血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拔管后鼻腔出血率22.86%(8例)、试验组患者拔管后鼻腔出血率5.71%(2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χ2=4.200,P<0.05)。

2.4 两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于拔管后即刻、拔管0.5 h、拔管2 h时VAS评分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拔管24 h时试验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数据之间无差异成立(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的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的对比(分,)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首选方法,鼻内镜手术有术野小的不足,再加上鼻窦血管较为丰富,与重要结构邻近,一旦术中出血量过大,不仅使得术野变得模糊,影响手术的操作、进展,更会因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引发多种并发症[6-7]。近年来人们需求的提高,全身麻醉已成为行鼻内镜手术的主流麻醉方法。但因鼻内镜手术刺激相对较小,为防止患者术中知晓和体动,麻醉往往相显过深,术中循环较难维持平稳,往往需间断辅助血管活性药物,循环的波动易造成创面出血。基于此,鼻内镜手术对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着极高要求[8-9]。通过本次研究得知:①在T1、T2和T3、T4阶段,对照组患者HR、MAP指标变化显著(P<0.05);于T1、T2、T3、T4阶段,试验组患者HR、MAP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于T2、T3、T4阶段,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HR、MAP指标变化显著(P<0.05)。②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Ramsay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数据之间差异成立(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拔管时间比较并无差异(P>0.05)。③试验组拔管后鼻腔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④在拔管后即刻、0.50 h、2 h试验组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数据之间差异成立(P<0.05)。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右旋体,其麻醉镇痛效果要优于氯胺酮[10-11]。艾司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主要是因为该药物能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在疼痛产生、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拮抗中央敏感化过程的N-甲基-D-天冬氨酸异常激活受体[12]。也就是说艾司氯胺酮小剂量的使用,就能达到极为满意的麻醉效果[13-16]。另外,对比阿片类药物引发的呼吸抑制弊端,艾司氯胺酮不仅保留了氯胺酮呼吸抑制作用小,还具有对循环兴奋影响轻等优点。

总而言之,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鼻内镜治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稳定循环,减少手术花费时间,减少术中与术后出血,缓解患者疼痛,又无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影响,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艾司氯胺酮出血量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煤炭与化工(2021年1期)2021-02-26 05:26:52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8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 04: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