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颖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北票 12210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上的数目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越来越规范化和系统化,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目前,冠心病尚无有效方法彻底治愈,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恶化为主。相关文献研究指出[2],在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次通过对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干预,评价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效果。
1.1 一般资料 观察样本为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获批。纳入标准:均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标准诊断,患者年龄均不低于60岁;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患者,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依据随机字母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n=42)和护理组(n=42)。参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61~83岁,平均为(70.69±5.28)岁;其中22例伴有高血压,20例伴有糖尿病。护理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分布为60~85岁,平均为(71.06±5.93)岁;其中23例伴有高血压,19例伴有糖尿病。护理组和参照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护理、吸氧护理及扩张冠状动脉等基础护理。
护理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无缝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本科室的护士长带领护师成立护理小组,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分组,每组各2人,负责5~6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在小组护理期间详细的掌握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及时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②全天无缝隙护理:根据护理小组成员的能力进行合理的排班,保证全天24 h无缝隙监护,确保时刻有护理人员在岗对患者进行监护。③无缝隙个性化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明确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并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精神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完善护理内容之后由护士长进行审评之后对患者展开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指导、心理干预以及饮食护理等。在护理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遵照医嘱用药,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叮嘱患者多进行健康运动,定期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 干预3个月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患者心绞痛发作状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心绞痛发作评分、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绞痛改善效果越好。同时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分)和不满意(<70分)。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依从性:自制依从性调查表,量表的评价标准:护理人员不需要监督即可对医嘱完全遵从进行定时定量用药则为完全依从;护理人员或家属需要叮嘱才可以定时定量服药为部分依从;不遵医嘱,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定时定量用药甚至停药为不依从。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包括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各项评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则表示差异显著。
2.1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经不同方法护理3个月后,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参照组8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随访半年,护理组发生心绞痛3例,参照组发生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2例;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低于参照组[23.81%(10/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6,P=0.012<0.05)。
2.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2.5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护理组依从率97.62%高于参照组78.5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n(%)]
2.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心绞痛,如不给予有效治疗,部分患者有可能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等,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3]。冠心病心绞痛的好发人群主要为老年人[4],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该病患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另外,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数伴随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5],导致其病情更加复杂难控,进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等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的降低了病死率,但由于冠心病患者普遍病程漫长,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6],也是一种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在临床护理中找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实现全面的系统化的护理管理,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通过无缝隙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弥补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缺陷。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疾病给家庭带来较重经济负担,同时也担心疾病对家人的影响,因此心理负担较重,通过加强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等情况,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在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中,需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各类基础疾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减少油腻、高盐类食物摄入。并通过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身体的影响。此外由于老年人受自身身体状况影响,治疗依从性较差,需做好日常用药指导等。通过遵医嘱用药强化患者心脏供血情况[8],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预后质量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依从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无缝隙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生活质量。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无缝隙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配合作用,通过患者家属的鼓励,可有效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张威[9]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类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参照组(23.81%),进一步说明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配合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