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

2022-11-04 04:42孙宏伟吴延江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上睑复合体眼睑

华 敏,孙宏伟,吴延江

(1.朝阳市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 辽宁 朝阳 122000;2.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外科 辽宁 葫芦岛 122001)

上睑下垂一般是因提上睑肌和Müller's平滑肌的功能发育不全、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1],据提上睑肌肌力的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患者发生上睑下垂时视力与面部美观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若是先天性上睑下垂则有造成弱视的极大可能[2]。临床主要以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其手术多数通过缩短提上睑肌、增强提上睑肌肌力以及借助额肌肌力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症状,但由于额肌属于非生理性肌肉,术后可能产生上睑迟滞、外形不佳等问题,因而不同术式各具优劣[3]。目前筋膜悬吊术、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折叠术、睑板联合提上睑肌切除术均有良好的应用[4-5],本研究采取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以期为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9)。观察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7~65岁,平均(22.67±7.31)岁;单侧下垂30例、双侧下垂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6~65岁,平均(23.04±8.25)岁;单侧下垂28例,双侧下垂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提上睑肌、额肌肌力、上睑下垂程度评估;提上睑肌肌力<4 mm;②符合临床上睑下垂诊断标准[6];③对本研究知情并接受本治疗方案。

1.3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手术矫正史;②合并重症肌无力[7]、腱膜性上睑下垂;③合并角膜病变及其他影响上睑活动的系统性疾病;④妊娠期、孕期妇女;⑤合并Horner综合征[8]、咬合瞬目综合征;⑥手术禁忌证。

1.4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进行上睑肌肌力、眼睑闭合程度、Bell征检查,术前2 d禁止眼部化妆、滴抗生素类眼药水,同时禁止服用扩血管类药物。

对照组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2%利多卡因(20 ml,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配以0.1%的肾上腺素(1 ml,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01)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设计手术标记线,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剪除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切开患侧眉下辅助切口至皮下,于皮下、骨膜分离额肌瓣,再将额肌瓣经重睑切口处向下牵拉,缝合睑板前筋膜上缘,形成重睑,再缝合皮肤,眉下切口置入胶片引流,缝合处涂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

观察组行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同对照组,设计重睑线切口并预估切除松弛皮肤宽度,沿上睑切口线切开皮肤,剪除预估切除的松弛皮肤,同时于睑板上缘剪除睑部轮匝肌,暴露筋膜,沿睑板上缘剪开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直至结膜处,分离结膜下层,见联合筋膜鞘,将其向 下牵拉并缝合于睑板上缘,使睁眼正视前方时上睑缘位于瞳孔上方3 mm,两侧基本对称,睑板上缘、切口皮下依次缝合,令粘连形成重睑,切口缝合处涂抹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术后隔日换药,术后1周拆除皮肤缝线。

1.5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以门诊形式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频率分别为术后1个月1次,3个月1次,半年1次,所有测量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1.5.1 对两组患者的角膜直径进行测定,调取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标准正位睁眼、闭眼照片,对患者瞳孔中央反光点与上睑缘的高度(Margin reflex distance 1,MRD1)进行测定。

1.5.2 上睑上提量:用拇指摁压额肌,叮嘱患者闭眼,然后平视,上睑此时的移动距离即为上睑上提量,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进行测量。

1.5.3 眼睑闭合不全量:患者正常闭眼,测量两组患者上睑缘至下睑缘之间未闭合的距离。

1.5.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内翻倒睫、眼睑血肿、睑缘弧度不良、结膜脱垂等。

1.5.5 临床疗效:术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正矫为上睑位于角膜上缘下1~2 mm;过矫为上睑位于角膜上缘以上;欠矫为上睑位于角膜上缘下2 mm以上;复发为上睑位于术前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MRD1值、上睑上提量、眼睑闭合不全量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矫正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典型病例见图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图1 观察组典型病例手术前后

2.2 两组不同时间MRD1比较:矫正术式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矫正后随着时间延长,两组MRD1值均有上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组内各时间点数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各时间点MRD1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MRD1比较 (±s,mm)

表2 两组不同时间MRD1比较 (±s,mm)

2.3 两组不同时间上睑上提量比较:矫正后观察组的上睑上提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术式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随着时间延长,两组上睑上提量逐渐增加,且观察组上提量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上睑上提量比较 (±s,mm)

表3 两组不同时间上睑上提量比较 (±s,mm)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闭合不全量比较:矫正后观察组的闭合不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术式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闭合不全量均逐渐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闭合不全量比较 (±s,mm)

表4 两组不同时间闭合不全量比较 (±s,mm)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因提上睑肌肌力较弱,治疗效果欠佳,因而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9]。传统的矫正术式大多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虽有不错的效果,但对眼睑解剖有较大损害,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受限。相比之下,联合筋膜悬吊术符合眼睑生理特点,能弥补传统术式的不足,同时兼具创伤小、重复性强、安全性高的优势[10]。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较新术式,在联合筋膜悬吊术基础上改良而成。保留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的同时减少术后上睑回缩,加强上提睑板的力量。同时Müller肌与提上睑肌作为复合体折叠,与筋膜鞘形成粘连,增强筋膜鞘的厚度与稳定,共同发挥提升上睑的作用。目前关于联合筋膜悬吊术的改良术报道较多,但本研究对比传统术式与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的近、远期疗效,分析矫治效果,此为创新之处。

传统观点认为提上睑肌肌力弱,下垂量较大,而提上睑肌缩短术需切除所有提上睑肌方可矫正下垂,故提上睑肌缩短术无法应用于重度上睑下垂[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的MRD1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术后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的矫正效果更佳,表明该术式的远期效果更具优势;术后观察组的上睑上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6个月的上睑上提量无明显差异,提示术后短期观察组的眼睑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但远期眼睑闭合效果两组并无明显差异。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分析是作为鞘膜结构,筋膜鞘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闭眼时筋膜鞘做顺应性拉伸,匝肌力量较睁眼时更强[12];睁眼时匝肌力量减弱,筋膜鞘由于拉伸产生形变,增大弹力拉动眼睑上提。而额肌早期闭合不明显,可能与拉伸程度过大影响收缩能力有关,远期肌肉适应新的位置,周围的瘢痕、眼睑闭合亦得到相应改善,刘超华[13]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研究中亦持类似观点。

额肌瓣悬吊术作为传统术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病例颇有成效,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与提上睑肌的生理特点不符,张力、瘀血均能导致结线处产生炎症,导致血肿、化脓感染,同时具有较长的术后眼睑闭合不全时间。与之类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可较好改善术后眼睑闭合情况,分析原因,推测是相比单一联合筋膜悬吊术,增加了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的悬吊力量,进而加大了术后的眼睑运动力度,并能借助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的牢固附着点减少术后内睑缘位置回退[14],巩固上睑部位。

最后,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提上睑肌-Müller's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更好,优于额肌瓣悬吊术,与李欣[15]的研究结果较好地保持一致。同时,本研究显示,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术式矫治重度上睑下垂,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提上睑肌-Müller's肌复合体联合筋膜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较好,相比传统术式,上睑位置较固定,眼睑闭合不全状态较轻,并发症少,适合临床上进行推广。同时也应留意到本研究的不足,样本量偏少,远期随访时间应延长,后续应扩大样本量,进行针对性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上睑复合体眼睑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根土复合体三维本构关系
上睑凹陷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新进展
颊脂肪垫移植治疗中重度上睑凹陷的临床研究
西南地区一次对流复合体调控下的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的特征及机制
GID/CTLH 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水稻延伸因子复合体家族基因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切开法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矫正青年女性上睑皮肤松弛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患上眼睑假性黄色瘤要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