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2-11-04 03:10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崇明岛路小学李香叶
华夏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情境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崇明岛路小学 李香叶

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是十分适合作为小学生启蒙教育的学科。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展科学教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等有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规划。此外,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合理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减少科学教学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分析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现有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将教学活动置于显示生活情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探索欲,完成学科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创新型教学方式的意义。使用生活教学方式,可以在学科内容与生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学科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基准中提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改善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以生活与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件的兴趣,将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完成教育与生活的有效结合。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丰富的课堂内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快速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将课程分为主要课程和辅助课程两类,在小学阶段,语文、数学等基础类的学科会被归为主要课程,被学校、教师、家长等高度重视。而音乐、美术、科学等被归为辅助课程的学科则会被忽视,学校在分配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配置时,也不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科。因此,自然科学的教育力量会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偏远地区,会更加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甚至会出现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的现象。这对小学科学学科创新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全面认知,彻底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现象,学校也应不断扩招专业的教师完善学校的师资架构,此外,学校还需要为相关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市科学教育落于实处,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现有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学校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足,自然也不会为自然科学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而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自然科学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更加直观地理解学科知识。但教学设施的缺乏,却会使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止于课本,流于表面,无法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即使一些学校配备有科学实验室,其规模也与自然科学教育要求的标准相差甚远,这会导致教师更愿意照本宣科,直接采取口头讲授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学科的专项实验探索。这会降低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不利于科学学科的创新改革,也无法满足科学教育的需求。

(三)缺少正确的认知

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在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型整改策略,教师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具备对新课程改革基准的正确认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不满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会选择传统教学模式,这大大制约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改革进度。现有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流于表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方式的创新,忽略了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因为缺少完善的教学活动规划,无法实现内容与活动的有效结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时代的背景下,教师正确认识改革的含义,剖析改革的深层意义,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创新实施策略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培养学生学科探索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生活与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设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通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养成透过生活感知科学的思想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多样的天气”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好课前的教学活动准备,收集多种不同形态的天气现象图片,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充分感知不同天气状态之下自身的感受以及大自然的变化,以感知天气变化的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讲解不同天气的产生原因以及变化形态,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天气变化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地感受更快理解学科的教学内容,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还可以运用生活情境类的问题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晴天时你会出门运动吗?你知道哪些户外活动?”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简单汇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

(二)设立启发式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设立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科学世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往往会对未知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更愿意去探索新鲜领域,这有助于教师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能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分析教材内容,将静止与运动的理论概念细化、阐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但由于小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因此会对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正确认知静止与运动的构成条件以及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形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再将这种现象融入实际生活中,通过现实情境讲解静止与运动,使其认知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科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及静止过程中所需的、合适的参照物的特征,使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认知参照物的运行作用,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认识参照物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实验活动,更加清晰地认知参照物的应用方法。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怎样可以使桌上的科学教材运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在描述物体静止与运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参照物,然后再以参照物为标准,描述被观察物的位置状态,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品,所有物品都是按照自身的频率在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并对本次的观察探究活动进行详细的总结,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支撑。

(三)设定生活化的情境模拟实验,提升科学课堂的时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创新型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认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必要联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简单化的分解和转化。通过生活化的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化的模拟情境,对现有的教学知识点进行细化讲解,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化情境教学与小学科学知识的关联。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一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细化分析,分析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容易地理解蜡烛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形态。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本课的学科知识。该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蜡烛,因此,教师可以将本次教育活动安排为实验探究、交流探讨以及自由活动三部分,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蜡烛切割、熔化、点燃等方式使学生充分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此类变化在生活中所属的类型,并以泥塑为主题引导学生自行模拟蜡烛变化,加强学生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在此次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方便学生探索物质的变化过程,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交流探讨,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询问“大自然中物质变化用肉眼是否可以看见”的问题导入本课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蜡烛变化形态的视频,询问学生:“蜡烛在加热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验,并通过泥塑的方式模拟蜡烛燃烧或冷却后的形态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蜡烛的变化,通过泥塑模拟的教学形式,学生还能将抽象化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学会将科学理论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小学科学的实践性作用,打造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快速融入小学科学的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科学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