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赖 峥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难度相对初中来说非常大,为了使学生及时跟上高中课程学习的脚步,教师应该传授学习技巧并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增强自己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新高考的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地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适应新高考的教学方案。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来看,高中学生的高考压力非常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忽略学生在地理知识应用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是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各种应对考试的答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最后并不会培养出真正热爱地理的学生,只是会生产出一批“答题机器”。由于高考压力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忽略能力养成的行为,例如:看地理新闻、引导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这样的行为是在耽误学习时间,会与教师的真实想法产生冲突,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仅不利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心情,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地理兴趣的培养。很多练习册中题目的编写并不是来源于实践,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知识编写成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会让学生提高练习的效率,从而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抄,没有关于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练习的质量,也不会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效率,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并且很多的练习题并没有根据新高考的改革而改变类型,仍然是旧题型,这样的练习题并不能训练学生的能力,也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在实践的过程中,作为主体,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在探索答案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地理这一学科中培养的能力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也一样受用,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可以自觉去了解地理中知识的构建。这样会更加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分享和合作,这样才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动组成小组对一些地理问题进行实践与探究。然而,很多地理实践活动都无法由一个人完成,此时,学生可以以团队或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发现。在分工明确的团队协作过程中,学生会更容易产生思想碰撞,激发灵感,获得地理实践活动结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一个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现在社会中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具备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所以这一能力就应该在初中这一阶段进行培养,因此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时代的发展需要。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其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减少理论课的讲解,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教师也应该将部分精力从课堂转到实验中,并且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认识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本不应该只依据一张试卷的分数,真正的能力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情况。所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大胆合理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同时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之一。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正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得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不仅仅理论课上可以获得知识,实践课中也可以从更直观的方面去了解地理知识。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解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发起一个实践内容,标题为“郊区的温度通常比市区温度低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分组讨论,大胆猜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分组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并且引导学生思考真正的答案。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关于郊区与市区气流走向的示意图,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个现象也是因为气流而产生的。可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这一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但是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以及出于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学校并不设置野外实践这一项目。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地理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应该调动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尽情讨论,围绕地理问题找到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其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可以针对一个地理问题给学生布置地理小论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多途径探索,为学生增加地理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讲解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国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幻灯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造成撒哈拉大沙漠这一景观的原因、黄河周围地貌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学生进行探究之后,就可以对知识有更加完整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周围有参考价值的地貌地形,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这些地貌地形形成的原因进行阐述。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开展这一学科的目的是什么,也明白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原因以及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的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地理实践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努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