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沈 虹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追求数学与生活的融合。这一理念之所以能够形成,首先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擅长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学习内容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形象之间形成了显著的对立关系,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倍感困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这座桥梁是由生活元素来构建的。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提取出来,然后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以此打造一个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就可以真正实现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结合当前数学教学必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显得更有价值,教师应当在此思路之下进行积极的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生活中也饱含了无穷的数学智慧,成为了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环境和素材之一。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数学真正融入学生生活。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真正回归到生活实践。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探讨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教学策略。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其中有很多值得传承的经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用核心素养的眼光去打量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去研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可以发现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梳理出了如下几点:
小学阶段的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但是许多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的时候,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再加上刚刚上小学,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学习的速度整体偏慢,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计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但是有一些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原因有很多,比如计算训练不够多、计算题目不用心、不理解数学运算法则背后的规律等,使得计算逐渐成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难关。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更多的是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通过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数学生活化的运用和思考,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数学教学实践和学生生活真正融为一体,导致生活化教学质量比较差。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很少有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数学教师的讲解,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数学生活化实践情境,比如计算蓄水池水量的时候,学生都是根据体积公式和数据在书本上计算,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运用一些生活化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针对上面提出来的问题,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想方设法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应当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要认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要让生活化教学成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此笔者梳理了如下两点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虽然小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多,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常见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生活中本身就拥有许多数学智慧,采取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与其他阶段数学知识相比,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适合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任意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教学情景,比如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加减法知识,创设问题情景,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1:最近一个月,班里有几个学生进步都非常明显,班主任准备拿出100元买一些奖品来鼓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超市里每个笔记本五元、每支铅笔一元、每只橡皮一元,班主任买了5个笔记本、10支铅笔、10块橡皮,给了营业员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多少钱给班主任?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加减法知识,来计算题目。有一位同学说:“老师可以用100元减去5个笔记本、10支铅笔、10块橡皮的钱就是剩余的钱。100-5-5-5-5-5-1-1…-1(20个1)=55(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运用加减法知识,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同学立马想到了乘法:“5×5=25(元),1×10=10(元),1×10=10,100-25-10-10=55(元)。”
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理论灌输策略,通过分数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干涉过多,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比如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案例,比如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2800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4公顷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公顷和平方千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生活的城市,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呢?”“1平方千米大约有多大呢?有哪位同学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数学课堂学习上,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公倾和平方千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创新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探究,给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提出质疑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但是不同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以此为基础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学生在学习负数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于负数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于负数的理解,比如地下停车场低于地面建筑,就可以用-1层、-2层来表示,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后,通过自主思考能够找出生活中与负数相关的各种例子,比如海拔低于海平面可以用负数表示,欠款可以用负数表示,体重下降可以用负数表示等,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知识点入手,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人的泪水中98.2%都是水,小麦的出粉率80%、产品合格率90%、发芽率70%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在没学习百分数之前,许多学生虽然看过这些内容,但是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通过具体的实例,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构建起高效的生活化课堂。
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安排相关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书籍来查询相关的资料,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一个“小老师”,鼓励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来讲解三角形的知识点。比如有一位学生在讲解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三角形时,结合了具体的生活实物进行讲解,比如三脚架、自行车架等,还有一位同学在讲解三角形类型的时候,组织大家一起制作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卡片,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中生活化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情境,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究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