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2-11-03 02:59黄燕霞谭秀新冯丽程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溶栓分级入院

黄燕霞 谭秀新 冯丽程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速,医院的信息系统也在逐步的发展与完善。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第一接诊治疗科室,也是抢救危险重症患者的第一“阵地”[1]。由于急诊的特殊性,急诊分级分诊作为急诊救治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最为主要的环节,加强并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建立数据库,完善治疗,形成可追溯的医疗管理文书系统是目前追求的急诊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2]。急性脑卒中(AS)作为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发展迅速。据报道,AS发病率逐年上升,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且成为影响中老年死亡的最为危险因素[3]。AS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进行溶栓治疗,且效果较为显著。但受到治疗“时间窗”的严格限制。相关研究中明确表明,缩短患者“时间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预后[4]。因此,采用合理的急诊流程对AS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仅对患者进行遵医嘱的病情评估,对减少急诊急救时间的重要性未有认识,导致干预效果下降。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是我院引进并进行改进后的急诊智能化预分级分诊系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5]的相关诊断;年龄50~80岁;经颅脑 CT或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在本院进行治疗并完成3个月随访;发病至120接诊时间不超过4h。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入院时间超过溶栓时间窗;合并痴呆或精神疾病;为二次或多次梗塞;近6个月有头颅外伤及颅内伤等脑部其他疾病病史;近3个月具有心梗、胃肠出血或泌尿系统出血史等;接诊时伴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具有口服抗凝药史,INR>1.5;血糖<2.7mmol·L-1。根据救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8.67±8.03)岁;合并疾病:糖尿病88例,高血压8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45例,大专及以上140例。观察组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67.88±7.52)岁;合并疾病:糖尿病84例,高血压9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46例,大专及以上13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内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接诊患者后进行常规的急诊流程,将患者信息录入系统中,进行挂号、分诊,并根据系统推送与医嘱进行分转,启动AS绿色通道,根据系统预定将患者送入对应的抢救室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

1.2.1病情分级 系统可依照急诊分诊预检指引标准进行4级急诊分诊。Ⅰ级:患者入院后检查无脉搏、呼吸或脉搏、呼吸极度微弱并伴有意识障碍,无自主呼吸需进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面临死亡。系统评估完毕立即进行抢救,病情分区为红色区域。Ⅱ级: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意识模糊,存在定向障碍,伴存在发展为Ⅰ级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监护。系统评估完毕后救治时间≤10min,病情分区为红色区域。Ⅲ级:患者入院后检查发现脑卒中症状显著,存在明显的头晕、头痛并伴随吐字不清,但意识较为清晰,且无显著的认知功能异常,需要CT或MRI后进行治疗。系统评估完毕后救治时间≤45min,病情分区为黄色区域。Ⅳ级:患者入院后脑卒中症状轻微,通过CT或MRI发现病情较轻微,系统评估完毕后救治时间≤4h,病情分区为绿色区域。

1.2.2区域划分 红色区域:用于收治Ⅰ级与Ⅱ级患者,为重症监护,用于快速治疗患者。黄色区域:用于收治Ⅲ级患者,属于治疗观察室,该区域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治疗时间安排。绿色区域:属于普通观察室,无应急抢救设备,主要收治Ⅳ级患者,用于观察患者病情。

1.2.3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功能 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改良区域模块可为智能分级系统、数据模块、多科室数据共享模块及病人信息模块。将患者的信息及相关分级情况与去向进行分配并对患者信息共享,改良内容为分为四部分。(1)病人信息模块:在既往系统的基础上,将分析系统细化,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信息及生命体征情况,将设备参数报告链接进系统中进行实时更新,出现危险参数及时发出预警。(2)智能分级系统:在既往系统的基础上,将患者的各类评分表进行统一扫描或平板网上测试完毕后接入系统进行评定,设置常见的AS疾病特征性主诉症状、临床症状及评分危险项目为重点分析项目,并根据评分进行再次智能分级和复核纠错,报请医生进行确认,发送结果给护士进行下一步指导。(3)数据模块:在既往系统的基础上,将经过系统智能分级的患者及相关信息整合,形成数据库,建立数据档案,并自动进行患者各类病史资料收集储存。(4)多科室数据共享模块:综合患者信息,在既往系统的基础上,护士进行各类信息记录后,增加系统提示患者病情与相应症状的提示栏,并进行醒目标色,同时自动生成分级情况,将危急项目进行醒目提醒,并详细记录,同时将检查结果同步更新至系统中,无需进行取片,并实时共享至急诊医生及转入科室的系统中。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候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等急诊救治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及治疗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该量表包括11项,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6]。(3)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漏诊、医疗纠纷、致残、坠床/跌倒等。(4)采用自制《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该表包括信息沟通、候诊环境、急救技能、候诊时间、护理质量5个方面。满分为20分,非常满意≥18分;满意14~18分;一般11~13分;不满意≤10分。每组发放问卷200份,对照组回收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95.50% ;观察组回收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 96.5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NIHSS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NIHSS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n(%)

3 讨论

目前,AS最为有效的是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但溶栓存在时间窗问题[7-8]。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患者接受治疗是提高预后的最为有效手段。而加强护理流程,减少预分诊、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待时间造成患者错过时间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亦是护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AS患者预后与急诊分诊效率密切相关,缩短分诊时间可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急诊资源紧张,导致分诊效率受到制约[9-10]。据统计,我国急诊科室中就诊患者真正意义上属于急诊的只占22%[11],因此分级分诊成为缓解急诊科室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AS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更需要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进行分级分诊[12]。本研究采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医院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的一种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的改良系统,有更完善的数据模块,更强大的云计算功能与大数据功能[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候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可提高AS患者救治时效,缩短救治时间。分析原因:通过改良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标准分级后纳入系统,可有效避免人为及客观因素导致的分诊能力不足,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与多科室数据共享,有效缩短了救治等待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对AS患者进行急诊分级分诊,并实施标准的救治安排,以客观的评价进行处理,将患者的各类评分与主诉症状进行参数分析,快速解读关键信息,智能化的将信息反馈到护士及医生的系统,只需要双方中的一方勾选相对应的级别,绿色通道即可以开放。另外,分级分诊系统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对预后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Uchida 等[14]文献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应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后患者的救治时间均小于10mim,分级分诊准确性高,患者均快速的得到有效救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为9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96%(P<0.05)。分析原因:通过采用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护理人员对AS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同时解决了患者分级分诊时出现的多名护士管理一个患者,或者一名护士管理多个患者的情况,保障了急诊的秩序。同时,通过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区分及护理,缩短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家属不安。利用针对性的干预及保证救治措施的有条不紊进行,给患者安心舒心的感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在急诊脑卒中患者应用后,显著缩短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减少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溶栓分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分级诊疗路难行?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