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艾,刘 恋,邱 玲,鄢天涯,邢艺璇,唐 诗,尤昭玲*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是妇科常见的、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和心身健康的特色疾病之一。 中国的IUA 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常因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内膜纤维化,导致宫腔内瘢痕形成,从而出现继发性月经量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反复流产甚至不孕等病症[1]。由于其高复粘率、高流产率、高胎盘残留率和低妊娠率、低产后再生率的特点[2],对女性正常生育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3],使患者陷入漫长、艰辛、痛苦的求子困局,从而耗费了大量的医疗成本与资源。因此,提高IUA 临床疗效迫在眉睫。目前,IU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宫腔镜检查和镜下粘连分离术被誉为诊治IUA 的金标准方法,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改善了患者生育结局[4-6]。尤昭玲教授为全国名中医,临证妇科生殖疾病50 余载,对IUA 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与管理有独特的认识和心悟。 笔者有幸侍诊尤昭玲教授,在尤昭玲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立足临床,探析IUA 求子的二段分期针灸序贯治疗方案,以期为IUA 求子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女子胞为奇恒之腑,能藏能泄,居于心肾之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评热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胞宫是“心肾接续之关”,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冲脉、任脉、督脉三脉起于胞中,冲脉为血海,任主胞胎,带脉为之约束,“纲维跷脉为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摄,月事方能按期而行。 奇经八脉功能协调有助于胞宫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未妊娠时,血盈满月事下;妊娠时摄精纳胎,精血育胎。女子以血为本,经穴与脏腑相关,心主血脉,心阳推动气血入血海循环运行;肝藏血,调节血量,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脾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化血;肺朝百脉,主气,助心行血,运输精血;肾藏精,主生殖,精化气血,血生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胎孕正常。五脏功能正常,冲脉血海充盈,调节血量,藏泄有序,血海盈满,蓄积于奇经八脉,溢于胞脉胞络,滋养胞宫;而当血海亏虚不足时,奇经八脉蓄积之气血通过经脉渗灌五脏,使心、肝、脾、肺、肾主血、调血、生血、行血、化血等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维持胞宫的生理平衡。 详见图1。 综上所述,胞宫为任脉所主,属心,系肾,与五脏和奇经八脉密切相关。
图1 胞宫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图
在中医古籍中未明确记载IUA 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IUA 可归属于 “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7]。 尤昭玲教授临证诊疗成千上万IUA 患者,认为IUA 的基本病因是金刃损胞,病机为胞膜受损,络断脉伤,病位在胞宫脉络。胞宫通过胞脉胞络与心、肾密切相关,与奇经八脉紧密相连,涉及肺、肝、脾。 金刃损胞,络断脉伤,心主血和肾精化血功能受损,局部气血不畅,影响肝调血,脾生血,肺行血的功能,气血输布互化生成受限。 血海空虚,气血不足,不能渗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功能受损,不能护佑滋养胞宫,影响经络气血,不能输布胞膜,使子宫内膜失于濡养,难以修复,精血亏少,形成IUA。出现心失所属,肾失所系,冲无力滋,任不能主,带不可维,奇经无力护佑,冲-任-心-肾不能履职,导致月经量少、闭经、腹痛、不孕或屡孕屡堕的状况。
《傅青主女科·种子》曰:“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8]“精满”“血足”体现了良好的子宫内膜环境。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穿透、植入,并使胚胎着床、发育的能力[9]。IUA 膜损脉伤络断,导致胞宫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内膜容受性低下,从而发生不育、反复着床失败等[10]。 因此,IUA 的治疗,不仅仅要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更重要的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使之利于着床并受孕[11]。笔者在尤昭玲教授的精心指导下,苦心钻研,潜心思索,结合其独特的IUA求子诊治管理经验,立足临床,基于调理和备孕两个不同阶段,结合女性生理各期阴阳消长、气血盈亏变化[12],总结出二段分期针灸序贯法治疗IUA 求子患者。 通过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阴阳调和之功效[13],有效改善子宫微循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14-15],促进IUA 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多采取补气养血、益肾填精、理气活血通脉等法进行治疗[16],从而实现“怀得上,保得住,生得好,能再生”的治疗目标。
调理阶段适用于经评估需手术或调理后才能备孕的患者,调理期间需严格避孕,顺应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气血变化规律,分期制订治疗方案。 在尤昭玲教授中药汤剂、药膳煲及食疗糕三者结合治疗的基础上[17],同时配合按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6 天),月经后期(月经周期第7~13 天)、经间期(月经周期第14~15 天)和月经前期(月经周期第16~28 天)四期选取不同穴位和方式进行针灸治疗。
3.1.1 月经期 此期以通为贵,重在祛瘀泄热、疗痼疾,旧血除方可新血生,予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络调膜之法。 取膈俞、血海、十七椎、次髎、合谷、曲池、行间等。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血海为脾经穴位,二者配伍可以活血化瘀,养血生血,通经活血[18];十七椎乃治疗月经病之效穴,次髎为膀胱经穴,局部取穴不仅能通经活血,还能益肾助孕[19],行间为肝经之荥穴,荥主身热,可以泄热调畅气机,曲池、合谷乃手阳明经之原穴与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脏腑之间相互影响,肺能主持调节各脏腑之气,二者配伍可以清热通络,行气活血,促进血运。 上述穴位合用可以调胞宫之气机,疏泄胞宫之瘀与热,瘀血去则胞络通、胞膜复,使新血生、经血至。
3.1.2 月经后期 此期为阴长期,血海空虚,调理以“补血为主,补气为辅”,予以滋阴养血,以阴扶阴。取脾俞、肾俞、次髎、中脘、天枢、大赫、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 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中脘为腑会,胃之募穴,天枢为胃经经穴,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可以健运脾胃,助其运化水谷,补益脾胃气血;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大赫为肾经经穴,可补肾填精益髓;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以调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关元、中极、气海为任脉要穴,可养育肾气,培补元气,调理冲任,改善胞膜的气血运行,助孕固脱。 以上穴位配伍使用,可调理脾胃,补肾培元,健运益气,使补而不滞,同时调理冲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清理阻滞胞宫之瘀血。
3.1.3 月经间期 此期即西医学中的排卵期,“阴转阳,阳气内动”,是氤氲的候之时,予以补肾温阳活血,兼以疏肝理气,改善血虚正当时。 在经后期基础上加取肝之背俞穴肝俞和四关穴合谷、太冲以疏肝行气活血,并取局部经外奇穴子宫、卵巢予以电针治疗,以通经活血、促卵排出[20]。
3.1.4 月经前期 此期为阳长期,阴精已充,阳气旺盛,“阴盛阳动”,此时阴阳俱盛,取穴在经后期基础上加督脉经穴大椎、命门和诸阳之会百会以补肾温阳,同时配合温针灸或任督阴阳灸以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此阶段适用于经评估后达标可备孕的患者,在中药汤剂、药膳煲和食疗糕内服的基础上,配合按月经期、月经后期、经间期(排卵期)、着床期、早孕期(确认妊娠后)五期选取不同穴位和方式进行针灸治疗。 IUA 既损害内膜接受胚胎能力,又损害内膜供养胚胎能力,因此,IUA 患者妊娠后易出现生化妊娠、早中期流产及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21]。为提高正常妊娠率,尤昭玲教授独创“安营”(接纳胚胎)、“扎寨”(固系胚胎)“安胎二步法”[22-23]。 备孕阶段月经期、月经后期和月经间期三期治疗同调理阶段,月经前期分为着床期和早孕期论治,此阶段注意安胎前移,遵循安营期脾主肾辅,扎寨期肾主脾辅的治疗原则。 月经期、月经后期和月经间期治疗取穴均同调理阶段。
着床前期,以健脾为主,重健脾养膜,兼以补肾孕胎。临床针灸治疗时可选用脾胃二经穴位为主,辅以肾经穴位,兼调冲任,以足三里、太白、三阴交、太溪、列缺、公孙为主穴。耳穴治疗取心、脾、肾。足三里是胃经原穴、强壮要穴,具有健脾滋补之效;太白为脾经原穴,是健脾补脾之要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疏通三阴经气血,充沛精血,发挥补脾肾、调冲任、温胞宫的作用[24];太溪为肾经原穴,具有滋肾阴,补元阳的作用,列缺通任脉,公孙通冲脉,二者配合调理冲任以着床[25-26]。 各穴位相配使用,能调理冲任气血,达到健脾的同时,兼顾补肾,为胎元的着床提供良好的基础。
妊娠期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又因妊娠期妇人情绪变化大,极易影响胎元生长,可辅以心包经上的穴位以安神定志,以肾俞、太溪、京门、内关、脾俞、神门、大陵为主穴。耳穴治疗取心、肝、脾、肾。肾俞、京门、太溪分别是肾之俞穴、募穴和肾经原穴,俞募配穴具有温补肾阳之功,俞原配穴具有补肾固本之用;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神门为心经原穴,大陵为心包经原穴,具有宁心安神定志的作用,加之“胞胎上系于心包,下系于命门”,配合使用,能达到心肾相济安胎的效果;脾俞为脾经背俞穴,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多穴配伍方能达到补肾安胎健脾目的。 此期考虑到着床后胎元尚未稳定,应尽可能避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强烈刺激, 确定妊娠后可采取“量小火微”的小灸量以温肾,“肾暖”则肾精充足,肾气充沛,有效温煦胞宫,安摄胎元,达到温肾安胎之效。也可配合子午流注理论[27],在17:00 至19:00 肾经当令的酉时采取点、按、揉等轻刺激。或结合安胎方,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苎麻根、续断、桑寄生、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胎菊花等组成[28],制成穴位贴敷,外敷肾俞、太溪、大陵等穴以温肾安胎治疗。
刘某,女,33 岁。 初诊:2020 年3 月10 日。 主诉:月经量少1 年余,欲调理后孕育二胎。 患者月经初潮时间为13 岁,周期28~30 d,经期4~5 d,末次月经2020 年2 月21 日,量偏少,色暗红,有血块,经期小腹隐痛,腰酸腿软,纳寐可,大便正常,小便清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孕3 产1,2017 年、2019 年经历两次胎停,行清宫术后经量变少,考虑因清宫术导致IUA。 阴道三维彩超示:子宫内膜6.0 mm,欠清晰;宫腔下段狭小、中段连续差、宫腔欠均匀,子宫内膜动脉血流1 级、双向蠕动,舒张期动脉血流缺失,卵泡数量少。西医诊断:IUA。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胞脉虚瘀证)。 治则:补肾填精,调胞理膜复络。 根据阴道彩超结果提示,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尚可,未见明显粘连带,故先不行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手术,考虑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差,行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以调膜助孕,嘱监测基础体温,避孕。 在月经周期第1~21 天,服用宫粘2 号方加减:金银花10 g,雪莲花6 g,连翘10 g,佛手10 g,板蓝根10 g,两面针10 g,川芎10 g,党参15 g,黄芪10 g,山药10 g等,21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配合IUA 求子调理阶段之针灸序贯治疗3 个月, 经期取膈俞、血海、十七椎、次髎、三阴交、地机、中极、太溪、肾俞等穴;经后期取脾俞、肾俞、次髎、天枢、大赫、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溪等穴;经间期在经后期取穴基础上加取肝俞、合谷、太冲,并取子宫、卵巢加以电针治疗促排卵;经前期取穴则在经后期基础上加大椎、 命门和百会, 行温针灸加强疗效,1周2~3 次。 治疗后嘱患者放松心情,饮温水,忌生冷,避风寒,适当进行快走锻炼。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诉月经量有所增多,经期小腹隐痛、腰膝酸软症状缓解。 继续巩固治疗2 个疗程,患者月经量较前增多,月经量、色、质均可,白带较前增多,基础体温呈双相,提示排卵。于2020 年7 月复查B超:内膜8 mm,左侧卵巢可见优势卵泡18 mm×16 mm。 指导患者同房。同房后第6 天10:30 服用着床煲,针灸取穴以足三里、太白、三阴交、太溪、列缺、公孙、神门为主,配合心、脾、肾耳穴治疗。2020 年8 月,患者微信告知已成功受孕,指导其住院保胎至12 周,嘱18:30 服用安胎煲,同时轻刺激点、按、揉肾俞、太溪、京门、内关、脾俞、神门、大陵等穴,结合安胎方制成穴位贴敷,外敷肾俞、太溪、大陵,期间无腹痛及阴道流血。2021 年6 月随访,患者告知已足月顺产1 女,母女皆安。
按:患者曾行两次清宫术,导致胞宫内环境受损、胞宫容受性低下,宫腔内着床环境差,根据患者症状,辨证为月经过少之胞脉虚瘀证,采用宫粘2 号方[29]配合IUA 求子调理阶段之针灸序贯治疗。 方案中以针灸辅助活血化瘀,补肾健脾宁心,调理冲任气血。在经期取穴以通为顺,活血化瘀,通络调膜,调理胞宫之气机;经后期取穴治疗以滋阴养血、补脾肾填精为主;经间期在经后期取穴基础上加取肝俞、合谷、太冲以疏肝行气、活血调膜,并取经外奇穴子宫、卵巢加电针治疗,治以活血通络,促进排卵;经前期在经后期基础上加大椎、命门和诸阳之会百会以温补肾阳,滋阴助阳,阴阳并调,行温针灸加强疗效;着床期治疗以健脾宁心为主,固肾为辅,使脾健肾充,注重在脾经与心经气血流注交接时口服着床煲和针灸,更能加强健脾宁心作用。 早孕期以补肾宁心为主,健脾为辅,注重配合在肾经与心包经气血流注交接时口服安胎煲,点、按、揉及安胎方穴位贴敷,加强补肾宁心,共奏改善胞宫之内环境,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心肾相交,冲任协调,精盛血足,阴阳和,故成功有子。
IUA 基本中医病因病机为胞宫膜损脉伤络断,胞膜失养。 胞宫内环境不荣,影响女子行经孕育的功能。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绿色安全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明显,且治疗方法多样。 笔者立足临床,根据胞宫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和中医病因病机,探讨针灸治疗IUA 求子的方案,主张分为调理和备孕二阶段,同时顺应女子月经周期气血阴阳转化规律,分段分期论治。 通过调理五脏与奇经八脉气血的流注,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任督脉通,太冲脉盛,气血调和,从而增加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动脉血供,促进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达到保护生育力目的。 下阶段研究需严格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IUA 求子的二段分期针灸序贯治疗方案的疗效,以期为IUA 求子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严谨、科学的思路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