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玲
(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江苏 常州 213011)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验可以这样说,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体验只有一个,不停地做题:做错了,再来一道简单的;做对了,就来一道难点的这样的数学方式不利于数学认知的内化以及思维能力的生长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身体感受、身体体验和情境上的交互教学活动设计能落实具身认知理论,能实现教学目标,能丰富目前教育领域对于学生认知的固有研究方式,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活动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一方面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能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另一方面,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进而使数学学习变成一次互动、一次体验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题目的讲解还是比较深入的,但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文字的内核,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没能将文字与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对接起来如果能让学生更多的感官参与到题目中,他们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内容、思考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找出它们与生活的关联处,进而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为例,从本章题目可以看出这一章节的中心任务就是让学生能习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自然需要知道这些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当教师将教材中的问题转换成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再将这些情境展现出来,学生就能参与其中,就能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使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的生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思考如何使教材中的内容以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思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什么因此,教师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设置这样的情境:珊珊买3本练习本用了27元,雯雯买了5本同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元?教师展示出来的练习本就是学生平常用的本子,价格也跟平常的一样,换言之,教师将学生平常的生活情境搬进了课堂身边生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画出如下表所示的表格,让学生将题目呈现的数据信息整理到表格中
珊珊3本27元雯雯5本?元
学生对着表格,将目光聚焦在“?”上,教师引导学生先算出一本练习本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练习本多少元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练习本为27÷3=9(元),那么5本练习本为9×5=45(元)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实施进一互动因而教师问学生,上面的解题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回答列表策略教师进一步问这样的策略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通过列表的策略能直接又明晰地分析数量关系,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这一教学过程基于生活的情境,具身认知理论得以实践,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得以深入生活是一个资源库,有教师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寻适合学生生长的因素,以便让“具身”变得容易与亲切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要找寻他们喜欢的情境,要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在情境中安排更多具身的机会,要将情境跟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最后,学生要能在情境中有所收获,不能只顾表面的热闹,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内心的变化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能让数学学习充满灵动,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具身”不仅仅指学生身体参与,同时也指他们情感的参与因此,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爱好找寻突破口,以便让他们深入数学探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爱好能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力量,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课堂上,教师将爱好植入具体的新学内容,能将学生的身心都吸引进去,进而从“身体在位”过渡到“身体先行”,再过渡到“身心合一”如果数学课能让学生改变课后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这样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在“双减”的形势下,学生留有大量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哪门学科的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如果数学老师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同时将数学融入他们的爱好,不但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也能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让学生更爱数学课
还以本课为例,教师先展示班上部分学生的爱好,让他们感知业余生活的美好大多数学生喜欢集邮,因此,教师让他们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展示的同时,教师呈现班上两名同学收集邮票的情况: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进而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教师先让学生读题,让他们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大家能找到解题思路吗?学生想,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假如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那么解题思路是看不出来的但是由于攀比心理作祟,他们想知道真实的结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出示线段图之前,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题中呈现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能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可不可以用线段图表示两个数量,使数量间的联系看得很清楚?问题之后,教师展示图1
图1
对着图教师继续追问:表示两个数量要画几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应该是怎样的?能否表示出线段图里的数量?请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图2
学生完成图2他们在讨论中对着图做出如下分析:小宁和小春邮票的枚数总和是72枚,这两个数量的差是12枚教师继续引导:从图上看,可以求出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教师让学生独自完成最后的解题思路有学生是这样想的:两人邮票的总数减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那么可以先求小宁邮票的枚数,再求小春邮票的枚数即(72-12)÷2=60÷2=30(枚);30+12=42(枚)还有学生是这样想的:两人邮票的总数加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那么可以先求小春邮票的枚数,再求小宁邮票的枚数,即(72+12)÷2=84÷2=42(枚);42-12=30(枚)教师展示题目求解,在学生看来更像是一次爱好的交流,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获得数学的认知,培养了数学的素养具身认知理论也在课堂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这样的爱好为契机,还可以创设其他方面的题目比如,教师可在延时服务阶段,让学生将班上参加羽毛球活动的人数与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进而创设一些题目,再运用所学的策略获得解题的路径教师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学生的数学分数、学生使用的教材上,要拓展他们的生长领域,关注他们的成长教师可抓住学生的爱好,并以此作为强化物,推动学生的具身体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具身”的漫溯,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必然地,教材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相关拓展,以给他们更多的体验,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思维上的拓展课本内容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跳出教材的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及运用认知的能力维果茨基说,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最近发展区,以满足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的需要
还以此课为例,教师在呈现课本认知之后,设置这样的题目:一个双层书架,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如果从上层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原来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这是书本里没有的题目,教师设置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先想到的是画出线段图,进而在图中表示出条件和问题,最后再解答画图时,他们由双层书架想到了两根线段,由“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这一条件,想到较长的线段要分为三份,其中一份的长度与另外一根线段相当有了这样的思考他们画出线段图如图3所示对着图,他们有着这样的列式:60×3=180(本);60×1=60(本)
图3
这是教师设置的题目,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依据平常的体验,自己创设题目“具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即学生的“身”也要参与题目的创设学生创设的题目有的是原创,有的是改编,但都经过了他们的甄别与思考一名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题目:小建与小西买同样的笔记本,小健买了3本,小西买了5本,小健比小西少花12元,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
图4
学生画出了图4,也就列出了解题式子学生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全身心参与的过程学生不仅能运用认知,同时还能创设题目,促进自己创新思维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要求学生在原先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发展,要对着原认知再思考,再反思,再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安排利于学生延伸思考的题目,让他们“具身”的目标得到落实可见,拓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带给学生更多“具身认知”,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具身”探讨新的问题,需要“具身”运用获得的新技能,需要“具身”迎接新的考验在课本内容的拓展上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关注班上的学优生,要拓展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在扩展他们视野的同时,让他们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关注班上的中等生,教师在拓展内容时,要关注他们的能力生长,要让他们能进行实际的应用,能有认知的迁移最后,要关注班上的学困生教师拓展的内容不一定就是指向难度,也可以指向容易度,以便让这类学生也有展示的机会可以这样说,教师可统整出一个内容来,这个内容在展示上能有明显的梯度,能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体验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其实要改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二是改变他们单一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多样化地学习当前中小学都在落实“双减”政策,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少布置作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教师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但光少布置作业还不行,教师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将“双减”落实到课堂上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教师可通过设置具体的具身体验来实现在具身体验中学生更容易自主学习,在具身体验中学生也更容易多元化地学习
还以这个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展示一张动画人物小猪佩奇的图片,接着展示具有情节性的三张图片:一张是小猪佩奇的妈妈给小猪佩奇和乔治两块菜园的图片;一张是一块长10米、宽8米的菜园;一张是长与宽都是9米的菜园教师先让学生就着这些图片去编故事,看他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能不能涉及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讲故事就是一次具身体验,可以激发更多学生主动学习解题策略
学生在故事中就涉及这样的情景:妈妈将两块菜园分别给了佩奇和乔治,但是他们都不愿意他们都说这样分配太不公平,对方分的菜园大由这样的故事引出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也引出用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此,教师接着学生编的故事引出这样的情节:妈妈还有一块菜地,长是8米,但是在修建菜地的时候,菜地的长又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你能不能算出菜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之前没有体验过,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教师通过具身体验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与能力为了给学生的具身体验以一定的指向,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等等学生画好之后,教师让他们将画的过程说出来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表述的:先画出一个长方形,表示原来的菜地,然后标出长方形的长为8米;接着将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再延长3米,宽不变,因为这个长方形菜地的长增加了3米;再标出增加的18平方米;最后再将所有已经知道的长度和要求的问题标在示意图上可以看出,这个环节中教师增加了学生表达的体验,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学,要更注重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主地学,在多元感官的体验中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我们可以鲜明地发现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身这一章节的侧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光由教师讲解学生无法形成这样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具身认知,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进而发展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展现不同的情境,实施多元互动,进而赋予课堂自然生长的力量,在多维的“具身”活动中彰显、拓展、延伸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