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月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92)
初中生对作文畏者多、爱者少。究其原因,兴趣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题目,未进行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与此同时,学生则是简单模仿范文,未形成系统化的写作技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导学生研读名家名篇,提炼出了精心剪材、拉长时间、罗列镜头三种突出中心、丰富内容的方法,并积极运用在写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结合我班学生根据中考作文题写的佳作《因为坚持,所以快乐》一文进行解析。
从初中六本教材中写作课的具体安排上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不少写作课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与课文密切关联,如七下第四单元写作课“怎样选材”,即是要求学生结合七下第三单元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思考在写作时怎样处理详略。这种编写思路,启发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名家名篇中可供借鉴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研读,不断练习,生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的“活水”是生活,写作教学的“活水”是教材。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不过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贯通融会,练成阅读和作文的娴熟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适合学生学习。”这些入选教材的文章,有的是传统佳作名篇,有的是当代名家精品,不少篇目在谋篇布局、选材剪材、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非常适合做写作型的教学文本。在写作教学中,如能精研这些“例子”,有机结合写作课训练点,将有利于改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和序列化的状况,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但实际的情况是,许多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却未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如何将显性的阅读活动内化为写作能力?教师的有效指导必不可少。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的分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相较于教材里的篇目,这些文章(书籍)内容更鲜活、形式更多样,构成了丰富且典范的写作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进行写作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选取名著里的经典片段和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美作品,引导学生琢磨、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如:体会《水浒传》“武松打虎”一节里动词的运用,写一段描写篮球比赛的文字,练习场面描写能力;模仿包利民的《碎暖》,画出《你是我最感激的人》的谋篇布局思维导图,提升谋篇布局能力。
“剪材”,就是在审题立意后,正式行文前,对选定的写作素材进行修剪,确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中心突出的文章。
以《背影》一文为例,文中一共四次写到背影,集中笔墨详写的是第二次,也就是“望父买橘”部分(文章第6段),这是最能体现父爱的地方,所以要详写。全文详略的安排是围绕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理解展开的,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这就是“精心剪材,突出中心”。
写作时,学生只要对自己手中掌握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精心的取舍,详写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内容,略写与文章中心关联不大的内容,不写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内容,就能做到中心突出。
《因为坚持,所以快乐》一文对“跳绳”这一素材进行了如下安排:
体育中考跳绳测试最后几秒钟的心理、动作、身体反应——详;
每个课间在走廊尽头吃力练习跳绳——略;
每节体育课上仔细听老师的动作指导并在国旗台的台阶上默默练习的片段——略;
每个周日下午到操场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略。
这些片段均围绕“坚持”与“乐”两个主题词展开描述,详略鲜明,中心突出。
写作中的时间不同于生活中的时间。生活中的漫长岁月,也许就是纸上短短一行字;而某个转眼即逝的一瞬,可能会成为洋洋一篇文。在写作中,时间是可以根据需要拉长或缩短的。我们要学会把几秒钟内发生的事拉长为几百字。
拉长时间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分解人物动作,拉长时间
写一个人物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具有的特征性动作,准确恰当地运用动词对人物的手、脚、四肢、头部、五官、身体的动作进行描写,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而使画面层次分明,饱满生动。
如《“飞天”凌空》一文,将吕伟1.7秒的跳水过程分解为准备、起跳、腾空、转体、翻越、落水几个步骤,同时精选了“舒”“举”“蹬”“飞”“翻腾”“展开”“插”等动词,将一个瞬间的动作写得丰富、具体、层次分明。
2.多角度描摹,拉长时间
如《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吃老豆腐:
“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这段文字从各个角度对一碗老豆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先写闻得香,“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一一罗列配料,“烫”字写出老豆腐温度之高、热气之大,老豆腐一烫,“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再写吃得香,用人物动作的细节和夸张手法来表现豆腐的香,“把身里烫开一条路”写出祥子吃下一口老豆腐时的美妙感受。最后写余味香,用“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再来一碗!”这些人物的细节性的反应写吃过一碗后的意犹未尽。还有看到的香,豆腐“雪白”、韭菜末儿“深绿”、辣椒油“亮红”,真是色香味俱全。
3.反复渲染感受,拉长时间
《骆驼祥子》中这样描写祥子吃冻柿:
“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
“一口下去”,将名词“口”转为动词,突出其用力之猛之大,写出祥子冬天大口吃凉柿的痛快。吃柿子重在写凉,作者用“冻结实”“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凉到胸部”“全身一颤”等短语,分别写手凉、嘴凉、牙凉、心凉、全身凉,不仅写出凉的过程,还从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写凉。这种反复渲染的手法,延长了“吃”的过程,使凉意无处不在。
写作时,我们可以视所选素材,选择其中一种或综合几种方法来进行描写,让我们的内容充实起来。
《因为坚持,所以快乐》一文在描写跳绳测试的最后几秒钟时,即运用了这种方法:
体育中考跳绳测试只剩最后几秒钟了,满分了吗?我有些慌乱,歪头看向计数板。该死!前面站着的是小帆,我们班最高的男生,我根本看不到我跳了多少。一秒秒倒计时的嗒嗒声在空旷的礼堂里机械地响着,鼓声一样,敲在我的脑袋上。我的手麻木了,腿也酸疼异常。应该满分了吧?我真想停下来歇会儿。不行!这是体育中考啊!坚持,再坚持几秒钟!我咬着牙,又提起速度,手臂和腿上的酸痛感骤然增加。“3,2,1,停!”呼——,终于结束了!我歪头看向计数板。“×××,203个!”成功了!几秒钟的坚持,成功了!巨大的喜悦瞬间涌向我的心间。我知道,这是坚持带来的快乐!
这段文字细细描摹最后几秒钟里自己的心理、动作、身体反应等,真实地再现了体育中考的紧张气氛以及自己坚持的过程,文字细腻,内容丰富。
所谓“罗列镜头”,就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画面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往往一句一景或一句一事,不展开细致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共罗列了15种事物,充分表现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作者选择简单的形容词、动词来描写对象,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新奇的比喻,但画面层次鲜明,色彩丰富,有动有静,意味无穷。
“罗列镜头”的方法可以弥补描写的不足,但是必须围绕中心精心选择“镜头”。这要求我们既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大量的素材,又要在写作时有意识地进行筛选。
《因为坚持,所以快乐》一文中也有这样的“镜头罗列”:
每个课间,当同学们在走廊上奔跑打闹时,我总会拎着跳绳来到走廊尽头,吃力地练习。手,不停地摇着,已经酸麻;耳边时不时传来同学们的嘲笑声。我知道,我不能停下,我要坚持!
每节体育课上,当别的同学心不在焉时,我总是站在第一排,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老师的动作指导。当同学们放松时,我就会拎着跳绳来到国旗台的台阶上默默练习。汗珠顺着发尖跌落在草地上,衣服上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汗渍。风,扑在脸上,燥燥的。
每个周日的下午,当别的同学完成作业休息时,我早已带着跳绳来到操场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一次次地,绳断了;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当跳绳在风中只留下呼呼的残影,我知道,我一定会成功!
这几段文字,选择“每个课间、每节体育课、每个周日的下午”三个时间点,呈现了平时跳绳的场景,与前一部分最后几秒钟的精细描写相呼应,充分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确为佳作。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多呈现出无序化、无效性的特点,教师教得随意,学生学得糊涂,写作成了一件神秘的、艰难的事。如若我们能给学生以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技法,并多加练习,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再引生活之水,自然能写出优秀之作。
当然,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将不断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