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砀山县幼儿园 安徽宿州 234000)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平等的、双向的教育活动,这属于幼儿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主要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并非传统认知上的让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应当相互尊重、充分配合与协调。基于家园共育模式,幼儿教师引领家长们设置正确的幼儿教育目标,并为家长提供合理的指导,以此来增强彼此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意识。作为家长,则要承担起向教师讲述孩子在家里的习惯、表现等基本情况的责任,主动配合教师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在家园共育的实施中,幼儿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促使幼儿教育稳健发展,构建起多变的、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家园共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成长环境主要包含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两个部分。幼儿园主要是学习环境,家庭主要是生活环境,二者对幼儿成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但是从教育角度分析,家庭同样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机构,其隐性教育的功能毫不逊色于幼儿园。幼儿园与家庭结合,就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幼儿教育重视外在的幼儿园教育,当然也不能忽视家庭的隐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没有教育责任了,相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仍然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发展,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2.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园共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相较于别的学段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如果只靠家庭或者幼儿园的某一方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幼儿教育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起到根基作用,只有真正把幼儿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为后续的教育提供保障。就相关研究分析来看,幼儿园与家庭虽然二者的教育属性存在差异,但是教育目标都是一致的。双方在资源方面存在优势互补,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就可以让两个教育资源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放大自身的教育功能,获取更大的效能。
3.促进幼儿人格发展
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庭中的男性家长参与,能够有效弥补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的缺陷,对于幼儿性格的养成以及良好人格的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家园共育中要将男性家长引进来,将男性家长独有的魅力发挥出来,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
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国家陆续颁布诸多和学前教育有关的政策,而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法规与政策不够完美,并且实施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对家园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细化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成立还需要相应法律与政策提供大力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幼儿园和家长充分合作,基于有效的交流、沟通,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然而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难免有出入。例如,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不够友好,认为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只是一个配角,从而忽视了幼儿教育中家长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站在家长的角度,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因素,并不十分了解家园共育,也没有时间参加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一些家长甚至完全不具备家园共育理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在他们看来,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照顾责任。
从相关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沟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盲目性。例如,部分城市幼儿园的家园沟通主要体现在家长开放日、家长接送学生以及家园之窗等。但是交流时间很短,不能够真正深入地开展,也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其实家园共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高速发展也让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频繁,然而在沟通方面尚未真正落实到位。而且从一些幼儿教师的反映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和家长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家长经常会选择在晚上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得到奖励,那么教师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埋怨甚至批评,责怪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好。家园沟通存在隔阂,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相互理解、支持。
为了能够落实好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长要积极建立家园合作观念,把握正确的角色定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是实施家园共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主力军,幼儿教师直接参与家园共育的实施,应积极向家长传递家园共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及时改正错误观念。从这一层面来看,幼儿园就应引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和家园共育相关的法规、政策,同时了解先进的家园共育知识和理念,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家园合作的价值。幼儿园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判断能力较弱,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要小心、谨慎,家长有义务陪同教师合力构建系统的、完整的幼儿教育环境。
从相关的调研结果来看,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一般是通过教育讲座、家长会、节日派对等活动来开展。很多家长也愿意参与到幼儿园开展的共育活动中去,但是对于部分活动的认可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进而在实际的参与中不积极。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一类型的家园共育就是所谓的“表面”积极。
冉丽萍教授曾提出,为了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体系,就需要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活动,以此来促进家园有效共育。因此,幼儿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的重要性。例如,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开展讨论活动,将原本让家长听转变为由家长说,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的讨论分析中去,有效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家长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学习到更多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只有丰富家园互动形式,才能让家长认识到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这样才能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虽然幼儿园里的幼儿年龄差不多,但无论是个人能力、认知基础,还是学习悟性、适应性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时候可以构建分层分类指导的观念,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群体做好教育策略的设计,为不同的家长群体提供对应的教育建议。在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过程中,家长是重要参与者,教师要充分重视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询问家长的教育意愿,并有选择地吸收家长的观点,为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推进提供助力。在家园共育实施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储备、家长的学历、幼儿的性格、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此来保障家园共育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师针对不同的家庭可以设计对应的教育任务,如小新的父母不擅长唱歌跳舞,但是擅长绘画,小新在父母的熏陶下,也擅长绘画,在组织绘画类型的活动时就可以邀请小新的父母担任绘画组的小组长,带领全班的家长和其余小朋友一起创作。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而且小新在这一模式下也得到了自信,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家园共育离不开家长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师要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够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以此来促进家园共育的协同发展。就相关的研究结果来看,家长在过去基本上都是通过家长会、与教师电话沟通等途径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真正面对面的沟通非常少。不难看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基本上都是教师对家长的单向输出。这样的沟通模式会直接影响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最终导致沟通流于形式。因此,幼儿教师要转变单向的沟通模式,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将家长划分为父辈与祖辈两个群体,因为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育儿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父辈家长中,可以选择全职妈妈或者主动性较高的爸爸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在祖辈家长中,可以选择时间充裕的爷爷奶奶担任。在每一个班级中选择3~4名家长参与其中,在整个幼儿园就会选出30~40名家长,这样就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了。然后在家长委员会上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并将讨论的结果直接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去,从而将群体效应以及家长的主体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也能够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幼儿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家园交流、合作的平台,方便幼儿教师、家长在平时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家园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会使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频繁起来。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会创建班级微信群,幼儿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利用微信群随时进行互动与沟通,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课堂学习情况、午睡情况及就餐情况等通过短视频或者照片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群中,让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以便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如,某一天幼儿教师在微信群中分享了集体为班里的一个幼儿过生日的照片,其中有一个家长立即反映孩子的嗓子正不舒服,医生建议最好不吃奶油。幼儿教师看到信息之后,在给该幼儿蛋糕的时候就会将蛋糕与奶油分开,并且告知幼儿因为他身体不适,所以只能吃蛋糕,不能吃奶油。幼儿在听到教师的建议之后没有表现出不乐意,之后幼儿教师将幼儿高兴地吃蛋糕的画面拍下来发送给家长,家长也表示非常开心。这种及时沟通的方式无疑是家长和教师都非常乐意看到的。放学之后,家长也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孩子在幼儿园之外的各种表现,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评价或建议。通过这样的家园合作平台,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极大地提升了家园共育的实效性。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每年都会开展学前的教育宣传活动,利用这一活动让家长与社会能够形成一种教育共识,正视家园合作对于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合作中掌握到更多有关幼儿的教育方法,进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真正实现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教育引导,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就目前的幼儿教育而言,家园共育至关重要,在实践环节要求家园共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以此来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规范化,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的成长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