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2022-10-27 18:05孙胜余
学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初中生数学知识

孙胜余

(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学校,甘肃通渭 743312)

数学一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且难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我们应加紧探究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知识探究有效性的课程活动指导方法。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打造合作型课堂”理念,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逐渐走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视野。

一、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意义与价值

初中数学构建并应用互助式学习模式主要意义在于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合作探究知识的良好意识,有助于深化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有助于增强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效果。首先从培养学生意识方面来说,构建互助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处于“互帮互助的学习状态中,可以有效改变其被动的学习状态,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遗留问题,让学生沉浸在合作探究知识的轻松、活泼知识探究氛围中。这种互助式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合作探究魅力的感知,进而使其形成良好合作探究知识意识。同时,在持续的合作探究中,学生不断对数学展开深度思考,其思维得到锻炼,逻辑思维的深化指日可待。随着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深化,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由简入繁地探究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阻碍与方法

(一)培养学习热情,推进互助

初中生是否真正喜欢数学,与其能否学好数学有着本质联系,因此教师在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热爱之情。而这项内容是过往环境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些教师在过往环境中开门见山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理论层面,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且沉闷,其互助式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为其学科素养发展带来了阻碍。对此,在新环境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设计趣味课堂,也可以讲述数学家的真实故事。尤其就后者来说,通过了解数学家发现数学知识的真实故事以及他们与数学“相爱相杀”的过程,对数学家形成一定尊重情绪,学生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自然而然地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热爱之情。在热爱之情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式课程学习活动并合作探究学科知识,使得课程活动得以推进,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了解数学家发现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知识由何而来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提前知晓知识来源,对其在互帮互助状态下探究知识本质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重视预习地位,引领互助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互助式学习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重视预习活动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在预习中互相帮助。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拉近其与课程知识的距离,从而使其在课堂上更迅速地进入互助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以互相帮助的形式预习新知,学生对“互助式学习”模式和方法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这能够使其在课堂上出现更加突出的互助学习表现,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预习任务的合理与否也影响着学生的互助学习收获。因此,在引领学生互相帮助、预习新知之前,教师一定要对预习内容、任务作出合理设计,如提醒学生一边预习一边记录问题和解决过程。通过记录问题,学生可以更加及时地进行互助式学习,并与新的伙伴合作解决之前产生的问题。如此课堂答疑解惑及时性增强,学生能够有效突破知识认知阻碍,其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步提高。

(三)强调学生主体,支持互助

初中数学教学之所以提出“互助式学习”的理念,是因为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有关。教师在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即便这些理念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仍旧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组织课堂活动,也没有帮助学生建立“互相帮助”的学习关系,经常会直接告诉其问题解决方法。看似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学生的自主思考受到限制,他们只是知道了问题答案,并未完全理解问题的本质。

所以说,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助式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调整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中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充分尊重其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在持续的主体化互动中探索数学知识,其主体化学习、互助学习能力均有望提升至新的高度。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必然可以增强其数学学习质量。

(四)结合素养水平,分化互助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处于同一班级,初中生的基础数学素养也存在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素养差异,根据其不同区分互助学习内容和具体形式,提升互助学习任务与学生之间的适应性,同时将处于同一水平层次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中。如此,学生与和自身处于同一水平的伙伴共同探究知识,其交流更加顺利,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反之,若学生互助小组内成员差异过大,其思维习惯存在冲突,不仅会导致知识探究活动难以顺利推进,甚至还会因“相互不理解”引发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但是就目前来说,仍旧有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数学素养水平分化互助学习内容。尤其是一些教师习惯于向全部学生布置相同的知识探究任务且要求他们在合作中完成。此时,一些综合素养本身就较为逊色的学生会感受到较大压力,甚至会因无法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降低数学学习信心。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协同成长大为不利。那么,如何从源头上规避这一问题呢?教师应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根据他们的日常表现确定其综合素养水平。同时,分析课程知识,将其按照难度进行划分。紧接着,将水平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向低水平学生小组布置简单任务,向高水平学生小组布置有难度任务,鼓励他们在互相帮助中探究知识内涵,根据其知识探究表现、知识积累情况定期调整层级划分以及任务分化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综合素养水平逐步提高,其合作探究知识能力增强,互助式学习活动自然能够实现高效落实、稳步推进学习目标。

(五)维持课堂秩序,确保互助

虽然教师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意义上成为互助学习的主人,但由于性格与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学生难免会在交流讨论中产生矛盾。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其当堂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其友情。这提醒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互助学习模式应注意解决学生矛盾,介入维持课堂秩序。学生矛盾及时被化解,课堂秩序得到保证,教师继续指导他们和谐地在互相帮助中学习数学,学生互助学习活动有序展开,其效果定会愈发积极。但就现阶段来说,当发现学生在互助学习中产生矛盾时,部分教师出现了严厉斥责相关学生等行为,为维持课堂纪律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百口莫辩,负面情绪产生,对其学习效果与个人成长均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这再一次验证了,无论为了保证初中数学互助学习效果还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构建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模式时教师都应注意把控和维持课堂秩序的方法,客观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应改变急切、苛责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对矛盾的解释。长此以往,学生错误的互助学习思想或行为在教师及时且温和的指导下被改变,课堂互助教学秩序得以优化,其学习质量必将提升。

(六)关注个体成长,启发互助

让初中生在互助式学习模式下探究数学知识,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他们在课程活动中获得成长。所以说,教师在落实该项工作时还需要关注个体方面的成长,根据不同个体需要向其提供不一样的启发和帮助。简单来说,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多接触弱势学生个体(即综合素养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跟踪观察其在知识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并形成记录,同时根据记录分析其问题所在。随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告诉他们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启发其对问题做出调整。在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能够实现个人成长、提升基础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后续互动学习活动中变得镇定自若、游刃有余。

(七)利用习题训练,深化互助

初中生探究数字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在日后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习题训练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造成了传统“应试”环境下的“题海战术”学习模式的出现。在基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互助式学习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落实高效的习题训练指导,另一方面还需要规避“题海战术”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过于繁多的习题训练极易增加初中生数学学习压力,使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用,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学生合作探究知识产生的问题设计习题,重点围绕学生在初次学习中未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引导他们以“解题”形式对相关内容展开二次探究。或者,教师还可以在历年中考真题中寻找典型题、易错题,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解题和思考。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学生都可以在互助学习模式下深度地探究数学知识。如此增强其知识探究效果不再是空谈。

(八)展示学习成果,汇报互助

教师只有知晓学生互助学习成果,对其知识理解与掌握状态形成确切把握,才能及时根据学生学情调整学生互助学习指导方式,进而以更贴合学生需要的指导促进其更高质量的互助学习。反之,若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互助学习学情,始终以一成不变的方式为其提供指导,不可避免地会阻碍学生进步,削弱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应提醒学生展示互助学习成果,设计独立的互助汇报环节,为其提供单独的学习成果展示时间,指导不同学生小组将互助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各学生小组之间有望实现相互学习,增进关于学习成果的讨论。小组共同进步可能性由此提高,对学生个人数学品质的提高积极影响颇深。但是,在当前环境下部分教师并未合理分配课堂活动时间,出现了学生互助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成果展示时间不足等现象,阻碍了上述教学工作的落实。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提前对数学课堂学生互助学习活动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在明确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细致规划每一环节应占据的时间,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预留充足时间,使得学生将汇报中的收获、问题、学习方法一一道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深入掌握学情,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九)加强正向评价,鼓励互助

在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加强正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客观且及时的正向评价具有能够增强初中生数学钻研以及互助学习自信的激励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形成自信心的同时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互助探究行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优化评价体系,加强正向评价,及时地向学生表示赞扬和鼓励。尤其是对于原综合素养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鼓励力度,在合理范围内为其提供一些奖品,扩大正向评价的激励范围。这样一来,学生由于基础水平较低形成的“不自信感”乃至“自卑感”逐渐被消除,敢于在互助学习活动中表达自身想法,更加踊跃地合作探究知识,其收获与日俱增,综合素养逐步提升,整体教学逐步实现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先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热爱之情,再借助预习、课堂主体化学习、习题训练等环节推进初中数学互助式学习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学生综合水平分化互助学习内容,均能促进初中数学互助式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教学成效。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尝试积极运用上述方法,将学生互助式学习落在实处,以有效互助促进其在数学学习领域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初中生数学知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