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蓬勃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教育心理学属于交叉学科,主要是通过对教与学中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为要素进行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值高质量发展阶段,增强《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既有利于促进教学课程的研发设计,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有效途径,也能够辅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现阶段,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慕课教学方法,通过视频记录与教学过程观摩等新颖方式,创建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较好地促进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下面先对慕课内容及特征做出说明。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形式,中文通常翻译为慕课。该术语的首倡者是加拿大著名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将其概念界定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记录方式与在线传播的方式,为学习主体提供多元教学服务(包括cMOOC——知识建构型、xMOOC——知识传播型服务理念)。
目前,慕课作为一种有效的课程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在全球各类教育中获得了广泛运用,而且以该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创建了“线上+线下”基本模式,推动了基于慕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其中包括了翻转课程教学、分层教学、分组讨论、情境教学等。实践经验表明,慕课不仅具有基于科学技术特征的教育理论内容,也包括基于管理技术特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时要求实践主体结合专业教学课程,研发设计与其教学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教学方案,其中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主体角色定位、教学评价方式等。
慕课的特征十分鲜明,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主体交互两大方面。以教学资源共享为例,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可以将其打包成视频文件,上传到网络,使学习者借助PC端与移动客户端的智能设备观看相关教学资源。而且,两大教学主体中的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新媒体工具录制视频,并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学习心得等进行发布。不仅打破了空间上的地理阻隔,也在教学时间方面突破了课程的局限性,将教与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以教学主体交互为例,慕课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为载体,此类工具本身具有社交属性,赋予了慕课教学主体以更大的交互特征。无论是在课堂的在线交流、课外的在线交流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而且在这种条件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原来以教为主的角色,可以转变到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将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式学习。而且,在当前使用的慕课教学工具中,对于各类应用程序的使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平台明显增多,通过建立“交流群”能够时刻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交流与沟通。
《教育心理学》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既与教育学相关,也与心理学关联,应用教育心理学教材时牵涉到多种理论与实践内容。通过对慕课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可以使两大领域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汇集起来,扩增《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
例如,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更新较慢,其中的旧理论较多,新理论较少,通过应用慕课方法后能够借助不同的教学视频资源,补充新理论。同时在搭建了云平台,建立了云桌面的情况下,教学心理学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快速共享与虚拟存储,随取随用。无论是教师在制作课程教学方案,编辑教学案例,还是学生主动搜索学习资源,均可以利用汇集的可视化资源,快速达到资源提炼目标等。
慕课术语出现于2008年,理论与方法于同年应用,应用后迅速扩展到了各大教育领域。从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对该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情况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学模式属于一种规范认识(一般将其简称为范式、范型、模式、模型等),具有系统性特点,具体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项内容。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为例:
1.在教学目标方面,划分出应试型教学目标与意愿型教学目标,前一种教学目标下,学习主体的重点放在证书与学分上,往往需要集中式学习。后一种教学目标下,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较强,学习意愿十分强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提升其学习成果。
2.在教学内容方面,则可以根据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研究知识等划分出若干知识等级,使不同的学习主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用型的课程内容。
3.在教学主体方面,教师仅仅是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而存在,实质上突出了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需求,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意愿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简单讲,应用慕课理论与方法后,教学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4.在教学方法上,已经形成了经典的翻转课堂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不同的课程单元划分,配套的应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项目课题研究法等。
5.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在传统的结果评价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并结合实际教学课程单元、课程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分层目标,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学评价工作,保障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所以,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慕课理论与方法后,实质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时期以结果式教学评价为主,重点放在结业考试与毕业论文作评价上。这种教学评价虽然能够对学生学习教学心理课程的成果进行最终检验与评估,但是并不能对学生其他方面作出有效评价。实践经验表明,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改进,也不能达到全面客观的评价目标。
教师借助慕课理论与方法将结果评价转变成了过程评价,而且始终把过程评价放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之中。根据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素养设置,要求教师开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相关知识运用、理论阐释、案例分析、教学参与、团队协作、项目课题研究、理论或实验创新等相关能力的评价,并保障对学生认识方面的三大基本能力(感性直观能力、知性分析能力、理性思辨能力),进行了全面客观评价与科学拓展训练等。由此可见,转型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将最后考核转变到了平时考核,而是从根本上扩展到了教学评价指标,使其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首先,建议根据慕课教学中的服务理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选择cMOOC——知识建构型慕课课程教学体系。具体构建过程中,建议以慕课课程中常用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主,突出创造性学习、自主化学习、社会网络学习,打破教育心理学一本教材“走天下”的旧格局,结合原有课程内容结构,配套选择适用性强、适配性较高的教学资源。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条件下,应以视频记录主导,选择与之匹配的文字、图像、音频等素材。
其次,应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使慕课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学单元,如教学心理与教师、分类学习心理、一般学习心理、学习理论与教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教学等单元,合理地构建不同单元的单元教学体系。例如,在一般学习心理方面,牵涉到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实质与类型、学习生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单元中的内容构成,合理地选择与之相配套的资源,进而使此类资源成为补充课程教学的资源,并通过教师的筛选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社会性学习,使其获得深化与扩展。《教育心理学》慕课课程教学体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基于慕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示意
目前,部分高校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中,突出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体能教育、学科教学、个别差异等多个视角,在多重视角之下,既满足了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目标,也适应了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种良好基础之上,建议立足慕课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主体交互特征,深化课程教学方法。
例如,当前以翻转课程教学方法占据主导位,该方法充分体现了慕课特征,发挥了慕课的功能及作用。然而,在配套应用情境教学、分层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等过程中,方法之间的联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存在对学生学习状态观察与分析困难的情况。建议结合实际教学方法创新需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安装360度全景摄像头对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表情、学生动作等进行全面捕捉,并利用其中的专家系统开展深度学习与分析,为不同课程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提供依据。考虑到实际成本与技术水平限制,应划分为两大阶段实施:1.在初期阶段,采用记录学习状态的方式拍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观摩视频,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过程作为课题开展研究。2.在中、后期阶段,应激励学生根据研究成果自主研发可以实现学习状态捕捉与分析的实验平台,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方法的研发者,扩大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主体。
高校教育心理学中对于慕课的应用产生了多重作用,在教学资源开发相对较好、教学模式已经彻底转变的现状下,建议继续发挥慕课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的作用,结合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慕课课程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评价方式。
例如,慕课教学体系下,实际上设置了分层课程教学目标、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课程教学环境、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角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慕课课程单元体系,将总的素质教育目标,划分为若干分层目标,并匹配地设置评价指标,进而保障过程评价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结合认识能力评价,配套的分解出课堂表现、课外参与、阅读笔记、自主评价、小组互评等,并根据不同的课程单元设置教学评价指标,确保评价方式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目标下,发挥着重大作用,提升《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及方法的运用,辅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式教学习惯。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期,十分有必要增强《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慕课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多重作用。由于慕课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课程创新适配性较高的教学方案,因此,建议按照综合应用思路,构建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设置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促进该门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