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价值意蕴、维度指向与对策思考

2022-10-24 07:42王耀东李昊灿杨卓毛振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德体育教师时代

王耀东,李昊灿,杨卓,毛振明

教师是兴国之源,师德是立教之本。师德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动力与精神内核,其不仅决定着教师对教育的态度与信念,同时也指导着教师教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了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和中坚力量,其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发展的未来。然而,师德失范问题是师德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痼疾,因此,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下沉,突破师德建设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由之路。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1],而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主体,其不仅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关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建设一支具有崇高职业理想、高尚道德情操和精湛业务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和培育时代新人的直接动力。但从现实状况而言,“体育教师队伍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2],同时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工作投入、专业提升动力、学术追求、精神成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偏离”[3],因此师德建设成为体育教师队伍亟待提升的核心要义。

1 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体育教师师德的状况不仅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关乎人民对满意教育的美好向往,因此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推进和时代新人的培育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一方面,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体育的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1.2 纾解体育教师师德失范的内在要求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地位之尴尬,政策执行之困难,教学任务之繁重等现实困境,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压力[4],这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伦理与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性与差异性的特征,甚至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出现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缺乏、功利思想突出、教学行为不当等师德失范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回应体育教师师德失范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建设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1.3 实现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是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其师德师风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与效果。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学校教育的快速扩充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师德师风建设表现出了滞后性和缺乏针对性,这也使得体育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将师德师风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信念和行为出现了一定困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打造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力量。因此,只有广大体育教师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强师能、重师智,才能引导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实现学校体育的内涵式发展。

2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维度指向

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此过程中,师德的内涵与建设的要求随着时代进程的推进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延展,“先后经历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政治导向功能—强化依法执教意识—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四个发展阶段”[5]。新时代以来,师德内涵在得到进一步丰富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时代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师德建设的基本遵循。

2.1 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结构

限于篇幅与主题,本文通过对2014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有关师德建设的官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从相关文件中通常可以归纳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指向要求,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主导逻辑。表1给出了涉及师德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

此外,新时代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判断和教育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现实考量,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众多场合中,多次就师德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以梳理与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为样本,在深入研读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手动甄别和处理关于师德建设的关键词,处理后的可视化分析见图1。

图1 处理后的可视化分析图Gragh1 Processed Visual Analysis Diagram

基于2014年至2021年师德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的文本进行分析,可见新时代以来师德建设的内容丰富,通过将政策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重要论述的部分关键词进行提取与归纳,可以为总结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内涵结构提供有效借鉴和思考。从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指向要求切入分析,本文认为新时代师德内涵结构可以从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与仁爱之师四个层面进行解析,其分别从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品格修养与爱生情怀四方面对新时代教师的师德进行了规定(见图2)。

图2 新时代师德内涵结构Figure2 The Connotation Structure of Teachers’Ethics in the New Era

2.2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维度指向

深入分析国家有关师德的重要政策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通过结合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结构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研究认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维度指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立德树人:以过硬素养为前提,涵养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来形容和定位新时代教师的形象,因此“师德不是单纯的教师个人道德和价值选择,而是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托,是国家需求的表达。”[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师德不仅影响着“强体”的质量,而且还影响着“铸魂”的水平,因而教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通过明道、信道筑牢自身的思想根基。而“道”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具备过硬政治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涵育自身的政治素养,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有信仰和有理想的新时代体育教师,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时代教师基本操守的纲领文件,从而以教育兴国为己任,为新时代大学生把好思想“总开关”。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具备体育强国的家国情怀。从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观念的转变也折射出了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与重新定位,因而体育教师要自觉提升体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体育强国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建设,这不仅是培育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更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需要。

2.2.2 潜心育人:以业精学勤为关键,恪守严谨治学作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体育的特殊性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通过‘身体话语’展现‘体育’的‘力、技、艺’”,而且体育教师“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德行修养’实现‘体育’的‘真、善、美’”[7]。由此,掌握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了体育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成为“经师”与“人师”的联合体。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体育运动技能的指导者、社会新风的倡导者,其主要职责是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和运动技能训练相结合来传授体育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体育道德风尚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体育理论教育、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学功底才能够承担起传播知识与思想、塑造灵魂与生命的工作,成为潜心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乐思善学的精神。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和技能实践的指导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不断学习体育教育新思想、创新体育教学新理念、探索体能提升新方法,从而充实和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夯实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体育管理等领域的实践操作,以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8]

2.2.3 正己化人:以修身立德为核心,坚持严于律己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强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体育教师要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以师德规范引导自身“明”肩负国家使命“大德”、“守”教师职业规范的“公德”,用道德表率的职业操守践行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守正立德垂范的律己品格。教师师德应注重“德性”与“德行”两个层面,德性是教师内在的精神品质,而师德德性养成的关键在于律己。“律己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限制的活动”[9]。体育教师不仅要遵守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由于体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竞技性等特征,体育教师还应在体育运动中以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体育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将道德规范内省为高尚的体育道德观,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体育教育事业的终身追求。只有体育教师在德性内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外显为敬业的德行,从而引导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建立起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2.4 尊生爱生:以博爱善诱为根本,提升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10],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常怀仁爱之心,正所谓亲师信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倾心、热心、耐心和恒心的关怀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以体铸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体育承载着身心并育、塑造精神的功能,立德树人视野下新时代体育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时代使命。不仅如此,体育教师也要重识体育文化育人的本位价值,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为领航塑造学生的品格、锤炼学生的修为、激发学生的信念、厚植学生的情怀、重塑学生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以此积极回应教育强国的国家意志,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体育精神是党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表达”[11],虽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但体育教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者应时刻坚守敬业爱生为职业初衷,“要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既要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更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体育‘差生’雪中送炭,培育其体育自主学习能力。”[12]此外,体育教师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改变单一技能训练的藩篱,不断挖掘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态度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着重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以及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式,成为学生增强体质的指导者、健全人格的促进者、锻炼意志的帮助者、健康成长的启发者。

3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现状省思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体育教师的师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体育教师个人制约、社会转型、多元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师德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困境与挑战。

3.1 师德素养欠缺,专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可见,新时代的师德素养不应只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应内蕴着教师的能力素养,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师的师德素养才能增强以体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观之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实然表现并未达成师德素养的应然要求。一方面,体育教师的育人观念有待破旧立新。长期以来“体育就是运动技术”的陈旧观念和固化思维仍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在“唯技术主义”和“技能本位”的价值取向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单个运动项目技术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13],甚至“有些学校本身体育课的开展就属于‘放羊’式”[14]。体育教师其传道授业意识和践行使命担当的精神仍是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重点。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当前尚有不少教师还未走出将体育学科视为单纯实践性、技能性为特征的窠臼,其以为“在体育这门‘技艺性’学科面前,凭借着入职之前所掌握的那些‘把式’便可享用终身、万变不离其宗,而不积极主动进行专业发展”[15]。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体育技能方法、运动项目规则、体育人文知识等都在不断的调整与更新,这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知识储备不足、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滞后等众多问题。因此,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学范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自律意识不足,为人师表观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教师自律意识的养成和为人师表形象的塑造却难尽人意,这成为了制约体育教师良好师德形成的内在阻力。一方面,体育教师存在“义”“利”选择冲突。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不同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加之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晋升、生活成本等方面压力的与日增加,不乏有部分体育教师为了满足和提升物质生活保障而淡化甚至忽视了职业道德的价值准则,导致自身的教师角色产生迷茫、教育价值观念发生偏离。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缺少率先垂范的行动自觉。“我国体育教师群体的构成基础薄弱,群体成分比较复杂,整体水平较低”[16],这使得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身份烙印上了负面的认知。而在现实生活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xx课是体育老师教的”等表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体育教师为人师表意识薄弱,缺乏和忽视自身良好为人师表形象塑造的问题。为人师表的行为表征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17],还有少数教师存在对待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而自我践行存在低标准、松要求的“双标”行为。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师德的建设要回归教师本体思想意识观念的层面上,不断强化体育教师的身份认同,重塑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

3.3 教学情感缺乏,仁爱育生精神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师德层面却存在爱生使命感缺乏的现象。一方面,体育教师重授业而轻传道。受传统“体育就是运动”观念的影响,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价值维度的认知不够深刻,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意识不足,只是过度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学生观,从而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道德知识层面的教育。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体育不仅体现着单项运动的技能性特征,还包含着体育塑造品格、锤炼意志、树立信念的人文性特征,而通过体育人文性的“传道”过程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激发体育铸魂的民族情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尚未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理念内蕴。“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价值遵循和核心指导思想,但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健康第一”的理念还不够明晰透彻,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健康第一”育人理念就是“体质第一”的片面认知。而学生作为单独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体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应试教育评价指向下,不少体育教师还存在唯成绩论的倾向,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往往负责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观照每位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新时代体育教师要对教育教学倾注更多的情感,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技能本位”“体质第一”到学生本位、身心和谐的转变,以此树立正确的学生教育观,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健康成长。

4 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当前,探索全面深化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改革,破解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现实困境的对策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4.1 突出政治引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进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坚持党建引领,保证体育教师队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统筹和模范先锋作用,使体育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的重要平台,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研习活动。体育主管部门或师德建设相关部门要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体育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提出的师德相关规范与要求,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此外也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师德师风的精髓内容涵养体育教师的德行品质,促使体育教师以德立身。最后,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推动落实师德培育涵养常态化。学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通过榜样引领、巡回报告、实践教育、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体育教师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4.2 夯实继续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的养成与提升需要通过不断夯实继续教育为自身师德素养持久注力。首先,积极创建体育教师师德共同体。体育教师师德共同体是体育教师秉持共同育人信仰、责任与目标职业追求,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道德自觉性的共同体。体育教师师德共同体作为师德提升的社群组织,要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的精神,同时研究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相关的精神理念,通过发挥教师之间互促互助的效能优势,增强体育教师之间的互惠对话与实践交流,以此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解决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方面的困难与需要,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德行修为。其次,着力搭建体育教师多元化发展平台。体育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知识储备的积累、运动技能的提升以及教育方法的精进。学校要着力搭建体育教师多元化发展平台,不仅要通过组织研修活动,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学习前沿,也要通过“以研代训”“以训促能”“研训促教”的联动方式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此推动体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运动技能发展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最后,协同体育教师职业生涯与师德发展。新时代体育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深刻认识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此外学校也应通过遴选德高望重的资深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引导青年体育教师确立职业规划目标,以此增强体育教师自主提高师德情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4.3 弘扬尊师风尚,激发教师队伍内生活力

全社会要努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以此激发体育教师队伍的内生活力。首先,维护体育教师的应有合法权益。一直以来,学校体育边缘化、师资力量短缺薄弱、体育经费投入不均、体育教师待遇不公等瓶颈长期存在。新时代,学校要提高站位,依法维护体育教师职业合法权利,不仅要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格落实体育教师队伍的福利待遇,同时也要不断优化体育教师地位,在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绩效评价等方面消除歧视和不公对待体育教师的现象,依法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待遇。其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方面,社会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心和支持师德工作,不断传播楷模教师的正能量,弘扬尊师重道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学校要培育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以此强化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社会上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最后,加强体育教师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要树立和增强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体育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从而安心、热心、舒心、静心的从教。

4.4 优化教学体验,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爱生乐教的情感氛围,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体验,促成体育教师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路上的引领者,达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首先,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及时调整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不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体育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悟体育精神。其次,开发多元课程,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新时代学校要强化体育的学科地位,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不断满足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课程的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建立以教学、训练、竞赛为体系的多元化课程,努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最后,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锻炼中助力学生成长。新时代要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优势,体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身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在实践活动中贯穿体育道德精神教育,并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体察社会之需,在社会的实践中厚植体育强国情怀。

4.5 完善督导体系,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在规范教师行为方式、凝聚师德价值观念以及科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体育教师良好师德长久实效性的保持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因而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体育教师师德管理和评价的督导体系,使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首先,健全体育教师管理制度。学校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师师德管理方式,建立体育教师师德档案管理制度,贯穿于教师职业准入与聘后管理的始终,以档案管理为依托记录教师师德情况,量化体育教师理论学习、素质提升、教学能力、考评结果等信息,切实实现教师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完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当前大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依然侧重于师能,而对于师德的评价指标相对较少。新时代学校要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师德考评标准与方法。一方面应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的方式,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突出教学实绩,更要将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相衔接,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最后,构建体育教师师德监督机制。新时代要积极构建教师师德监督机制,学校应以校领导接待日、师德热线、教师信箱等途径,通过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等多方协同的督导方式,广泛收集多方主体对于体育教师师德情况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掌握体育教师师德信息动态,同时将收集建议或意见反馈相关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敦促改正。

5 结语

新时代,师德建设不仅对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型塑体育教师的师表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对破解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以及赋能体育强国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的战略机遇,广大体育教师应审时度势,不断强政治、促师能、正人格、深情怀,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使命感,担负起学校体育振兴中华、实现体育强国的重托,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助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师德体育教师时代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