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提升,城市建筑物向着高层、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建筑物所用装修材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建筑物用电及火灾负荷随之增大,这种情况对消防工作提出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此,建筑物如何做好防火减灾工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建筑消防工程”涉及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的课程,若教学处理不恰当,极易重复教学内容,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开展教学。基于此,我院加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做好“建筑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工作,对于学生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及消防设备自动化等知识意义重大。
“建筑消防工程”是一门探索火灾规律、研究火灾预防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由于“建筑消防工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抓到重点及难点。“建筑消防工程”教学基本目的在于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可以形成火灾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消防工程最新方法,用于建筑消防工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分析、维护等环节,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建筑消防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消防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包含技能操作、排除故障、检查检验等。此外,对“建筑消防工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建筑消防工程基础知识及技能,也能掌握建筑消防领域的新技术及设备,提升学生建筑消防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消防工程”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涉及建筑学、电气等多个专业的知识,也是确保建筑安全不可缺少的技术,熟练使用建筑消防工程各项技术,掌握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作人员应具有的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消防工程相关规范的更新,教学内容及重点也发生了改变。现阶段,“建筑消防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总课时为32学时,实践课程仅设计4个学时的实训项目,教学内容包含应急疏散与逃生等内容,授课包含灭火器操作、常用消防产品演示等,尚未开设消防监察等内容相关的实践课。学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建筑消防所需的各项技能。
“建筑消防工程”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会依据教学大纲规定讲解实训课程的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实际操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于器械基本操作层面,并未真正意义上贴近实际,应用性较差。加之传统的讲授课堂氛围沉闷,理论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难以达到培养“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
办学定位并未依据“建筑消防工程”课程建设教学基地与实践场所,缺少进行大规模校外实践活动的硬件环境。实训项目仅根据“安全工程实验室”进行,难以顺利实现消防方向实践教学这一目标。例如:自动喷水灭火、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等测试只开展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以往开展“建筑消防工程”教学过程中,并未或较少使用多媒体,难以为学生展示大量的CAD设计实例等,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毕业设计时也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加之,传统“建筑消防工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得一些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
“建筑消防工程”实践课程进行考核时,无法量化评估标准,缺少健全的考核体系。一般情况下,“建筑消防工程”中以实操技能掌握、课堂表现及实训报告对学生实践考核结果展开评价。但由于上课学生比较多,通过分组实验,一些学生课堂表现不突出,考核评价依然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时,出现严重的抄袭、敷衍作业的情况。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部分高校对“建筑消防工程”学时数设计少。对课程进行设置时,要重视合理分配与之相关的学时,注意增加实践课程学时,确保教学内容更丰富。如今,市场上与“建筑消防工程”课程相关的教材比较少,其侧重点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对给排水专业、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无法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理解教材。由于“建筑消防工程”内容比较多,例如:消防给水消火栓等均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对难度比较高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熟悉自动喷水、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促使学生设计的内容更专业。
“建筑消防工程”涉及知识面广,教材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详细。基于此,开展教学时除课堂及实践教学外,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自己整理零碎的知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对“建筑消防工程”开展教学时,可使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引导法等与教学方案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案例讲解工程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原来的知识结构及经验,对新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3.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优点在于内容直观,可通过动画、文字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建筑消防工程”课程内容。教师可利用45分钟上课时间向学生增加传授知识点数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对湿式和气体灭火器系统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先向学生介绍这两个系统的构成,随后利用流程图展示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动画方法演示不同组件工作情况,促使学生理解、掌握不同部件的工作运行情况。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系统工作原理,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巧用微课开展教学
翻转课堂则转变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地点、方法的限制,学生观看老师上传至网络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及时解决知识及问题,由学前教变为学后教。教师可把微课搬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先由微课学习“建筑消防工程”的重难点,再借助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等完成先学后教整个教学流程。如:对《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探测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占用大量时间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可利用动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掌握所学知识,大大提升上课效率。
3.3.3 短视频及公众号平台应用
近些年,短视频平台有较高的热度,例如:抖音、快手等。一些消防部门也建立自己的官方抖音公众号,发布一些消防安全、灭火实验等短视频。教师开展“建筑消防工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火灾实验或应急演练视频,比较评价后,发布优秀的作品,用于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也由教师的单一评价变为较为客观的“点赞”认可。而微信、微博公众号具有传播资讯快速等优点,成为广大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可让学生关注一些消防公众号,定期接收消防安全知识等动态消息。
3.3.4 巧用雨课堂开展教学
雨课堂作为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开发的一款免费教学工具,雨课堂教学方法结合PPT与微信的优势,覆盖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有利于教师量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随时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选取“建筑消防工程”课程中“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开展雨课堂教学,并评价整个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反馈。(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旨在让学生熟悉有待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2)课堂互动:学生经过上一环节,已经大致了解、熟悉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教师通过分析预习课件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上课讲解内容。实际授课时,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设计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法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设计问题,要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设计个体化问题;针对建筑灭火器一般知识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此外,结合雨课堂的互动内容,教师可通过发放“红包”,让学生点击“不懂”等反馈学习状况,也可匿名发出弹幕分享自己的想法,达到一问多答的效果。(3)课后分析与总结:“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课堂教学后半段,教师对雨课堂提供的数据展开分析,对优秀与预警学生分别给出表扬、提醒。同时,把学生预习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并对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予以总结,推送给每位学生。课程结束以后,支持学生对教学课件进行保存,随时进行复习和巩固。而雨课堂支持教师分阶段分章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测,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3.5 重视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建筑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利用已有建筑空间,在实验室相关场所设计消防以及防排烟工程实验装置,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支持。这个实验室包含消火栓、防排烟等系统,多数设计无吊顶方案,几乎处于“裸视”的状态,一些隐蔽位置的实验动作可借助监视器在电脑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建筑消防工程”课程也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立足于该学科应用的价值现实及一些工程实例,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筑消防工程”传统考核方法依靠课程设计及期末闭卷考核方法展开。学生日常学习敷衍了事,快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学生每个时期的发展不尽相同,进行考核不单要展现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应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实践为主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将考核分成阶段性、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等展开。对于“建筑消防工程”课程重点知识,结合相关的注册考试等设置项目阶段次数,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当课程结束后,结合课堂所讲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意见及其评价;通过学生答辩的方法,对学生能力予以考查。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工程”旨在培养消防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建筑消防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对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及国家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