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宏,汪倩文
(1.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 江门 529020;2.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学科建设尤其是优势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学科建设水平决定了学位点水平和层次,高校的核心工作就是学科建设,特别是优势学科的建设,只有拥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水平,才有机会建成一所一流的高校。各院校学位的等级、水平是由各学科的建设水平来决定的,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授权点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具备优势和特色学科支撑,发挥学科在凝练方向、集聚人才、高水平成果、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学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位点的办学水平,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会造成学位点难以生存。
地方高校受限于办学水平、历史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上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凝练出具备学科特点的优势学科,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增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使学科专业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文献[1]中指出地方院校应当具有模范性、引领性的作用,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问题,才能成为高水平院校。对此高校应找准自身特色,选择优势学科,打造特色院校,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地方高校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要积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传统优势与特色学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重点特色学科建设放在区域特色产业布局上,破除区域障碍,解决技术、知识性等问题,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非均衡发展原则”一直被用于地方高校在学科上的建设,学位点的建设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仅凝结了学科建设的优势,还包含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方面,其中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目标与内涵不同,专业建设遵循均衡原则,学位点的建设因此需要包容不同的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学科,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
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是依托于学生而存在的,也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而决定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从无到有,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招生,再不断壮大自身,从而达到一个阶段性成果就是学位点建设,它标志着这个学位点的成熟,从开始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在学科点的建设之初就应该以学位点建设为目标,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不仅是领导的事,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学位点建设。总的来说,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相辅相成,只有学科建设时以学位点建设为最终目标,学位点建设时重视学科建设,地方院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对高校的评价大多是针对学科建设的结果,比较注重科学研究,轻视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比如教学成果奖、学生学位授予数量、优质本科生、研究生数量都没有达到指标,但是学科建设是无法全面反映学位点的建设情况的,而仅仅依靠学科建设的输出也无法完成优质学位点的建设,两者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除此之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地方经济要高质量的发展,地方高校应培养国际型人才,构造与国际接轨的学科、学位点,使地方经济成为国家的经济后盾。
学科建设一般包括基础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如果想成为一流的高校,这三种学科建设缺一不可。地方院校的基础学科建设离不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需要不断深化对现有规律的认识,同时在未知的领域上又要不断地去探索,在这些过程中,不确定性和意外随时都会来临,面对这些,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而基础学科建设就是我们的手段,力学、数学等各种基础学科的研究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如今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而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也紧紧围绕着地方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企业等,久而久之就打造出属于地方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学科一经确定,就要集中力量,打造王牌,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龙头,不仅能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对地方经济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对于学科建设来说,成果之一就是学位点建设,无论是基础学科、特色学科还是重点学科,都有可能并希望有一个学位点,而学位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单位,也代表了该学科建设的水平。一个学位点的申请需要经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批,因此学位点建设带来的不仅是高层次人才还有高水平成果。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旦学位点申报成功,也能够改善学科建设的状况,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位点的申报,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必须承担的一项任务,比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尤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校各专业人力、智力等支持。但是面对当今资源紧张、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如何使资源利用能够达到最优化以及加强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地方大学,是地方高校学位点和学科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5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确定了“双一流”战略方针。为进一步推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于2017年制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该方针明确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或前列”。
《总体方案》指出在现有国内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基础上,高校发展要层次化,明确自身定位,及时抓住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于高等院校的改革已提上日程,无论是体制还是基础设施、办学条件都在不断改善,但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问题下,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地方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学位点建设,提高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高层次的学科建设,以及探索地方高校学位点和学科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寻找当地特色产业,针对特色产业培养相应人才,形成凝结产业特点和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的模式,大力推进地域特色产业布局,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争取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应用到医院、电网等其他相关企业。
(1)由于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历史原因等问题,导致地方院校中存在学科总量少、学科门类数量低以及学科水平不高的问题,学科影响力、声誉等因素限制地方高校的发展,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高水平竞争力。
(2)由于办学基础、历史和环境条件等原因,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还存在成果偏少偏弱,学术队伍缺乏学科基础,专业教师与科研资源布局难以形成合力。学位点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
(3)由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薄弱性,使得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阻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足,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和研究成果难以为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支撑。
(4)由于办学条件和历史原因,理论性成果转换成实际应用难度大,无法与企业产生对接,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学科地方服务特色功能减弱,学科缺少自我生长的土壤,难以快速发展,缺少核心竞争力。
(5)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追求研究领域的目的往往被他们自己的个人目标和期望所掩盖,而不是基于在严格的项目要求和时间限制下合理实现的现实。此外,还有关于学生整合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研究生研究教育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转变和成为研究者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位点和学科建设非常重要。
(1)地方经济的强大不仅能提高高校的拨款额度,更有助于学科学位点以及学科的高水平建设,而高校可以利用人才、技术、专业上面的优势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攻克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起到模范性、引领性的作用,是地方高校学位点和学科高水平建设的战略目标。
(2)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凝练和发展特色学科,地方高校不仅要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联合地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学科方向要与地方或区域亟需或紧缺产业及区域优势资源紧密结合,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学术高地,促进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3)学科学位点和学科要协调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从学校自身实际和条件出发,学科学位点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而学科学位点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地方产业服务过程中,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和研究成果,不仅为地方产业也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而学科平台建设也促进学位点的发展,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成果具有共享和相互促进作用。
(4)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本质决定了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学科学位点与学科建设定位是地方高校属性,学科学位点要及时掌握地方产业动态,根据行业需求变化调整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弱化传统的SCI、EI等评价指标影响,学术成果特色和优势是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5)地方高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审视自身,找出学校面临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换句话说,高校需要创建一个系统的指导,帮助研究学科、学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陷,规划和支持新的学习环境,确保能有一个强大和健全的机构基础设施,更好地建设学科、学位点。
(1)探索地方高校学位点建设是融入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新方式。遵循“双一流”建设,优化地方高校学科体系建设水平,打破学科分布不均衡,覆盖面不足的局面,争取成为引领地方产业的核心学科。学位点建设及研究生培养要立足地方的核心产业、主要导向性产业、科技发展产业和技术发达产业,改革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地方实际相脱离的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利用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以不同方式吸引高水平人才和优秀毕业生到地方高校工作,根据绩效制定不同薪资政策,结合不同情况给予教师等科研人员住房、科研等补贴,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和学科平台。五邑大学可通过了解江门地方发展特点,打造合适的学位点为学科培养相应的人才,争取地方企业投入资金能够实时优化这些课程。高校在注重专业的理论性学习时应当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学校特色,调整课程设置,增添应用型课程。比如江门纺织行业别具一格,可以加强纺织专业的招生以及在纺织专业学习时注入地方特色,使得地方高校和地方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带动对方发展。
(3)学科建设要注重学术团队的培养,使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打造高水平的学科,研制具有特色、符合地方经济的高质量成果,立足于当地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制定学科、学位点的发展方向,根据行业、产业需求调整学科方向,保障学位点和学科可持续发展。到国内办学历史相近的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进行背景调研,通过考察和调研地方院校、基层学院的优势、特色学科,总结工科学位点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提出地方高校工科学位点与学科协同发展策略。调研地方产业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了解地方或区域亟需或紧缺产业及特有的优势资源,论证工科学位点和学科在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为地方高校学位点和学科高水平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4)学位点建设是提高学位点办学质量和学科水平的基础,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是学位点和学科建设的基础,通过网站、各学习平台进行推广,在读研究生的宣传,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地方高校研究生。目前一志愿报考五邑大学除了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之外,每年还会补贴8000元,还有公费出国的机会。而且优惠政策每年都根据地方和地方高校的发展在不断优化,对考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5)为了有强大的机制和框架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撰写和评估研究,如何分享研究成果和获得批评性反馈,或者如何应用各种研究工具和技术来获得重要的见解,学位点和学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位点建设,形成具体的体制,由导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上能够有新的创新点,打造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吸引更多更强的人才,推进科技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地方高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的快速提高。然而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地方高校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法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地方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的学科学位点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的学科建设,以及探索地方高校学科学位点和学科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不应该是相互独立,各自发展的,而学位点的建设也是衡量地方院校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在学科建设中,高质量的学术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学术团队的领袖不仅是学术领袖也是精神领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正确的规章制度也是帮助学科、学位点协同发展的重要元素。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在合理的规章下,打造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学位点,并以此得到更多的地方经济支持,相得益彰,形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院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