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林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教职成[2020]7号)的通知等若干事关职业教育的文件均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各类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已经成为德技并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钻研刻苦、不断追求创新,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在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教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结合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行业有权威或有绝技绝艺的技能大师出现在学生面前,其故事可能会吸引学生。其模范作用可能会传达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模式所起到的效果要好。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部分班级在新生入学教育或班会时,会邀请校内外“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教师为学生讲述自己的事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教师,其中就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能手”“江苏工匠”等多项荣誉获得者。受邀技能大师的传奇励志故事、对专业的执着精神和钻研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阐释。还有被各类媒介多次报道的“点子王”“名专家”,带领教师和学生团队,为社会企业解决很多技术难题。带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其指导的学生受到企业欢迎等等,也是“工匠精神”成功培育的例证。整个课堂在轻松又欢快的互动中进行,学生感受“技能大师”的亲和力的同时,会表现出敬佩之情。
从课后学生的反馈看,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较明显。“技能大师”及其团队的“工匠精神”示范效应,给学生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以很大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心中种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工匠精神”所需要的执着与钻研。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表示更有信心。
高职院主要培养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的主要特征之一。生产性实训中心(车间),为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专业的需要,高职院会建设有多种能够满足不同专业、行业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供实践教学使用。近年来,实践教学在职业院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连接点,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
生产性实训中心(车间)模拟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逼真的生产现场,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标。依据实训指导书、实训中心规章制度等,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必须根据自己实践的岗位的规程,严格进行生产。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在关务、营销等实践教学中,既训练学生一些传统的基本功,也训练一些电子业务等现代技术项目。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帮助其很好地体验专业相关的工作,感受工作的流程和安全、质量等等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懂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技术人才要与时俱进,要更加刻苦钻研。实践教学不能将学生当成生产设备的一部分,完成相应的工序就行。可以通过对学生生产(学习)成果进行自评、互评等,说说自己的成果如何,谈谈对同学的成果的看法。质量是否过关?今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对我们的实训中心的安全有什么看法?要求学生进行表述或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思想层面有意识地感受“工匠精神”的存在和必要。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被动去体验、感受“工匠精神”,更要通过教学改革,实时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主动感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的实践教学不能只重视动手而忽略动口。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时、适当地进行“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会使得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技术的人才,更是具有“工匠精神”灵魂的人才。
聘请企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是职业类院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培养的技术人才多数是直接服务于企业、行业一线的人才。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精神的合格技术人才,企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进校园成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时代的需要。这类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高超的技术技能,其本身自带“工匠精神”的属性。其进入校园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距离,更加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多年来一直尝试从企业、行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其中以实践教学为多。在多年实践中,发现从企业、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追求创新等“工匠精神”对学生有明显的影响,无形中深入学生思想之中。除了上述兼职教师外,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经营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进校园做专题讲座。从企业经营、人才管理的层面向学生阐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从思想上要重视“工匠精神”,在行动上要脚踏实地、勤于动手,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聘请优秀的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或邀请企业的管理者进校园进行讲座等措施的采用,与校内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重要选项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等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位,其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等等也必须要满足企业、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归根结底要服务社会、服务于企业行业。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学生真正的“工学结合”,为“工匠精神”养成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途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直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少学校曾经将“学中做”“做中学”具体实施放在校内实训、实践课程中进行。不能否认校内实训、实践课程对“工匠精神”养成具有主要意义和作用。但校内的实训中心(车间),说到底大部分是一种模拟真实操作、生产的存在。在校内的实训中心(车间)进行工作、生产的员工说到底其实都是学生身份,是一个未踏进社会的群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学生的实践课程部分交给企业,让“学中做”“做中学”进一步落到实处。将学生置身于有经验的员工之中,使其近距离接触到“工匠”和社会,以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社会人身份去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
如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加强校企合作,与金鹰集团、小润发等数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在企业工作(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双导师管理,企业方面有师傅,学校方面有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开展。作为校企合作的特征之一的“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技师学院培养技术人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和实践内容。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不断创新校企共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2019年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时代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主要任务之一。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教师必须对专业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有所了解和研究,使自身对专业的发展认知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行业第一线,去调研、实践,适时把握信息,掌握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通过实践,提高高职院教师在专业方面的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教师在质量、法律、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健康卫生等方面的意识。强化高职院教师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根据有关规定,要求教师每年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通过实践锻炼,教师对企业、行业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对新时代下“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另外,学院还推荐部分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及时把握企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及其他动态信息,为如何培养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现实依据。“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断变大,将使得全员共育“工匠精神”成为可能。一位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了然于胸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过程中才能以身示范,做到润物细无声。
将“工匠精神”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始创于1956年,与20世纪初张謇先生创办的初等商业学校一脉相传,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输出数万名技术人才,教师中也有“技能大师”、“江苏名师”等。对师生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钻研刻苦、不断追求实现创新的“工匠精神”,如何进行总结、整理、展现并使之形成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成立校史展览室等宣传校史的同时,更多地宣扬“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工匠精神”科学、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只有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才能够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