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视角下县域医共体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分析

2022-10-21 04:04谈芳赖思宏陈静纯蔡琦吴爽高琳佳厉娅蕾章钰涵周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使用率家庭医生公共卫生

谈芳,赖思宏,陈静纯,蔡琦,吴爽,高琳佳,厉娅蕾,章钰涵,周驰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够整合医疗卫生信息和居民的健康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1]。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2],目前已经从组织体系建设逐渐转向成员单位紧密合作与医防融合迈进,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和健康信息整合和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3]。浙江省在全民健康信息化探索上,要求县域医共体建设中要在数据互通共享基础上升级改造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信息融合利用;杭州市则具体落实到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协同,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以构建医防融合式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作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重要手段[4-5]。

杭州市自2012年以来在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上推出预约诊疗、自助挂号、市民卡诊间结算、网上查询检查报告等基础医疗功能的智慧医疗服务,同时还建立了市级远程会诊平台和双向转诊平台[6]。2018年以来,杭州市打造智慧医疗升级版,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市级平台与所有县级平台互联互通,市县两级影像(诊断)平台对接,推进医联体牵头医院与各县域成员单位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为居民提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拓展医疗功能。同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始整合医疗和公共卫生数据,为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查询等公共卫生功能。2019年以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杭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并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开发在线家庭医生咨询、“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母子健康、出生一件事等功能。本文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市某区县域医共体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现状,并从医防融合视角分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建设和居民使用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杭州市某区设有5个县域医共体,包含5家总院和20家分院。本研究于2020年1月开展,在每家总院和分院门诊大厅、导医台、输液室等处拦截居民,进行调查。居民的选取标准根据2019年杭州地区人口分布进行测算,为了研究需要,适当增加了老年人的比重。在每家总院/分院分别选取4~5名老年人、11~15名成年人、1~2名孕妇。居民的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在本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熟悉并利用过本地基层卫生服务,能理解问卷内容。共调查了432名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杭州市居民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使用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①居民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户籍、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情况、收入、参加保险情况、有无慢性病、是否家庭医生签约情况。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使用情况:主要包含是否使用过基础医疗功能、拓展医疗功能、公共卫生功能、健康管理功能。

2 研究结果

2.1 居民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居民432人,其中男性211人(48.8%,211/432),女性221人(51.2%,221/432)。常住人口332人(76.9%,332/432),流动人口100人(23.1%,100/432)。年龄为(49.5±19.3)岁,其中18~45岁200人(46.3%,200/432),46~60岁58人(13.4%,58/432),61岁及以上174人(40.3%,174/432)岁。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129人(29.9%,129/432),其次是小学及以下117人(27.1%,117/432)。211人(48.8%,211/432)属于在职人员。360人(83.3%,360/432)已婚。162人(37.5%,162/432)月收入4 000元以下。407人(94.2%,407/432)参加保险。124人(29.0%,124/428)患有慢性病。213人(49.3%,213/432)与家庭医生签约。见表1。

表1 432名居民基本信息

2.2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情况

在所调查的居民中,有313人(313/432,72.5%)使用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119人(119/432,27.5%)未使用过。在使用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的居民中,在基础医疗功能中,有278人(88.8%)使用过体检、化验报告查询功能,146人(46.6%)使用过个人就诊信息查询功能;在拓展医疗功能中,有26人(8.3%)使用过分级诊疗,6人(1.9%) 使用过远程会诊和远程影像诊断功能。在公共卫生功能中,有101人(32.3%)使用过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功能,4人(15.4%)使用过出生一件事功能;在健康管理功能中,有47人(22.1%)使用过在线家庭医生咨询功能。见表2。

表2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情况[n(%)]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率情况

从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① 在基础医疗功能中,不同年龄段居民对个人就诊信息查询功能的使用率在差异,其中18~45岁人群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不同学历的居民对个人就诊信息查询功能使用率存在差异,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1);有无患有慢性病居民对个人就诊信息查询功能使用率存在差异,其中没有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② 在拓展医疗功能中, 不同户籍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使用率存在差异,其中常住人口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能的使用率在差异,其中年龄大于61岁人群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6,P<0.05);是否是签约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能的使用率在差异存在差异,其中签约的居民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P<0.001)。③ 在公共卫生功能中,不同学历的居民对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功能使用率存在差异,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5)。④ 在健康管理功能中,有无患有慢性病居民对在线家庭医生咨询功能使用率存在差异,其中没有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使用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见表3。

2.4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多个功能使用情况

在对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多个功能使用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过体检化验功能的居民中,有32.4%的居民也使用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在使用过个人就诊信息功能的居民中,有20.4%的居民使用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率情况[n(%)]

表4 居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多个功能使用情况[n(%)]

3 讨论

3.1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和公共卫生功能融合有待完善 ,居民医防功能使用不足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涵盖医疗功能,公共卫生功能,但医疗和公共卫生功能融合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的预约挂号、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检验结果互认等医疗功能仍占主流,属于临床检查结果数据传输和查询上,徘徊在诊疗服务外围[7-8]。另一方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虽也开放了健康管理功能,有将医疗和公共卫生功能融合的趋势,但只是开展了家庭医生在线咨询,还未触及健康评估与健康干预的深度。

从居民的角度来说,调查显示,在使用过体检化验功能的居民中,有32.4%的居民也使用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在使用过个人就诊信息功能的居民中,有20.4%的居民使用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这表明居民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功能和公共卫生功能联合使用率较低。另一方面,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功能的使用率也不足,这可能是由于这类服务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不高[9],整体都服务质量不能匹配居民的需求[10],导致签约居民的使用率低。

3.2 居民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部分功能使用不足

本次调查中发现居民对拓展医疗功能使用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县域医共体在推动分级诊疗与远程会诊等方面的优势仍需充分挖掘,拓展服务功能宣传有待加强。虽然在技术层面上,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的子健康档案功能实现了区域内调阅应用全覆盖,并向市民开放,但居民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使用率并不高,赵人行等人[10]也发现居民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查询的需求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居民对电子健康查询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相关需求和使用没有被激发。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率存在差异

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使用情况比较中发现,在基础医疗功能上,不同年龄层次中,18~45岁人群对个人就诊信息查询功能的使用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18~45岁人群代表年轻人群,对信息化产品接受程度高以及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注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影像诊断等“五大中心”[11],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便民惠民功能应用进一步拓展。调查发现,在拓展医疗功能使用上,在不同年龄层次中,61岁以上人群使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使用率最高,这可能他们的健康问题较为复杂,也更需要使用向上转诊等拓展医疗功能。在签约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使用率最高。这可能由于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专科医生承担双向转诊等服务[12],因此签约居民更方便使用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在公共卫生功能使用上,不同学历层次的居民中,大专以上学历居民使用率最高,这可能由于居民学历越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和使用率也越高,就更有可能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获取公共卫生服务[13]。在健康管理功能上,签约的非慢性病患者使用家庭医生咨询的功能更高,这可能由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在日常与签约医生的接触更加频繁,比如进行签约医生要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可能会降低对在线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功能的使用率。

4 对策建议

4.1 做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医防融合功能

在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下,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资金、技术投入,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场景应用,优化预约就诊、检查检验、预防接种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开发和做强医防融合功能,如针对老年人开发健康评估功能等,加快推进群众生命健康全周期服务。

4.2 提高居民联合使用医防功能的意识,激发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

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内的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师在服务过程中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健康档案信息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以提高居民联合使用医防功能的意识,激发居民对健康管理需求。

4.3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宣传推广

政府应该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居民端功能尤其是拓展医疗功能、公共卫生功能、健康管理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政府应适度向文化水平不高、流动人口、年长、患有慢性病、非签约的居民增加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端功能的使用率。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使用率家庭医生公共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