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花,庄荔荔,陈晓彤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广东 汕尾 516400
静脉专科护士是指在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能够利用所学静脉输液理论及静脉输液相关操作技能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和相关人群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称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且该类护士是在静脉输液治疗方面比普通护士理论知识更丰富、实践操作水平更高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2]。且近几年来随着专科型的发展,临床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热点[3]。面对面理论知识宣教以及指导老师示范教学为常用培训方式,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接受培训护士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时操作示范的掌握亦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4]。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是以微信为媒介,临床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用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中可能会更有效,故我院开展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对静疗专科护士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静脉专科治疗培训的5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男2例,女23例;年龄25~30岁,平均(27.25±1.57)岁;工龄2~6年,平均(4.38±1.44)年;文化水平:中专3例、大专12例、本科10例;职称:护士8例、护师13例、主管护师4例;科室:普通外科3例、内科5例、重症医学科5例、肿瘤科6例、神经内科4例、神经外科2例。观察组男2例,女24例;年龄25~31岁,平均(27.93±1.68)岁;工龄2~6年,平均(4.32±1.38)年;文化水平:中专4例、大专12例、本科10例;职称:护士5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6例;科室:普通外科3例、内科6例、重症医学科6例、肿瘤科4例、神经内科4例、神经外科3例。两组护士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称以及科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为临床护理工作者;②工龄满两年。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专科护士培训:由临床带教老师集中进行理论授课,理论授课完毕后,参与培训的护士进行集中讨论,对于困惑之处及时请教代教老师,直至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带教老师每天造成带领所有参与培训成员进行教学查房,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进行规范性操作示范,示范后带教老师指导成员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根据操作流程予以点评。
观察组接受互联网+及SP培训:①互联网理论知识培训:带教老师在科室示教室内进行理论授课,授课完毕后将本次授课课件发送至微信群以及培训成员微信公众号,以便所有参与成员随时观看。②案例讲解:带教老师根据当天静脉培训内容提前准备案例,同时带教老师结合准备案例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情景演练,指导培训学员进行操作,造作过程中观察成员操作规范性,结束后对其具体操作过程予以详细评估,确保学员完掌握该案例的具体分析步骤。③互联网+多学科诊疗:在培训开始前,建立微信群,邀请影像超声科、肿瘤科以及血管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临床医师以及护士进入微信群聊,进入群聊的所有人员均定时在微信群内学习。其中影像科医师负责解读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血管外科医师通过对患者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了解血管是否存在变异性,明确血管通络建立的具体途径以及适用工具,同时也对建立静脉通路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予以预测,继而联系其他科室医生制定预防方案;肿瘤科等临床医生主要负责评估病情,为顺利建立静脉通路奠定基础;静脉专科护士参与整个培训过程,并且发挥主导作用。每隔两周组织所有成员通过微信群以微信视频的方式开展线上会议,挑选3个复杂静脉通路、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所有成员通过对病例进行集中评估,商讨疾病具体情况,然后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静脉治疗方案,并结合方案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④参与培训护士均在临床带教老师知道下进行具体培训。
所有护士均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培训。
对比两组护士考核成绩、满意度、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1)考核成绩:培训结束后,由我院护理部根据培训内容制定考核试题,满分100分,其中理论和专业知识各占1/4,案例分析占1/2。操作考试中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输液港维护、无菌技术、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ICC置入以及维护,每个项目20分。
(2)满意度:培训结束后,运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满意度,该量表总分100分,分越高。
(3)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培训期间统计两组护士累计置管总次数,并记录穿刺部位淤血、穿刺部位渗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以及血液残留的发生率。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输液港维护、无菌技术、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ICC置入以及维护、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案例分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对比()
表1 两组考核成绩对比()
续表1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85.32±8.24)分高于对照组(81.43±2.1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P=0.027)。
观察组培训期间累计置管次数为134次,对照组培训期间累计置管次数140次,观察组穿刺部位淤血、穿刺部位渗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以及血液残留的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7.84%)(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静脉治疗是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且相关研究[5]表明我国住院患者中超过70%的患者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并且随着优质护理的推进,静脉专科护士的培训已成为临床专科培训的重要内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涉及知识领域宽泛,但是常规静脉专科护士培训以带教老师为知识宣讲者,一方面易导致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另一方面接受培训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培训知识掌握度低[6-7]。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跨越空间以及时间限制,联合相关学科进行教学,将其用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中可能会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本研究中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输液港维护、无菌技术、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ICC置入以及维护、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案例分析、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可以提高护士考核成绩以及满意度,原因是:首先,传统常规培训中以带教老师为主导,通过理论授课等方式开展培训内容,培训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且其内容以及形式较为单一,致使培训者在考核过程中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其次,由于缺乏对静脉通路复杂以及疑难病例的了解,无法完全掌握静脉专科培训内容,降低整体培训效果,从而影响考核成绩[8]。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实际动手操作时间短暂,因此在临床接收病人时无法单独应对,进而影响培训者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而在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中带教老师借助情景演示,一方面将培训者变被动为主动,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演练中,进而可以更好的掌握培训内容,不仅有助于考核成绩的提高,而且培训成员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更高。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媒介,联合多学科进行教学,可更为广泛的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排除时间、地点等空间区域的限制,多学科联合可使培训更为专业,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还能优化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赵路[9]等的研究中表明将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用于静脉专科护士的培训中,可通过真实情景的互动,将护士置入情境中,使其在高度还原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助于继发其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满意度,从而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考核成绩。
本研究中观察组培训期间穿刺部位淤血、穿刺部位渗出、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以及血液残留的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7.84%)(P<0.05)。说明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可以降低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在此方案中带教老师同构情景演示,通过模拟实际状况告知培训者注意事项,使其对培训内容理解、掌握更为充分,而多学科的联合可最大程度开阔其知识范围,了解静脉置管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从而可在自行置管中有目的性的规避,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10]。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应用于静疗专科护士教学中,可以提高护士培训护士考核成绩,降低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且护士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