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张家港东莱医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627
在既往临床诊断中,平扫CT是检查肺部细微病变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但在检查时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平扫CT对于线状影等的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分辨率CT主要应用在肺实质及肺间质的病变研究中,能够通过图像的扫描观察到患者肺部细微的病变结构,能够在肺小叶的水平基础上对肺部疾病开展研究[1]。16排螺旋高分辨CT主要包括了薄扫描层厚以及高空间频率算法重建,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当前肺组织的细微病变情况,是临床上最理想的检查方式[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肺部细微病变患者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查,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将本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肺部细微病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磨玻璃结节110例,男56,女54例,年龄16~89岁;间质改变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5~92岁;肺大泡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2~95例;肺气肿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1~95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疾病类型;患者均在检查开始前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均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检查相关禁忌证者;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临床研究开展者;无法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以及常规CT平扫检查,型号MX16-slice的16排螺旋CT层距设置在10mm,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在120mA,扫描时间为0.5s,扫描FOV为350mm;而常规CT参数设置为:层厚1mm,层距10mm,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在130mA,扫描时间为3s,扫描FOV为350mm。
在进行CT检查后,16排螺旋高分辨CT需要采取标准算法进行重建,平扫CT需要采取估算法进行重建,所有图像均需要通过肺窗显示,图像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阅片。
分析在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医师对影像学结果的主观满意度,包括对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肺气肿和肺大泡影检查、微结节影、线状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症检出的满意度。
满意度分数: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分析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明显更高于CT平扫检查的准确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n(%)]
分析医师对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主观满意度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与CT平扫检出的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肺气肿和肺大泡影检查的满意度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16排螺旋高分辨CT对于微结节影、线状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症检出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近年来,受到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多种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长,其中肺部细微病变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研究发现,肺部细微病变的类型及病因相对较多,且多数情况下患者不同肺部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等检查较为相似,影像学检查也主要以蜂窝状、网格状以及结节状等为常见的影像学变化,因此部分疾病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这对患者的疾病确诊以及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需采取有效的诊断手段确诊疾病类型[3]。CT平扫常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区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率,能够观察到病灶内具体的病变情况,但检查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影片清晰度降低,且其对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检出率并不高,在肺部细微病变的检查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16排螺旋高分辨CT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无创、可重复、清晰度更高等优势,能够实现多个层面的3D成像技术,相较于常规CT平扫其扫描的速度更快,空间的分辨率明显更高,图像更清晰,因此能够帮助医师对患者的疾病确诊[5]。
高分辨能够获得1~1.5mm的薄层图像,对于细微结构的显示更好,尤其在对于肺部方面的检查堪与大体标本相媲美,是目前活体肺无创性成像技术中敏感度最高的检查方式[6]。高分辨CT能够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在肺小叶上观察肺的解剖结构变化,而常规CT平扫的敏感度只有高分辨CT的30%左右[7]。另外,高分辨CT也可参与到患者病变的活动性判断和随访中,对于高分辨CT观察的磨玻璃影以及气腔结节等均可在活动后恢复,属于活动性病变,能够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因此高分辨CT能够用作随访,而广泛纤维化属于非活动性,属于不可恢复性病变,可不用进行活检[8]。将其应用在肺部细微病变疾病的检查中具有呈现速度快、移动伪影少、血管结构清晰等优势,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查图像清晰。此外,在患者的检查中,16排螺旋高分辨CT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肺部结构三维信息,原始数据能够采取重叠的方式重建,解剖结构显示更完整,能够保证整个扫描范围肺部组织及血管等图像的连续性[9]。另外,有学者研究认为,也可将16排螺旋高分辨CT应用在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到患者肺部具体的病变,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如必要时采取的造影剂检查能够转高流速,提高信噪比,图像的检查质量相对更高[10]。此外,16排螺旋高分辨CT还具有检查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以及噪音小等优势,适合用于老年或小儿患者,对于外伤患者的检查也更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查结果,方便对急诊患者的确诊[11]。在胸部患者的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查中具有分辨率高的优势,对于细微结构的显示较清晰,能够进行多种模式的重建,并且开展高分辨率的图像检查,且由于检查的时间短因此曝光时间短,并不会出现由于呼吸、心跳等原因引起的运动伪影,因此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第三、四级肺动脉的观察更清晰,使医师更能清晰地观察患者肺部细微的病变情况[12]。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肺部细微病变患者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查,研究表明,在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分析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明显更高于CT平扫检查的准确率(P<0.05),提示16排螺旋高分辨CT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疾病的检出率,而在分析医师对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主观满意度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与CT平扫检出的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肺气肿和肺大泡影检查的满意度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16排螺旋高分辨CT对于微结节影、线状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症检出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常规CT平扫检查,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出的影像学图像更清晰,能够方便医师对线状影、蜂窝状影等进行观察,医师对影像显影的检查满意度明显更高,方便了医师对疾病确诊并治疗。
综上所述,在肺部细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患者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检出率,并能够通过图像观察到患者病灶内的病变情况,对于多种细微病变影的显示更加清晰,方便了医师对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