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视角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2022-10-19 08:18蒋雯晶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音乐学舞蹈新课标

蒋雯晶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新课标的发布,对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艺术类教师要求也越发严苛。其中就音乐教师而言,其岗位技能也不再仅限于音乐技能,还需要音乐教师掌握一定的舞蹈能力,能够在教授音乐的同时融合舞蹈艺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高师音乐学专业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阵地,应该迎合时代要求,尽快对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将在分析对比2011年版与2022年版音乐课程新课标对音乐教师舞蹈能力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目前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希望就此为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继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一、对比分析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与2022年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能力的要求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面临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2022年4月24日教育部印发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标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新修订了各项课程方案。与2011年版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将艺术课程设置为一门大类,在艺术课程下面分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五门课程,在1-7年级要求以音乐、美术课程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8-9年级才开始分项选择开设,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两项课程,课程开设随着学生学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出舞蹈艺术相较于过去,其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下面将对比分析新旧两版新课标,研究艺术类课程,特别是音乐课程中对舞蹈内容设置的改变,探索对中小学生音乐教师舞蹈素养的具体要求。

(一)音乐课程舞蹈内容设置改变

就音乐课程舞蹈内容设置方面而言,不管新旧两个版本的新课程标准如何变化,音乐课程始终都强调要结合舞蹈艺术进行教学,只不过两个版本的新课标在强调的方向和着重点上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就课程内容设置上来说,一共分为4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在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三个领域涉及了舞蹈内容教学。在表现这一领域又中分为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三个教学内容,在综合艺术表演上要求学生要加入舞蹈表演,如:1-2年级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3-6年级要求学生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任一个角色;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歌舞、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在创造领域中即兴编创内容教学上要求学生要进行舞蹈动作编创,如:要求3-6年级能够即兴编创同歌舞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7-9年级能够依据歌舞、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在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中,在音乐与姊妹艺术教学内容中提及了音乐与舞蹈艺术的结合,如:1-2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3-6年级要求学生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三个课程内容领域中提及的舞蹈内容只有动作表演、动作编创、舞蹈赏析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体而言舞蹈内容占比较小,且有部分环节教学任务不清楚甚至有重复、重叠的现象。

相较于2011版新课标而言,2022年版音乐课程标在舞蹈内容占比上大幅提升,基本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与舞蹈紧密相连。新版音乐课标的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同时又分学段设置了10项具体学习任务,1-2年级分别是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3-9年级分别是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其中在趣味唱游、情境表演、听赏与评述、编创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共五个学习任务中涉及舞蹈教学,占比一半。其中在趣味唱游部分,要求学生用身体律动、舞蹈表演来进行音乐活动,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情境表演部分,要求学生观察舞蹈动作特征,并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模仿;在听赏与评述部分,要求学生欣赏舞蹈等艺术作品,探究其与音乐的联系;在编创与展示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编创与之相一致的动作、造型等。在小型歌舞剧表演部分对与舞蹈的要求更高,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完成舞蹈动作,并编创与剧情相符的舞蹈动作,这一部分会在下一节内容详细展开。总的来说,新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于舞蹈的教学主要涵盖了律动、模仿、编创、赏析、表演等5个方面的内容,教学任务设置更加具体化,根据学生的学段不同设置不同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紧密相连,逐渐增加教学难度,大幅度提升了舞蹈教学科学化程度。

(二)新增小型歌舞剧教学任务

两版新课程标准除上述改变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改变,2022年版新课标将从3年级开始开设小型歌舞剧表演课程直至9年级。随着小型歌舞剧表演课程的提出,对于音乐教师的舞蹈能力的要求越高。在过去的音乐课堂中只是要求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体律动,对于舞蹈编创的内容涉及占比并不多。但是当加入小型歌舞剧教学任务后,现在不仅要求音乐教师要求带领学生欣赏舞蹈,还要要求教师对舞蹈中的表现形式、动作特点进行分析,并且要求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和编排。如:3-5年级要求学生欣赏舞蹈等艺术作品,观察其表演动作,领会其表现特点,进行一定的模仿。6-7年级要求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或动作组合,掌握中外代表性民族舞蹈基本动作,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舞蹈(含集体舞)表演。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对比发现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相较于2011年版对音乐教师的舞蹈能力要求更高,且要求更为细致,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的舞蹈作品,还要求教师能够完成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教授,以及舞蹈动作、队形的编创和表演。这种改变对于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机遇。需要牢牢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抓紧改变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方面的弊端以适应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音乐学专业学生。

二、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分析

通过上文对2022年与2011年音乐课程新课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需求,同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以及文献调研,发现目前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的培养方式基本达不到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呈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课时设计不满足课程目标要求、舞蹈课程教师配比不足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随着2022年音乐课程新课标的发布,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舞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音乐教师会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还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舞蹈、编创舞蹈动作、造型、队形等活动。但现在大部分音乐学专业的舞蹈课程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教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沿用舞蹈专业的教材,目前还尚未出现属于音乐生的权威教材。这些舞蹈专业使用的教材对于音乐生而言,内容难度过大,远远超过音乐生能力范围;且内容种类繁多,以音乐生舞蹈课的课时量来说,很难完成全部内容的教学;另外也没有针对音乐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内容教学,例如:舞蹈编创内容的教学,对于音乐生而言他们未来面临的只是简单的舞蹈动作编创,而不需要完成一个舞剧编创。但目前对音乐生舞蹈编创的教学,却往往沿用对舞蹈生的教学方式,一上来就让学生直接编创独舞、双人舞等。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心理,也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二是将音乐学舞蹈专业的课程内容定位为形体课程。形体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教授芭蕾基训为主,目的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体态,提升学生的气质为主。从新课标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而言,目前已经不再是要求音乐教师形体佳、气质好,而是对音乐教师舞蹈能力提出切实的要求。所以音乐学专业的舞蹈课程仅仅只是定位为训练形体,以训练学生良好的体态为目标,这将远远达不到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

(二)课时设计不满足课程目标要求

课时设计不足基本上是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高师院校的舞蹈课程开设在2学期,共64学时左右,折合也就是一周一节舞蹈课左右,如此少的课时量很难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未来的义务教育音乐教师需要的舞蹈技能有编创、民间舞表演、舞蹈赏析等三个模块。在这64课时中安排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三个模块的内容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单从舞蹈专业生的角度来说民间舞表演课程,本科阶段都需要开设4个学期128个学时,甚至更多学时量。就拿128学时来说也都只能学习几个具有代表性民族的民间舞蹈,不能完全掌握所有民族的民间舞蹈,就连舞蹈专业学生都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更别说是非专业的音乐学学生。舞蹈艺术本身也就是作为一门肢体实践艺术,它强调的是通过不同的肢体训练方法,来提升肢体的协调性,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总而言之,舞蹈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以目前的课时量来说没办法让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拥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训练肢体能力,所以高师院校应该在这方面做出重大改变,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

(三)舞蹈课程教师配比不足

从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师配比上来看,目前各院校配比是远远不够教学要求的。一种情况是部分高师院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音乐学专业的舞蹈老师要么是兼职老师,要么是从舞蹈专业调用的教师,没有配备专属自己专业的全职舞蹈教师。另一种情况是配备了全职舞蹈教师,但是只有1-2位舞蹈教师,而这两位舞蹈教师需要担任多种课程内容教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以本人的就职院校来说,目前所在的音乐学专业只有2位舞蹈教师,这两位舞蹈教师要担任每个年级4个学期的舞蹈课程开设,内容涉及芭蕾基训,男女版民族民间舞,古典身韵、现代舞、舞蹈编排等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均由这两位教师独立完成教学。就现实情况而言,每一位教师都有每位教师的长项,所有内容由一位教师完成,必然会涉及教师的能力短板,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细致,教学效果差的问题。还会导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较重,对与教学内容钻研不深等问题。

三、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改革措施

根据2022年音乐新课标的需求,如何建设和发展音乐学专业舞蹈的课程,对普通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依据社会需求遴选课程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增加课时量,改进教学方式,扩建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一)更新课程内容

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任职需求,应及时丰富调整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上而言,目前很多高师院校仍然借鉴沿用舞蹈专业的教学轨迹,舞蹈教学中以学习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以及舞蹈编创。这些教学内容虽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内容庞杂,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只能学到皮毛,导致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无法合理使用舞蹈技能。与其如此,不如改变课程内容,学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舞蹈技能,老师就教授什么样的技能,而不是打算从根本上解决音乐生专业舞蹈基础薄弱的问题。例如:在中小学几乎要求所有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带领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律动,这些律动动作是需要音乐老师自己去编创完成。那么在音乐学专业的舞蹈课堂,教师就可以依据情况,拿出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引导学生去编创动作,给学生提供编创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的编创技能。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按照舞蹈专业学生教授的模式,直接要求学生独立编创作品,或者是即兴舞蹈。

(二)合理分配课时

目前高师院校设置的舞蹈课程课时量,普遍都不满足教学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提升舞蹈课程在音乐学专业中的价值,充分发挥舞蹈课程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舞蹈实践课、理论课课时分布。合理调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课程选择的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对舞蹈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可以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舞蹈必修课程,综合学习民间舞、芭蕾基训、古典舞等内容,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到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舞蹈选修课程,包括中外舞蹈赏析、现代舞、舞蹈编创等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和自身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以达到尽可能地学习更全面的舞蹈知识的目的。

(三)扩充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由于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的课时量本身就不足从而导致无法消化更多的舞蹈教师,从而导致高师院校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借用其他教师或者使用兼职教师,所以第一步要提升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的课时量设置,以满足招聘更多属于音乐学专业的专职舞蹈教师的需求,构建起专业的教学队伍。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发挥团队力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自编舞蹈教材以适应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需求。除此以外,在招聘时,也要多招聘多种种类的舞蹈教师。如:男教师、女教师、理论教师、实践教师等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也可以以此来拓展教学内容,使课程知识更加丰富。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比分析了2022年版与2011年版音乐新课标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能力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所存在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课时设计不满足课程目标要求、舞蹈课程教师配比不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再依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面。总而言之,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不仅是课程体系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教师的主要阵地。在2022年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学专业不仅要结合本专业、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还要遵守教学发展的规律,培养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学舞蹈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舞蹈课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