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树
摘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学校、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科学考大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实效。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践还存在着一些瑕疵。文章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改进策略,旨在启发教师既要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又要重视技能训练、重视课程思政,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069-04
为满足中职学生就业与升学的不同发展需求,包括福建在内的多个省份实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制度,以此考核评价学生的素质,并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到高校继续学习、深造。实践表明,学考能够极大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有力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但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学考的重要性,滋生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行为,这与学考的初衷相违背,也与职业教育规律相背离。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又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学考必考学科,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学校与教师要加强学考及其相关科目教学研究,扬长避短,努力克服学考科目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真正落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学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中职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完善,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实践中,学考能够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1.积极作用
(1)引起学校对课程的重视。信息技术既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学科之一,又是学考的重要科目。很多学校十分重视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的学校还借此增加计算机实训设备投入,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重视学科教学与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生态。
(2)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原来多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或合格率比例多少,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列入学考科目后,很多学校又以学考及格率(或称通过率)、优秀率高低为参照,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倒逼教师重视该学科教学,积极开展学情分析、考纲研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学考不仅关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因此,学校、教师都以此为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提升学业成绩。学校从入学训练开始就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考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耳闻目睹往届毕业生通过学考或升学、或就业,能够获得学习、进取的动力与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热情。
2.消极影响
(1)产生新的“应试教育”。培养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是中职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然而,一些学校以学考为中心,以学考合格率、优秀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甚至将部分专业的部分班级进行重新组合,划为所谓的“升学班”“学考班”等,对其余学生放任不管,这导致教学完全围绕学考转,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2)对技能训练有所忽视。当前,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在中职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和教师仅为学考而开展教学,以练习替代“应会应用”的训练,忽视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
(3)忽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应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各环节。但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考,忽视课程思政,忽视对学生政治觉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健康心理、职业素养、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
针对上述问题,中职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立德树人标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做到既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又坚持教书育人,让学考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而不是阻力器。
1.知识培育与方法传授相结合
教师要认真钻研《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分析研究学情,钻研创新教材教法,明确“应知、应会、应用”等知识培育要求,精心制作教案、学案、课件等,运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等现代创新教学方法,讲究精讲多练、师生互动、营造气氛等,不斷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技巧比直接教授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比如,教学“程序设计入门”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Python程序的入门方法,教师先介绍Python语言的特点和用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写下第一句Python语句:print(“Hello Word!”),调试运行后,再介绍内置函数“print()”的用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输入、输出语句,然后根据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习Python的7种标准数据类型,最后布置习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程序入门的应用能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提供帮助,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方法论帮助。
2.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推崇变革、创新,但并不全盘否定或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事实上,传统教学方法围绕教材、教师、课堂等三个中心,沿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复习小结等线索有序开展教学,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条理性、逻辑性,有助于学生一点一滴地进行知识积累,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继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并引入课件、视频等电子教案,创设仿真性的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地进行知识教学。现在教学资源库中不乏有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统教学课件,教师要学会“拿来主义”,下载相关教学课件,经过修改后再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传统教学的工作效率。
同时,伴随新课程改革,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也走进课堂,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一种。翻转课堂十分适合信息技术教学。比如,教学“图片编辑”时,教师可以围绕“怎么创建小黄人选区”来讲解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并录制成专题微课,分析哪一个更好用、适用,以突破难点。教学“视频素材的获取”时,教师可以将从网络下载视频、屏幕录制、拍摄视频、截取视频、采集视频、软件合成视频等各种获取视频的方法,分别录制成一个个微课,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逐步消化这些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微课,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学习平台等途径提前发送给学生预习,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或由教师来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录制成视频,或者直接加入原先的教学视频,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反复温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这种创新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既能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又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计算机技能并不难,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3.学考训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学考考知识,技训练技能,这二者并不矛盾,而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时进行、同步开展学考训练与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大纲》与《标准》的基本要求十分相符,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根据《大纲》,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技能部分,都要逐一训练、逐一过关,不能因为学考多考核比较基础性的内容,其要求相对简单,而忽略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比如,对于“数据的计算”这一章,《大纲》只要求“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一般考核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常用函数,但实际授课时不仅需要增加训练COUNTIF条件计数函数、IF条件函数、SUMIF条件求和函数等实用函数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讲解与练习VLOOKUP函数,因为这些都是日常数据处理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全部掌握为止。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面对学考时可以从容作答、应对自如。
中职学校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师要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强化上机操作训练,让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可以以《大纲》为依据,对信息技术中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含汉字录入)、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处理、程序设计、网络应用等六大方面各个技能知识点进行逐一训练。教师要针对各技能知识点带领学生逐项强化学习、训练,做到一一训练、一一过关。这种技能训练,能够确保学生熟能生巧、学以致用,更加扎实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技能学习与应对学考两不误。
4.分层教学与技能竞赛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等差别,将学生分为慢、中、快三个层次,再以《标准》和《大纲》为依据,设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目标分为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加深目标。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有的学生“吃得过饱”,有的学生“吃得不好”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学有所得、有所发展,顺利达到“最近发展区”,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推进学生技能学习与发展、推动教师教学教法变革、促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助推器。为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应对学考,学校应采取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以常态化的分层次技能竞赛为载体,找准技能训练重点,推进教学训赛一体化。学校可以参考《大纲》要求,将操作技能部分单独列出来,按教学进度分为小项逐项开展技能竞赛。在技能竞赛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三个层次的竞赛项目,分别评定不同等级,根据竞赛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适当奖励,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竞赛,形成“课课有竞赛、人人能参赛”的良好氛围。
5.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做到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一体化,努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采取课堂练习、技能竞赛、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日常学习效果,确保学生素质有所提升;要借助学考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每门学科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數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培养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懂得合法使用信息资源的学生;要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等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目标;要善于运用案例法、小组探究法、合作竞赛法等,对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教学“信息安全基础”时,教师可以援引“珊瑚虫”QQ非法改动腾讯正版QQ,被腾迅以侵犯其软件著作权为由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要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又如,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我国悠久的计算历史,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迟、起点低,以唤醒学生忧国忧民意识;接着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后,计算机研究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终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先进大国,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最后介绍突飞猛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展示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广阔前景,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意识的渗透。在技能竞赛中,教师要重视设计团体项目竞赛,引导各个团队密切配合、互助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6.社團活动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比较喜欢团队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打破专业界限,组建计算机维护、影音制作、平面设计、网络搭建、Python程序设计、电商直播等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团。教师要精心指导各个社团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项目、内部建设等,指导各个社团开展创新活动,经常性开展技能探究、操作训练、互助学习、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某些技能的专攻、研究,培养技能特长生、学考优秀生;选聘优秀社团成员充当教师的“助教”,帮助维护信息技术设备,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学考训练,带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
在教学评价中,学校要克服单纯将学考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做法,采取多元方式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既要根据学考成绩中各个等级的比例,也要参照平时练习、期末考试的成绩;既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练习、互动等教学活动的态度与表现,也要关注他们参与社团活动、课外社会实践的情况;既要关注学生参与各级技能竞赛的成绩与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日常参与技能训练的表现。还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的差异,运用增值评价方式,给予科学有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进步,不能千篇一律地以一次考试来定成绩。比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哪怕考试成绩不够好、技能操作不够熟练,但如果他们学习努力、态度端正、训练用功,教师就可以评定其为良好等级,给予其激励与鞭策;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但学习不专注、态度不端正、训练不用心、竞赛不参与,其知识与技能没有比原有基础有太多长进,教师也宜适当降格以待。
总之,中职学校实施学考,给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极大变革,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教师要把准时代发展方向,立足学考,针对学考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科教学与学考同步,与新课程改革同行,既助力学生有效应对学考,又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毕业后或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珍绿.学考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
[2]郑海民.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J].教育信息化,2019(04).
[3]黄素青.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
[4]叶扬.学考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挑战与核心教学思路构建[J].福建教育,2019(30).
"Six Combina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Jinshu
(Anxi Te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Anxi 362400,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this as an opportunity,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seriously study the science examination syllabus, a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explore teaching models, optimiz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flaw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iming to inspire teacher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not only the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but also the skil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truly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