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

2022-10-17 09:49范文婷李忠华
成才之路 2022年29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

范文婷 李忠华

摘要: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抗疫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生动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深入研究抗疫精神的理论内核和时代价值,并深刻认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析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各方面实践路径,以进一步提升抗疫精神在高校内的育人价值,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抗疫精神;融入;内涵;必要性;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033-04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专项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异化思想研究”(1355TD00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指导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发展研究”(SJGSZD2020027)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作为我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困难,在克服疫情所带来的重重难关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崇高而又伟大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群体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以,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中,并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抗疫精神是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挑战,抗疫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重新进行了阐释。伴随着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的召开,伟大抗疫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和命运与共。

一是生命至上。面临突发的疫情,我国政府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保障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给予人民最大的安全感。在抵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进程中,政府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快速作出指示,使疫情在最大程度上被控制。“本着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追求,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二是举国同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起携手渡过疫情难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共同体意识,切实落实组织安排,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携手共筑抗疫命运共同体。

三是舍生忘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始终能够克服困难、奋勇向前。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一脉相承的舍生忘死、勇往无前的热血英雄气概。广大医务人员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使命,以他们自身的血肉之躯筑起阻擊新冠病毒的保护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党员干部坚守在岗位上高负荷地工作,以保证区域民众的生命安全。全国人民充分发挥自我责任意识的能动性,顾全总体局面,将爱国之情化为自身实际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

四是尊重科学。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求真务实的品格,将尊重客观规律作为科学抗击疫情的指导思想,掀起敢于开拓创新的尊重科学的疫情防控风潮。在医学领域方面,科研所制定有效方案,第一时间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加大全国的防控力度。在教育领域方面,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用线上教学代替线下授课,有效运用各种“云视频”软件,以保证学生的学习。

五是命运与共。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出现的疫情,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还参与到国际抗疫协作之中,将本国抗疫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共享给各个国家,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许多国家提供物资援助。中国的优秀抗疫成果,坚定了世界各国抗疫的信心,用实力为各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思政课融入抗疫精神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弄清楚五大抗疫精神内容是一个整体。讲明白抗疫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引领大学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强调了思政课在大学阶段的不可替代性。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时期所包含的精神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抗疫精神作为当前社会新环境的产物,纳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范畴,可以成为激励大学生勇往无前的一面旗帜。

从精神角度来看,抗疫精神包含于中国精神之中,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丰富体现。抗疫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的自豪感。

从立德角度来看,抗疫精神中所包含的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饱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优秀道德品质。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应通过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观念,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以模范事迹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

从树人角度来看,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与高校的教育任务具有高度一致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而且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抗击疫情过程中当代青年不怕困难、无私奉献、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是中国大学生群体学习的典范,也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

2.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主要精神保障。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所在阶段又处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抓好该阶段教育尤为重要。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抗疫精神的核心内涵保持着高度一致。

首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冠疫情暴发以来,14亿国民团结一致面对困难,表现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疫情的考验。其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许多多坚守在岗位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千千万万医务人员奋战一线。再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在抗疫期间,许多人秉承着说到做到的原则,体现出抗疫精神的光辉。比如医疗工作者日日夜夜为患者操劳;执勤民警放弃休假,坚守工作岗位;教育人员通过线上的方式给学生授课等。最后,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尼日利亚外长奥尼亚马针对中国派遣相关医护人员支援抗疫并捐献了大量检测试剂表示,尼日利亚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善。

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需要,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之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

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使命感的需要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勇做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先锋。”高校思政课加入抗疫精神元素,有利于挖掘抗疫斗争中的英勇故事,丰富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拼搏、奋勇向前,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了解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这种使命既包含于个人或家庭之中,又包含于祖国和民族之中。因此,讲好抗疫精神,可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促进大学生思考新时代的现实问题,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增强爱国情怀,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内容,又可以让高校思政工作者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深刻讲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深挖抗疫斗争中“抗疫事迹”和“抗疫人物”的案例,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多个视角寻找着力点,使抗疫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1.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中融入抗疫精神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互联网上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讲清楚、讲深入抗疫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明辨防疫期间的信息是否真实、观点是否正确,便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相统一。在认知目标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有清晰的认知,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使其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在情感目标方面,要通过疫情中感人的事迹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抗疫精神所包含的真情实感,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當,使他们深切感受抗疫过程中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动作技能目标方面,要提倡让大学生勇于实践,用所学理论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激励他们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投身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行动之中。

2.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中融入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因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抗疫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抗疫事例有机结合,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在思政课现有内容中注入伟大抗疫精神的新鲜思想,并给出新解读、新表述、新含义,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得到充实。“要讲清楚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的道理,不能简单地进行长篇大论的灌输,而是要沿着伟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步步深入,讲明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透过伟大抗疫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精准抓住抗疫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切入点,选择最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内容,用好抗击疫情的事例,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提高宣传抗疫精神的说服力。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抗疫精神中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爱国精神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教学中,如介绍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们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事迹,为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提供现实依据,引导大学生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当成奋斗终生的崇高向往。还可以将抗疫精神中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融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学中,如介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人员奋战一线、排除万难的事例,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意志和勇于实践的拼搏精神,指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

3.加强方法创新促进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只有恰如其分地结合战‘疫’主题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高校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大学生能够按时上课。思政课教师应紧跟时代动态,及时与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交流,灵活运用各种互联网软件,充分挖掘抗疫事迹中的抗疫精神,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活用各种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抗疫精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能够将抗疫精神讲得生动有趣,思政课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抗疫内容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抗疫精神深刻的内涵,提高自身话语表达能力,提升自身亲和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互动率”。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采用理论灌输法之外,还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教学法、中西方比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要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再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观念,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抗疫过程中的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从而增强大学生胸怀祖国、心系家乡的爱国情感。

4.在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中融入抗疫精神

重视高校思政课在根本上是重视大学生育人工作,是将本国思想政治观念讲授给大学生,其评价指标极大程度上反映着大学生对于本科内容思想观念的理解的全貌。然而一些高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具有片面性,比如期末期间向大学生收集纸质版评价,不能十分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在教学的检验成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如可以定阶段收集学生评价,并定期将各阶段性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成果的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反映大学生当前思想政治观念的真实性。

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留给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最大程度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让其发挥自身主动性进行自我评价,以确保评价的适时性。可以将大学生在进行抗疫精神教育前后的学习状况归结为具体可视的指标和维度,从而真实地评测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否为大学生所掌握和吸收。进入后疫情时代,评价机制更为重要,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通過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抗疫精神,不忘艰苦经历,并将其转化为现实力量。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前抗疫斗争还未结束,自己作为抗疫斗争中的关键个体,应遵守防疫各项规定,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抵御疫情的重要使命,更加自觉地肩负起用新时代爱国精神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历史使命。

总之,“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引领学生培养爱国情怀,用青春奋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理解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最大程度发挥抗疫精神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疏导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和感染式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并充分结合现代社交互动工具,如微博、云班课、钉钉等软件。要深入挖掘抗击疫情过程中饱含抗疫精神的生动案例,提高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进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公共事业无私奉献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2]周春光,周蒋浒.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

[3]白艳丽.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3).

[4]杨红英.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0).

[5]张耀灿.以“四真”精神讲好思政课要处理好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4).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Anti Epidemic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an Wenting, Li Zhonghua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The anti epidemic spirit i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ccumulated by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long-term anti epidemic practice, and is the most vivid teaching materia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deeply study the theoretical core and the value of the times of the anti epidemic spirit,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e anti epidemic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s and other aspects, they should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s of integrating the anti epidemic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anti epidemic spir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antiepidemicspirit;integration; connotation;necessity; practicepath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