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清,牛 强,丁玉松,胡云华,孙家琳,张 丽,张雯雯,徐上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及实践性,它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德术双馨的预防医学人才,根据学科特点,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进行教学改革,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与满意程度,并进行效果评价,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尤为重要。
石河子大学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
主要涉及教师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理论知识、课件设计等)、教学内容(包括授课知识广度、课程教学活动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案例教学等)、学生学习效果(包括课堂氛围、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等)以及其他方面。问卷满意度分为五级,分别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在学生QQ群统一发放问卷星。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从问卷星后台获得调查结果并进行逻辑检查,最后汇总相关统计分析。
学生对教师教学素质的满意程度较高,各项目的满意度评价均集中在“很满意”和“满意”两项。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对教师教学素质的满意度分析[n(%)]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较高。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分析[n(%)]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较高,大部分的学生对问卷中所列举出的各类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都为“很满意”和“满意”。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析[n(%)]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后的学习效果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学习效果满意度分析[n(%)]
97.1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授课过程中课堂秩序严格有序、有活力。在考核安排方面,90%以上的学生赞同该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公平、公正,并且对自己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的程度以及期末所获得的成绩感到满意。9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增强自己对专业的认同度,并有80%的学生愿意将该课程列入考研规划。
在本次调查中,所有学生对教师教学素质的满意度评价均为很满意或满意。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与学生交流时的耐心度等同样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状态。此次调查中,学生满意度稍低的两项是课时设计和课程安排、课堂时间分配,原因可能是本课程内容涉及领域广泛、课程内容多,教师在某些章节不得不加快进度,导致学生无法跟上节奏。针对此问题,教师应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和速度进行再调整,突出教学内容重点[1]。教师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经验,根据课程特点,实现共赢[2]。
陈旧老套的课本知识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在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地引入了一些时事热点、科技前沿,并扩大授课知识的广度,同时引入一些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内容,如在介绍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的内容时,我们增加介绍了新疆居民各种食物的摄入量与全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介绍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时,增加了对“国家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的介绍,这些例子不仅与本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了课程质量。因此,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带领学生到食堂进行实地教学,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章节安排情景教学。调查显示学生对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均较高。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法有一定优势,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3]。案例教学、PBL教学法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课前时政播报和美德故事的分享丰富了课堂内容,能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弱化了期末考试的占比,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具体做法是期末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由课堂发言、讨论、辩论、情景展示、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组成)。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新考核方式的评价较好,说明这样的考核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出现“应付”现象[4],学生的注意力不止集中在考前突击上,课程压力也随之减小,总成绩相对公平地体现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改革考核体系总体符合学生的要求。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满意度较高,教学改革后,教师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安排和教学秩序等满足了学生需求,学生学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