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刘 岩,李 萍,殷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上海 200433)
2020年初开始广泛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对各国的教育工作都造成了严重阻碍。疫情发生后四个月,全球191个国家91.3%的在校生被迫停课,总数达15.8亿人[1]。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在线学习模式从常规课堂教育的补充手段成为了承担教学任务的主要模式。疫情既是推动远程教育迅速普及的良好契机,也是对其教育效果和相关技术的严格检验。目前专业线上教育平台和各院校自行开发的在线课程都有许多潜在的问题。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为例,虽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但平台注册用户的课程完成率仅有5%[2]。为应对疫情而开展的互联网教学活动与经过长期准备、受众调研、理论研究的线上课程不同,属于应急线上教学,作为暂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缺少严谨系统的教学设计和长期实践的经验累积,学生和教师也处于适应阶段[3]。本文针对我校2020年初接受全日制线上教学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分析医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观态度,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抽样选取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大学二年级)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均在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5月15日期间接受全日制线上教育。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学习效果及态度调查问卷,问卷共20题,包括线上教育模式、教学效果、学习习惯、线上教学接受度以及对流行病学线上自主学习的态度。通过微信问卷星程序在班级微信群发放问卷90分,回收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100%。问卷的信度检验Cronbachα=0.81,证明调查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研究纳入医学本科生90名,男生69名(76.7%),女生21名(23.3%)。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37名,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43名,预防医学专业四年级10名;平均年龄(20.12±1.53)岁。
疫情期间,受访者接受的线上教学方式包括教师自制的PPT录屏课程(55人,61.1%)、线上直播授课(70人,90.0%)、慕课视频自学结合教师线上答疑(46人,51.1%)。学生认为线上直播授课效果最好的比例最高,达40.6%。选择PPT录屏课程、慕课视频自学结合线上答疑以及其他模式的比例分别为23.9%、28.3%和7.2%。
68.9%的学生认为远程教育在上述教学环节中存在优势,该态度在性别(P=0.79)和年级(P=0.64)方面无显著差异。认为远程教育在辅助预习/复习以及阐明教学重点方面存在优势的学生比例最高,见表1。同时,有84.4%的学生认为远程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存在劣势,该态度无性别(P=0.73)和年级差异(P=0.24)。分别有58.9%、54.4%和50.0%的学生认为远程教育在保持听课注意力、促进师生交流以及活跃教学氛围方面的效果弱于传统现场教学。
表1 学生对远程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n(%)]*
我们调查了学生是否会在接受线上教育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如休息、娱乐等。结果显示,仅12.2%(11人)的学生从不在接受线上教育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57.8%(52人)选择偶尔出现此类情况;而24.4%(22人)的学生会依据自身对于课程的兴趣或重视程度来决定是否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其中,二年级学生接受线上课程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的比例(78.3%)显著低于四年级学生(94.3%,P=0.045)。在维持线上课堂纪律的方法上,49.7%、32.3%和18.1%的学生分别认可线上签到点名、线上随机提问测验、以及线上视频确认的方法。在线上互动模式方面,学生对于即时性的互动模式有更强的偏好性:希望进行线上语音问答互动、讨论区留言以及视频弹幕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0.0%、56.7%和54.4%。22.2%的学生希望采用在线上教育平台中嵌入微信、邮箱等社交软件进行互动。
在所有受访者中仅有17.8%(16人)的学生在疫情前期没有接受任何线上教育,有44.1%的学生曾主动检索并观看视频平台网站的直播课程,40.0%的学生收看过专业院校制作的慕课视频,21.1%的学生购买过付费的线上补习课程。对比学生平时的现场教学,高达64.4%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线上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做出特别的调整。对于线上教学设计的改革方向,42.2%的学生认为应继续丰富自学资源,以自学为主、辅助答疑;仅有7.8%的学生支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反转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讲座和社会实践。此外,20.0%的学生支持线上教学向经典课堂模式靠拢,30.0%的学生支持深入开发交互模块,用于辅助课堂交流。对于远程教育在非疫情阶段的适用范围,61.1%的学生认为应常态化制作线上课程,作为现场教学的补充或学生的选修课程;33.3%的学生认为正常情况下仍应坚持现场教学,线上课程仅作为新冠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手段使用;仅5.6%的学生认为应以远程教育为主,辅助现场答疑。
通过对我校医学生应急线上教学的效果展开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线上教学以重复课堂模式为主,且未能达到“实质等效”目标。本次调查显示,我校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最多的模式是直播授课与PPT录屏,这也是最大程度模仿、还原经典课堂的方式。学生认为线上教育更具优势的方面仅有阐明教学重点和辅助预习/复习;而劣势包括听课注意力、师生交流和活跃课堂氛围。厦门大学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分析了5443名教师的应急线上教学行为和主观感受[4]。报告显示,教师主要的线上授课模式是利用线上平台复制传统课堂教学,只有少数教师特别设计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超过50%的教师在保持学生注意力与维持课堂秩序上存在困难。中国教育科学院组织的18万人大规模教学调查也显示,48.96%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的满意度一般[5]。另一项“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显示,70%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在线上教学的效果优于现场课堂[6]。上述结果都说明简单地将线下课堂移植到线上平台并不能达到教育部“实质等效”的目标。简单移植只能保留语言信息,没有现场课堂氛围。教师缺乏肢体语言,姿势单调,无法观察学生的即时反馈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长期独自面对屏幕、被动输入信息会产生疲劳,不能保持注意力和课堂纪律。因此,线上教学改革必定是从整体设计、材料准备、时间节奏、直播技巧、互动交流以及练习考核的多环节联合改革。
增加师生线上交互程度,维持学生主观意愿是线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研究发现仅12.2%的学生在线上教学时从未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以思维不集中、不主动跟随思考、无反馈回应为特征的学生沉默现象是各阶段课堂教育的重要问题[7]。传统课堂限制了空间和时间条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意识,学生出现沉默现象时教师有明显的主观感觉从而可以及时纠正。线上教学失去了上述条件,增加了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学习过程割裂的风险。教师要感知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沉默现象需要技巧。有研究报道,在正式课程开展前给予资料库、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线上测试和交流可以更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8]。语言活泼、形式多样、氛围轻松是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综合本文调查结果,要有效地打破学生线上沉默现象应从下列方向入手:(1)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节奏;(2)优化传播模式,实现视频、PPT、案例、交互、动画等多种方式联合展示;(3)强化网络直播教学技能,形成适应网络授课的教学风格。
新冠疫情既给高校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也为其加快线上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结合我校调查数据和类似的其他院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各高校开展的应急线上教育起到了降低疫情影响、及时复课复学的作用。由于准备时间不足、前期经验有限,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直接在线上平台复制实体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无法有效维持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学生对线上教育有较强的需求,支持疫情后期线上教育向常态化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是当前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建议作为相关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