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宇,达启敏慧,李 帅
(第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急诊内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脓毒症是由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及循环障碍,致死率较高[1]。肾脏是脓毒症发生时的易损器官,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高达60%[2-3]。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方式。相关的研究表明,CRRT 启动后的液体平衡可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4]。本文对我院收治70 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RRT 启动后液体平衡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将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 例行CRRT 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治疗指南》[5]中关于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6]中关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2)具有进行CRRT 的指征;3)接受CRRT 前3 天的液体平衡数据完整;4)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已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需要长期接受透析治疗;2)液体平衡数据不完整;3)存在非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4)需要接受肾移植手术。其中有男43 例,女27 例;其年龄为29 ~80 岁,平均年龄(62.3±2.9)岁;其中脓毒症致病原因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35 例,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有15 例,为发生消化道感染的患者有14 例,为发生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有6 例。将其中行CRRT 28 d 后死亡的45 例患者作为死亡组,将行CRRT 28 d 后未死亡的25 例患者作为生存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比较两组患者病情被诊断为脓毒症时的相关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Lac)、血液酸碱度(pH)、B 型钠尿肽(BNP) 等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SOFA) 评分、升压药物使用比例及机械通气支持比例。2)比较CRRT 启动时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生化指标(Cr、BUN、Lac、血pH、BNP)、SOFA 评分、急性肾损伤三期比例、诊断为脓毒症至CRRT 启动的间隔时间(Tsepsis-CRRT)、诊断为急性肾损伤至CRRT 启动的间隔时间(TAKI-CRRT)、呋塞米用量、升压药物用量。3)比较CRRT 启动后48 h 内两组患者的液体量指标,包括液体入量、液体出量、超滤量、尿量、累积液体量、液体负平衡比例。累积液体量= 累积液体入量- 累积液体出量。液体负平衡的判定依据是累积液体量<0。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病情被诊断为脓毒症时,两组患者的WBC、PLT、Cr、BUN、Lac、血pH、BNP 的水平、SOFA 评分、升压药物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支持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被诊断为脓毒症时相关检查指标的比较
在CRRT 启动时,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Cr、BUN、Lac、血pH、BNP)、SOFA 评分、急性肾损伤三期比例、Tsepsis-CRRT、TAKI-CRRT、呋塞米用量、升压药物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CRRT 启动时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在CRRT 启 动 后 的 第1 个24 h 期 间,死 亡 组患者的液体入量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 动 后 的 第2 个24 h 期间,两组患者的液体入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 动 后48 h 内,死 亡 组患者的液体入量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 动 后 的 第1 个24 h 期间、CRRT 启动后的第2 个24 h 期间、CRRT 启动后48 h 内,两组患者的超滤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液体出量、尿量、累积液体量、液体负平衡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CRRT 启动后48 h 内两组患者液体量指标的比较
脓毒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心慌等,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7-8]。多数脓毒症患者都会并发不同程度的肾损伤,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9-10]。对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如纠正代谢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等)及肾脏替代治疗[11]。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的毒素、炎性介质、代谢废物较多,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可引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而早期进行CRRT 可净化患者的血液,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可减轻患者肾脏及其他器官的负担,减轻其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其康复[12-13]。有研究表明,在进行CRRT 期间,生存患者在CRRT 启动后48 h内的累积液体量明显低于死亡患者[14]。相关的研究表明,液体过负荷患者90 d 内的死亡率是非液体过负荷患者的2 倍[15]。上述研究均表明,液体过负荷是导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了70 例在我院行CRRT 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回顾分析了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在病情被诊断为脓毒症时,两组患者的WBC、PLT、Cr、BUN、Lac、血pH、BNP 的水平、SOFA 评分、升压药物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支持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动时,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Cr、BUN、Lac、血pH、BNP)、SOFA 评分、急性肾损伤三期比例、Tsepsis-CRRT、TAKI-CRRT、呋塞米用量、升压药物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病情被诊断为脓毒症时及CRRT 启动时两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脏器功能并无显著差异。可见,CRRT 的启动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CRRT 启动后的第1 个24 h 期间,死亡组患者的液体入量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动后的第2 个24 h 期间,两组患者的液体入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动后48 h 内,死亡组患者的液体入量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RT 启动后的第1 个24 h期间、CRRT 启动后的第2 个24 h 期间、CRRT 启动后48 h 内,两组患者的超滤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液体出量、尿量、累积液体量、液体负平衡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累积液体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减小液体负荷、保持液体负平衡可减轻肾脏瘀血,从而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CRRT 启动后48 h 内液体负平衡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28 d 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在进行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尽可能保持其CRRT 启动48 h 内的液体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