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银海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急诊科,安徽 安庆 246001)
慢性创面是指患者的创口处于病理性炎症反应的时间超过1 个月,无法完整修复的皮肤损伤[1]。慢性创面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的学科较多,致使其临床治疗的难度较大,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的残疾率、病死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相对较高,不仅给其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也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为改善上述现状,提高慢性创面患者的整体诊疗水平,本文就目前临床上有关于慢性创面的中、西医治疗技术做一综述,内容如下。
慢性创面的类型包括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创伤感染及其他类型,其中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的发病群体多为老年人(≥60 岁)[3],而创伤感染的发病群体则多为中青年人(20 ~50 岁)。
慢性创面的发病原因通常包括:1)感染,与寄生虫、真菌、细菌感染有关。2)肿瘤,多发于皮肤恶性肿瘤。3)供血障碍,多由缺血性溃疡(动脉)、静脉性溃疡(下肢)引起。4)代谢性疾病,多继发于糖尿病足等。5)压力性溃疡,常为神经源性溃疡与褥疮。6)其他因素,如冻伤、烧伤等。其中慢性创面最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足、局部压迫与创伤[4]。
慢性创面患者若情绪状态不佳,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会对其创面修复产生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情绪状态不佳可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一般来说,针对这种问题,采取多元护理干预手段较为妥当,从社会、心理、生理等角度出发完善其防治措施[5]。
影响慢性创面修复的全身因素有:1)年龄。创面炎症反应阶段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分泌、血小板凝集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而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上述因素会愈加对创面愈合造成不利影响。2)血糖。血糖过高,会增加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导致其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的状况,易引发创面感染,对创面的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血糖水平过高还会对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产生抑制,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最终可导致创面愈合困难。3)营养状态。若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较差,会导致其出现负氮平衡的现象,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6],进而可影响创面的愈合。
影响慢性创面修复的局部因素有:1)肢体活动。在慢性创面愈合的早期,若患者进行活动,会加剧局部组织肿胀,增加创面的渗出液,从而可对瘢痕组织形成造成影响[7]。基于此,临床上需做好慢性创面患者的体位固定工作,避免其创面在肌腱修复、血管修复的过程中出现问题。2)氧气含量。创面局部的低氧环境可阻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致使创面愈合延迟,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8]。3)其他局部因素。创面中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会增加创面感染的风险,对其愈合造成阻碍[9]。
影响慢性创面修复的其他因素包括特异体质、特殊感染、吸烟、红光照射、肥胖、放射线接触等。
负压封闭引流可减少创面及其边缘皮肤受到的外界环境刺激。研究指出,对慢性创面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能通过负压吸引及引流促进创面中酶类与相关因子的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慢性创面患者并发感染,需减少负压封闭引流的使用[10]。
相较于用自体厚皮移植术治疗慢性创面,用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治疗此病的疗效更佳,能提升植皮的成活率,缩短手术的时间[11],有利于促进创面特别是重度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
近几年临床上常采用蛋白酶调节敷料、胶体敷料、海藻酸盐敷料等治疗慢性创面[12]。用此类敷料治疗慢性创面可促进创面中细胞因子的分泌,于良好的环境下加速创面的愈合。
臭氧是一种无色的气体。研究指出,臭氧能够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创面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13],进而可促进创面的愈合。
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极向靶组织输送电流的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痛及治疗费用低等优势[14]。对慢性创面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能对基质蛋白(细胞外)、纤维细胞的合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促进PDGF、TGF-β、VEGF 等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进而可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
采用细胞疗法治疗慢性创面主要是于创面处植入异体细胞或自体细胞,包括脂肪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15]。脂肪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表皮干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分化潜能,能有效减轻慢性创面的瘢痕挛缩,加快其愈合。但目前关于细胞疗法的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故临床上需酌情应用。
基因工程疗法主要基于体外DNA 重组技术,于载体细胞处导入目的基因,促进血管的新生,加快肉芽组织的生产和表皮组织的修复,进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修复的目的[16]。
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创面修复手段。该技术能制造出近似于人体正常组织的人造皮肤[17],又因壳聚糖具有强化生长因子、活化细胞、保湿等作用,故能有效加快慢性创面的组织塑形,提高其愈合质量。
慢性创面属于中医学中“溃疡”的范畴。中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值得肯定[18]。中医在治疗慢性创面时,常基于其临床分期进行辨证、辨病论治,治疗原则多为通络、化瘀、活血,常采用中药熏洗剂、散剂、油剂、喷雾剂、膏剂等局部外用药进行治疗,疗效甚佳。
中医治疗慢性创面常运用扶正化瘀的中药熏洗方,方剂组成包括:制大黄15 g、桂枝15 g、黄精15 g、没药15 g、乳香15 g、红花15 g、丹参30 g、当归15 g、生黄芪30 g。其中制大黄走而不守,直达下焦,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桂枝可温通经脉,没药可消肿生肌、散瘀止痛,乳香可活血止痛,红花、丹参可止痛、祛瘀、活血,当归可活血止痛、散瘀消肿、养血生肌,生黄芪可温养脾胃。全方诸药合用,可共奏消肿生肌、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用此中药熏洗方对慢性创面进行熏洗后,可敛疮生肌、消肿止痛,减轻创面周围水肿的程度,并能有效预防创面感染的发生。
研究指出,采用冰黄散(组方包括冰片、地榆炭、黄柏、黄连等)对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且无毒副作用[19]。
有学者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其成分为桐叶和芝麻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对各种急、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率,为创面的愈合营造良好的环境[20]。
有研究采用中药喷雾剂治疗慢性创面,取得良好的疗效。该中药喷雾剂的组方是:薄荷、桔梗、紫草、栀子、黄芩、黄柏。将上述中药制成酊剂,再加入一定量的冰片,做好灭菌、制备工作后,将液体倒入喷枪内,通过创面喷药包扎、油纱覆盖喷药、清创后喷药等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本方中薄荷、桔梗具有止痛、清热的功效,紫草可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肿,黄芩、黄柏可去腐生肌、清热解毒、抑菌消肿。全方诸药合用,可共奏去腐生肌、清热解毒、止痛之功。用中药喷雾剂治疗慢性创面可减少创面瘢痕的形成,加快其结痂的速度,缩短其修复的时间。
慢性创面患者还可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美宝湿润烧伤膏是一种可通过激活创面组织中的潜能再生细胞来修复创面的中药膏剂,其成分包括罂粟壳、地龙、黄芩、黄柏、黄连。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创面可促进创面各层组织中细胞的分化、增殖,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减轻创面疼痛的程度,进而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改善其预后[21]。
张坤等[22]将60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美国施贵宝公司、丹麦康乐宝公司生产的新型敷料进行外敷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托毒生肌散(制用法是:取冰片20 g、乳香20 g、血竭20 g、朱砂0.5 g、滑石粉20 g、炉甘石20 g,将其研磨成粉并过筛,治疗时将药粉外敷在创面上,外用纱布包扎)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和创面面积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方中,炉甘石、滑石粉可防腐解毒、收湿止痒、生肌敛疮,冰片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血竭可活血、散瘀、止痛,朱砂可清热、镇惊、安神、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炉甘石、滑石粉可止痒、抗菌、消炎,冰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血竭可消除水肿、改善微循环,朱砂能灭活蛋白酶、抗病毒。钟文龙等[23]将94 例下肢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 骨炎托毒丸(组方是:陈皮、蒲公英、土茯苓、金银花、皂角刺、白芷、桔梗、川芎、当归、熟地、党参、黄芪)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天数、创面生长状况、C- 反应蛋白的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方中,桔梗可引药归经、祛痰排脓、调畅气机,陈皮可燥湿、理气、健脾,川芎可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白芷、皂角刺可消肿止痛、托毒排脓,土茯苓可通利关节,蒲公英、金银花可解毒散结、清热凉血,熟地可填精益髓、补血养阴,黄芪、党参可益气扶正,当归可止痛、活血、补血,黄芪可生肌、排脓、利水、补气。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排脓之功。张琼等[24]将50 例骨科下肢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血竭粉油剂(主要成分为血竭粉,用香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外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汪麟等[25]将80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清创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式负压吸引+ 复方桐叶烧伤油(主要成分为麻油与桐叶,具有祛腐生肌、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换药次数、创面愈合天数和治疗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中医理论的逐步完善,临床上在慢性创面西医、中医诊疗方面的研究亦不断深入。临床研究发现,以往单独应用某一手段治疗慢性创面的局限性较大,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创面则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改善患者的预后。今后为做好慢性创面的诊疗工作,需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创面的可行性与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