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胰岛素治疗婴幼儿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分析

2022-10-08 09:15赵日明戚晓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赵日明,戚晓红

莒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日照 276500

1型糖尿病患儿发病过程中酮症酸中毒是常见急性并发症的一种,同时也是威胁婴幼儿生命安全的关键要素,在婴幼儿1型糖尿病中有较高的发病占比[1-2]。同时本病所关联的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也有较高的发病率[3]。由于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功能紊乱,其血液和尿液中的酮体含量不断升高,大量积聚进而出现酮症酸中毒[4-5]。针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为补液及胰岛素干预,且当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胰岛素静脉注射的标准剂量为0.10 U/(kg·h),但存在一定的低血钾、低血糖等发生风险[6-8]。针对婴幼儿若降低用药剂量是否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取70莒县人民医院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莒县人民医院接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考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3岁,平均(2.14±0.13)岁。研究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3岁,平均(2.16±0.15)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儿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入组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已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胰岛素等药物禁忌证;②患儿伴有先天性疾病;③患儿肝肾功能代谢异常。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及时予以适当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同时对患儿血气指标、电解质、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解病情严重程度。针对中度及重度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滴注速度10 mL/(kg·h),滴注1.5 h后将氯化钠溶液的滴注速度调整至5 mL/(kg·h),同时为患儿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

参考组患儿予以标准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国药准字S20133006,规格:100 U/mL),用药剂量为0.10 U/(kg·h)。

研究组患儿予以低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0.05 U/(kg·h)。

动态监测两组血糖水平,降至13.9 mmol/L以下时,转变原有治疗方案至糖浓度为5%的晶体输注液,将血糖水平维持在8~12 mmol/L之间。

1.4 观察指标

①用药治疗后对患儿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记录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体转阴时间;②观察并记录用药治疗期间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包括脑水肿、低血糖和低钾血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血糖下降速度快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指标、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指标、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s)

?

2.2 两组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儿并发症的一种类型,在饮食不当、治疗方法不当等综合应急因素影响下,机体胰岛素分泌与合成功能紊乱,酮体在血液系统及尿液中大量积聚,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以脱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血酮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病死率较高,对患儿生命安全造生一定威胁[9-10]。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用药物,作为机体内促合成激素,对负氮平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高分解状态起到抑制作用,促进蛋白、糖质及脂肪的合成,从而有效改善婴幼儿患儿代谢异常问题,促进病情归转[11-12]。

当前,针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胰岛素用药剂量标准方面,相关指南均建议经静脉注射时0.10 U/(kg·h)作为标准剂量[13]。本标准的制定是以下述研究为根本,本剂量标准和频繁间歇性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相当,且相比于更大剂量用药,0.10 U/(kg·h)能够起到有效稳定血浆胰岛素浓度,抑制肝糖原及脂肪的分解,从而对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使机体组织能够合理利用葡萄糖,减少低血糖、低血钾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14-15]。婴幼儿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后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需保证80~100µU/mL血浆胰岛素浓度,方可抵消胰岛素抵抗,0.10 U/(kg·h)的剂量正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降低用药剂量标准[0.05 U/(kg·h)]和以往的标准计量在治疗效果方面较为相似,且降低用药剂量后患儿的相关并发症得到一定控制[16]。因此,为保证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本文对低剂量和标准剂量的胰岛素用药效果展开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参考组用药剂量为0.10 U/(kg·h),研究组用药剂量为0.05 U/(kg·h)。比较两组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剂量用药已经能够满足抑制肝糖原及脂质分解及酮体合成,使体内葡萄糖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促进病情归转[17]。比较血糖下降速度,参考组大于研究组(P<0.05)。在低血糖、低钾血症和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2.86%低于参考组的22.86%(P<0.05)。本研究结果和邹海英等[18]在相关研究中所获取的结论相一致,其选取80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低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显著低于标量组的47.50%(P<0.05)。分析原因:患儿患病后将表现为多尿,致使钾离子等大量电解质排出,在纠正治疗过程中未及时足量补充钾离子,从而增加低血钾风险。在胰岛素用药后,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导致血钾下降,特别在标准剂量用药时表现更为明显。另外,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剂量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低剂量,大幅度的血糖改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变化,使脑水肿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低剂量和标准计量胰岛素在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中的疗效相当,但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低剂量更低,说明用药安全性更好,建议采取低剂量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