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胰岛素泵输注在1型儿童糖尿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08 09:15余巧妹叶少云胡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糖脂胰岛素泵胰岛素

余巧妹,叶少云,胡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1型糖尿病是胰腺β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形成的内分泌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其中青少年发病率最高。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明显且严重,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才能稳定病情,无法治愈。具体胰岛素的使用模式较多,主要包括多次胰岛素注射、持续胰岛素泵两种。多次胰岛素注射是在餐前预先注射胰岛素防止餐后高血糖出现,以此稳定全天血糖水平,其在降低患者高血糖水平方面的作用肯定,但是多次皮下注射造成不便及痛苦,目前临床报道低血糖发生率不低;持续胰岛素泵在近年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其胰岛素给予方式更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不少研究也指出本模式可更好地调节患者血糖。但也有研究指出持续胰岛素泵的治疗成本更高,在部分糖尿病患者中若降糖效果相似;更应选择多次胰岛素注射等相对经济的方式[1-5]。关于临床具体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文中选择2018年3月—2021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多次胰岛素注射、持续胰岛素泵两种胰岛素治疗模式应用其中,探讨其对患儿糖脂代谢水平等影响,旨在为后续同类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持续胰岛素泵组,各29例。胰岛素注射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4~14周岁,平均(8.97±1.76)周岁;糖尿病病程1~5年,平均(3.03±0.88)年。持续胰岛素泵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12周岁,平均(9.11±1.84)周岁;糖尿病病程1~6年,平均(3.11±0.73)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儿的监护人分别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次研究计划。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未合并其他严重先天性疾患儿;全程配合治疗及检查;临床资料完整[6-7]。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胰岛素功能、机体基础代谢等的患儿;既往糖尿病相关急症发作史者;中途中断治疗或者疗程不足者;急慢性疾病及学习障碍者。

1.3 胰岛素治疗方法

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患儿接受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具体如下:患儿入院后给与小剂量短效诺和灵R(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 160057;规格3 mL:300单位),0.1 U/(kg·h)持续静脉输注,实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滴速。血糖水平好转后给与诺和灵R皮下注射2次/d,具体总剂量可根据患儿实时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接受持续胰岛素泵输注,具体如下:患儿入院后即给与胰岛素泵输注治疗,诺和锐(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 150073;规格3 mL:300单位),1.0~1.2 U/(kg·d),总量的50%设置为基础量,每小时剂量为基础量/24 h,其中5:00~8:00AM加量0.1~0.3 U/h,8:00~10:00PM常规量,10:00~5:00AM减量0.1~0.3 U/h。另外总量的50%为3餐前大剂量给与,可平均分配或早餐前稍大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糖脂代谢水平,具体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DL-C)水平。

②记录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肾脏病。

③绘制自制表格对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共设计18个问题,单个问题赋1~5分,总分90分。具体满意度分级如下:十分满意:73~90分;一般:55~72分;不满意:0~54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一般率[8-9]。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糖脂代谢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PG、HbA1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FPG、HbA1c、LDL-C水平分别低于治疗前;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本时间点的FPG、HbA1c、LDL-C水平低于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糖脂代谢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糖脂代谢水平比较(±s)

?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发生率低于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心血管病、肾脏病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

治疗3个月后,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全球至少有4.63亿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病例数居世界首位,且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1型糖尿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寿命,且随病情进展高血糖可诱导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伤是造成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本质原因,目前胰岛素是本病治疗的最主要药物,但其特殊给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效果均产生明显影响,寻找最合适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对提升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关键[10-13]。

儿童是1型糖尿病的最主要患病人群,降糖方案得当与否对患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均至关重要,故胰岛素使用模式的选择更为关键。文中分别将多次胰岛素注射、持续胰岛素泵模式应用于其中,经持续3个月治疗后发现两者在糖脂代谢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的FPG、HbA1c、LDL-C水平较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患儿低(P<0.05)。FPG、HbA1c水平可直观反映患儿的血糖短、长期水平,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导致患儿的脂质代谢紊乱、以LDL-C为代表的脂质指标水平明显上升。上述结果提示持续胰岛素泵模式治疗可更为有效的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的糖脂代谢水平,可能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方面无法精确评估患儿的每餐摄入情况、个体化胰岛素注射量,另一方面可能与胰岛素多次注射后患儿痛苦较大、依从性低相关。

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心血管病、肾脏病、神经病变、眼病是1型糖尿病患儿的主要远期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时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文中两组患儿的心血管病、肾脏病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而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患儿低(P<0.05)。提示持续胰岛素泵模式使用后患儿的治疗安全性更高,而目前仅接受3个月治疗可能尚未在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出现明显差异,可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统计研究[14-18]。

除了降糖效果外,由于胰岛素需注射治疗这一特点,患儿家属的主观治疗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最后甚至可影响降糖效果。文中对所有入组患儿家属进行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持续胰岛素泵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持续胰岛素泵治疗可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结合既往结果推测与本组患儿获得了更好的降糖、优化脂质代谢水平效果,且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持续胰岛素泵治疗给患儿造成的痛苦较小相关。以上结果基本明确了持续胰岛素泵治疗模式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对患儿而言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并重,以上结果进一步提示持续胰岛素泵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患儿接受持续胰岛素泵治疗,在优化糖脂代谢水平、降低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更具优势,患儿家属对本治疗模式的满意度更高。相较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模式,持续胰岛素泵治疗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本研究也存在以下几点缺点,如纳入患儿有限、可能造成数据偏倚;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随访时间较短,可能对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存在误差。后续可纳入更多患儿并延长随访时间,夯实文中结论、为1型糖尿病患儿的最适胰岛素治疗模式确定提供更多依据。

猜你喜欢
糖脂胰岛素泵胰岛素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表观遗传修饰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