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彬,邱树胜,苏秀玲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药剂科,福建龙岩 364000
糖尿病是以患者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具体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诱发因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出现眼、肾脏、心脏与神经功能慢性损失,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随着年龄因素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10%,对老年人群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中,针对糖尿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是二甲双胍,该药物能够起到降低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干预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本文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就诊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空腹血糖≥7.7 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非药物治疗无效患者;一般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家属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者;药物过敏史者;肝脏、肾脏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不能全程配合本次研究者。
对照组使用瑞格列奈片(国药准字H20 133037;规格:1 mg×30片)治疗。起始剂量1 mg,单次最大剂量为4 mg,单日最大剂量为16 mg,针对衰弱和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谨慎调整剂量。患者餐前30 min用药,用药疗程为两个月。
观察组在瑞格列奈基础上,增加盐酸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183289,规格:0.5 g×60片)治疗,口服用药,起始剂量为0.5 g,2~3次/d,根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最大药剂量为2 g,治疗周期为两个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65岁以上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时,需要定期检查肾脏功能,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患者最大剂量[2]。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将其作为疗效的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空腹血糖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7.7 mmol/L;有效: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均降低,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均升高,血脂指标异常。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观察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其中LDL正常值<3.4 mmol/L,TC正常值应<5.8 mmol/L,5.18~6.18 mmol/L表示边缘性升高;6.19 mmol/L以上表示升高;TG正常值<1.7 mmol/L。
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低血糖。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
观察组治疗后LDL、TC、T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出现恶心、腹泻、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糖尿病是临床中多发慢性疾病,其诱发因素多为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作息习惯、年龄等[3-4]。糖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且容易出现多种类型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截肢、心脑血管疾病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根据报道,糖尿病有家族遗传发病的倾向,本研究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5]。此外,环境因素,如饮食过量、患者体力活动减少,也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6]。患者出现糖尿病后,表现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与消瘦。
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尿糖与尿酮体[7]。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后,检测其空腹血糖值,当血糖值>3.9 mmol/L时,便可确诊为糖尿病。针对无“三多一少”临床症状时,需要对可疑患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当患者两次血糖指标异常后,可判定患者存在糖尿病[8]。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一般在160~180 mg/dl,此时尿糖为阳性,当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检测为阳性[9]。此外,糖尿病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血脂异常症状,这一症状在血糖控制不良情况下十分显著。患者会出现LDL-C、TC、TG水平上升的不良症状。
现阶段,尚未存在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能够控制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应用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包括健康教育、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协助与药物治疗[10]。
本文研究中,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二甲双胍治疗,该药物能够减少肝糖原的分泌量,并且增加患者对外周糖的摄取和利用量,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将二甲双胍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基础血糖值,提高血糖耐受性,而且能够有效调节血脂,对延缓糖尿病进程,控制并发症产生深远影响[11]。药物的作用机制明确如下:患者服药后,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的敏感性,并提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此外,药物也可增加非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肝糖原的异生作用产生抑制,实现了降低肝糖输出的目的。同时,药物也能够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干预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贮存,使得患者的TG、TC水平等血脂指标趋向正常[12]。与胰岛素的作用不同,二甲双胍不会促进脂肪合成。因此,针对正常患者而言,不会造成较为明显的血糖降低现象,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
二甲双胍主要被小肠吸收,吸收的半衰期为0.9~2.6 h,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达到60%。当患者口服该药物后,其血浆浓度可快速达到峰值,一般情况下,口服0.5 g二甲双胍2 h后,患者血浆浓度峰值可达到2 g/mL,患者胃肠道壁内集聚的药物浓度为10~1 000倍、肝脏或肾脏内血药浓度可达到标准值的2倍以上,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提示合并胃功能不全、肝脏、肾脏衰竭患者谨慎用药[13]。二甲双胍的结构十分稳定,不会参与血浆蛋白结合,并且能够通过肾脏原形排出,达到迅速清除的目标的[14]。
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血浆半衰期为1.7~4.5 h,在12 h内,药物90%被清除。然而,当患者存在肾脏功能减退时,药物主要成分在患者体内大量聚集,会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15]。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身体指标,做好健康监测,以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
瑞格列奈片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该不良反应与患者服用药物的具体剂量和进食情况存在密切关系,属于营养失衡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有关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碳水化合物,以快速纠正不良反应,为患者健康提供支持[16]。此外,患者用药阶段,需要关注是否存在腹痛、腹泻,做好药物安全使用监测,以最大程度确保用药可靠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恶心、呕吐、食欲降低,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和乳酸中毒等不良症状[17]。为降低上述不良症状,本次研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提示患者在用餐过程中与餐后服用二甲双胍,并做好不良反应观察,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改善预后。
张伟等[18]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产生的效果,观察患者的血脂指标,研究报道治疗后观察组TC(3.12±0.52)mmol/L、TG(0.92±0.15)mmol/L、LDL-C(1.82±0.21)mmol/L。本文结果与上述结果具 有 一 致 性,观 察 组TC(3.12±0.52)mmol/L、TG(0.92±0.15)mmol/L、LDL-C(1.82±0.21)mmol/L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效果肯定。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二甲双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不仅能够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稳定,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人员应明确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临床推广。